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1915年写的一篇著名短文。在这篇短文中,列宁依据对辩证法世界观研究的成果和同第二国际诡辩论斗争的经验,对个别和一般同一的科学方法论的一般原则进行了研究。列宁关于个别和一般同一的方法论的一般原则,一方面是从对立统一规律发挥出来的,一方面是同第二国际诡辩论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也从这两方面来说明列宁关于个别和一般同一的科学方法论的几个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发展观和思维方式,也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著名理论,多年来成了我们剖析各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锐利武器.这一事实启示我们:同唯心主义一样,形而上学也有其认识论根源。阐明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根源,就是锻造反对各种形而上学观点的思想武器,这无疑是一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试论诡辩论的本质、形式及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历史上,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成为通向诡辩论的桥梁。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往往把辩证法弄成了诡辩,尤其是在每一次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诡辩论几乎都会以某种形式重现于世。诡辩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主要有哪些理论表现形式?造成诡辨论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何在?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诡辩论的本质提起诡辩,人们似乎并不陌生。在日常交谈和论辩中,不乏持诡辩之辞者。若要把握诡辩论的本质,则当从其词源与概念演变说起。诡辩一词源出希腊语。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古希腊有一批传授知…  相似文献   

4.
由于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与斗争历来是哲学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大肆兜售折衷主义、诡辩论,把辩证法变成了“最卑鄙下贱的诡辩术”,所以,列宁在1914——1915年潜心研究哲学、创作《哲学笔记》时,把辩证法与诡辩论的  相似文献   

5.
诡辩论是形而上学的变种,它的特点是似是而非,它是一种为荒谬言行辩护的手段。黑格尔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对诡辩论的本质及其表现作了系统而深刻的批判。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领袖”们的诡辩术,在《哲学笔记》中对黑格尔批驳诡辩论的论述,作了大量的摘录和评语。今天我们学习与研究列宁关于批判诡辩论的科学论述,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蔡陈聪 《东岳论丛》2000,21(3):110-113
诡辩论的本质是形而上学。诡辩论在理论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和折衷主义。主观主义是诡辩论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为主体的特殊利益辨护是诡辩论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诡辩论貌似辩证法 ,实质上是形而上学 ,是一种排斥差别和对立的抽象同一性思维方式。诡辩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哲学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产生的认识论的根源。正确地理解恩格斯、列宁对哲学唯心主义在认识范围中的定义域,辩证地看待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不同程度的错误和合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思想理论上以及实践中的一些是非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主体性原则问题时,人们很少注意不可知论对此采取的态度。不可知论宣称世界不可知,这似乎是取消了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但实际上,不可知论的失足,恰恰是因为它对认识的主体性作出了错误的规定。研究不可知论在认识的主体性问题上的失足,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学说。 休谟和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两个主要代表,本文从认识的主体性原则这一角度,探讨他们的不可知论的认识根源,以阐明不可知论失足的原因以及我们从中应该得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列宁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理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题目。本人感到,以往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偏向。本文从分析这两种偏向入手,也来谈谈列宁关于苏维埃建设的理论。一在研究列宁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理论中,偏向之一是,空泛地谈论列宁设想的一些原则。从1905年苏维埃一出现,到十月革命,列宁曾经不断地对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原则提出设想。这些设想,有的是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的胚芽给以理论升华,有的是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早先提出的原则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这些设想之中,相当大一部分,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弗·伊·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直接从列宁的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得出的.弗·伊·列宁证明,由于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可避免地要较长时期地存在于世界.它们的同时存在,不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插曲,也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历史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反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进展.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这一规律性,并根据和平的愿望,宣布和  相似文献   

12.
<正>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发展和普遍联系的学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诡辩论则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变种,因此,从根本上说,辩证法与诡辩论历来是对立的。然而,在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辩证法滑向诡辩论。追溯起来,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那里也发生过。所以列宁明确指出: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作过”“通向诡辩法的桥梁”,(《列宁全集》第22卷,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以列宁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原理分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发展,使列宁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他在总结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阐释列宁的理论时,又提出了许多重要论点.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自己的特色,他始终坚持从主要矛盾出发,剖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各种现象,由此进一步揭示其本质内容.但是,他的分析也包含了缺陷和错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诡辩论的实质问题,人们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诡辩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变种;有的说,诡辩论的实质主要在于主观地、片面地下定义;有的说,诡辩论的实质是主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不过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问题的。因为在方法论范围之内,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观主义的方法(姑且把主观地、片面地下定义和主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归结为主观主义的方法)比诡辩者所玩弄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具体手法要根本得多。然而,光从方法论的角度还不能说明诡辩论的真正实质。因为还有比它更根本的东西,这就是认识论。因此,我们主张从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看问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和独立斗争的重要策略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原则。但是在理解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时常常出现一些误解,甚至有人不加分析地引用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来对待现实中的一些民族问题,结果是既混淆了理论是非,又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图就有关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作一探讨,以期对这一问题能有一个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一三年,列宁在读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时,鉴于该书的理论错误以及对马克思和列宁本人观点的歪曲,曾打算著文进行批评,并拟就了写作计划,编制了《说明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总产品结构变化的表式》(以下简称表式)。列宁的表式不仅正确地批评了罗莎·卢森堡的错误观点,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奴隶制和农奴制以及资本主义的再生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伟大的科学预见。这是继《论所谓市场问题》、《评经济浪漫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光辉著作之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进行新长征的时刻,学习列宁的这个光辉文献,无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预测今后发展变化的趋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自决权是列宁为俄国党提出的制定民族纲领与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原则。他对这一问题清晰而明确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甚至是世界民族理论发展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重新认识和全面把握列宁民族自决理论的思想内涵,对于苏联兴亡史的研究以及发挥其在国际政治和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建设性作用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前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正确指导思想和错误指导思想两个发展趋向并存的情形.总结发生这种情形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获得一些启示,即在今后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中,要想获得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注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时必须首先解决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式问题;第二,必须依靠和发挥集体的智慧;第三,在坚持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必须根据时代任务而确定具体的延伸性标准;第四,必须善于应对突发事件;第五,必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探索;第六,必须善于排除"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尤其要注意防止"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关于认识过程两个飞跃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列宁首次提出的认识辩证过程的理论。 毛泽东同志在分析第一个飞跃时,阐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分析第二个飞跃时,既指出了这一飞跃的重要意义,又指出了实现这一飞跃的必要环节,如注意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等。特别是在实现第二个飞跃过程的理论中,明确了实践检验和理论指导的同步性、即二者在第二个飞跃中同时展开的思想。在《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篇著作里集中发挥了这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命题,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列宁的这一命题,必须根据列宁的原意来理解列宁的命题。 第一、要明确列宁提出的这一命题是针对形而上学的。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是针对什么的,看起来是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