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200年间分布在苏南浙北沪西地区的一支发达的新石器文化,然而在夏朝建立之前良渚文化却神秘地从这一地区消失了。在这一地区迄今为止从未发现过相当于夏代和商初的考古遗存,这500年间该地区出现了一个考古学所谓的“缺环”。商代中期以后太湖地区为马桥文化分布区。马桥文化虽然含有若干良渚文化的因素,但其内涵和良渚文化完全不同,因此马桥文化不是良渚文化的直接继承者。马桥文化层是迭压在  相似文献   

2.
良渚文化以良渚遗址命名,它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旧中国时期发现和取得成果的极少数重要遗址之一。良渚文化是一支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原始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它从1936年首次在浙江省杭县良渚镇发现以来,迄今已经50年过去了。在这漫长岁月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对良渚文化做了很多的调查和发掘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又有很多极为重要的新资料陆续不断地发现。良渚文化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我国原始文化中的重要性而为国内外的学者所关注。值此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谨写此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良渚文化以良渚遗址命名,它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旧中国时期发现和取得成果的极少数重要遗址之一。良渚文化是一支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原始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它从1936年首次在浙江省杭县良渚镇发现以来,迄今已经50年过去了。在这漫长岁月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对良渚文化做了很多的调查和发掘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又有很多极为重要的新资料陆续不断地发现。良渚文化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我国原始文化中的重要性而为国内外的学者所关注。值此良渚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谨写此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研究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近年来,随着良渚文化考古新资料的发现、整理与刊布,对良渚文化的认识在逐步提升,这也促使学术界奉献出新的成果。刘恒武博士于2008年12月推出的力作——《良渚文化综合研究》,是一部专门探讨良渚文化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代表了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同的区域文化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社会认同研究都是以Tajfel等人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前提,一般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为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由于社会文化认同是社会认同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认同的形成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基础,文化的形成因区域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着重分析了社会认同与区域文化心理的关系。分析认为,决定社会认同能否形成的实质在于区域文化心理差异;文化心理与社会认同之间是双向的相互构建过程,核心是文化认同,实质是区域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6.
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的良渚文化以其璀璨的玉文化而与北方的红山文化构成南北玉文化之双峰.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寓含着人性的觉醒;有一定数量的玉琮、玉璧和玉钺的发现说明祭祀礼仪和王权专制在当时已经确立;龙和鸟的艺术品的发现说明良渚已经有了龙凤崇拜且以凤凰崇拜为主.整个良渚文化较为完整地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地至尊精神和礼乐教化精神.如果说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巫玉为本质的话,那么,良渚文化的玉器则以礼玉为本质.  相似文献   

7.
从分子遗传学、考古学、民俗学、地域关系诸角度分析,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有相同渊源,均属东部地区同一文化大类,因此,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应是良渚文化玉琮的前身。其衍生功能繁多,但原初功能相同,主要用于殓罩男性生殖器,以期求祖根不腐、瓜瓞绵延,这是史前生殖崇拜的常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有关玉器造型、纹饰、工艺的16条线索入手,对商代玉器的渊源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商代玉器主要受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海岱史前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并阐释了文化因素吸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国民的社会心理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将会帮助国民的社会心理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社会心理包括国民对于政治民主、经济生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由于价值观的嬗变、社会分配方式的多元、权力行使者的寻租、媒体的平庸引导等使社会心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也产生了病态扭凿的社会心理,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应及时调适病态的社会心理,确立主流的价值体系,社会文化的重构应有明确积极的导向,同时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制定社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阶层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力,并建立社会心理支持体系,保证社会拥有健康的社会心理,以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虞代,良渚文化是虞代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并未消亡,而是因生存环境的恶化而北迁中原建立了夏朝.中国东南是华夏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化史也是人类战胜灾难的历史,在与灾难抗争前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灾难文化体系,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创伤疗愈资源,发展出应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机制、缓冲机制、复原与创伤后成长机制。以灾难意识、灾难解释、灾难应对为主的中华独特灾难认知体系预防着心理创伤的发生;灾难发生时,受集体主义价值观深刻影响的社会支持体系,从紧急社会救助、情绪调节模式、仪式供给等方面缓解着灾难的冲击;灾难发生后,理性的言语范式、伦理性记忆策略及灾难叙事模式等灾难文化传递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个体心理弹性,促进着创伤后的复原与成长。  相似文献   

13.
考古发掘材料表明,良渚文化中、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的劳动技能日益积累,手工业从农业中逐步分离出来,商品交换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并可能出现了原始货币。研究表明,原始商业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良渚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网络“控”族新词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不断加深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以新兴的"控"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控"族词的产生、结构特点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有关我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如何消失的问题,一直是一个未解的千古之谜。本文结合相关学术研究的新观点,试对此作一探讨。分析认为,江南地区良渚文化的消失原因,应为发生严重的海水倒灌造成淡水资源缺乏,晚期良渚文化人整体迁出“江南地区”所致。这主要表现在,良渚文化晚期“江南地区”具有发生海侵或海水倒灌的气候条件;“江南地区”多数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未曾发现海侵遗迹;史籍有关于我国在良渚文化晚期时发生海水倒灌的记载;“江南地区”良渚文化晚期遗址的考古资料中有淡水资源缺乏的显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背景的变化,高校教师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主要表现为呼唤平等民主的政治环境;要求较高的工资待遇;建立人性化的评价体系;渴望心理减压;建立健全以终生教育为指导的继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国民的社会心理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将会帮助国民的社会心理走向成熟。这种成熟的社心理包括国民对于政治民主、经济生活、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意蕴指向 ,先哲们进行了苦苦探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原则性阐释。据此 ,笔者以历史唯物论、文化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三者相结合为视角 ,界定了社会文化心态的含义。认为 ,社会文化心态是指反映特定文化境域且具有自发性质的社会文化心理氛围 ;指社会倾向性强烈且具有公众特征的届时文化行为意向及社会心理动态形式 ;指介于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间的社会普通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话语的角度,通过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属性的分析,阐述语言对社会、文化和人们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盈江县位于边境多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而近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健身体系又遭受重创。在灾后恢复建设中,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即民族传统体育,重建灾后全民健身体系,对调控灾后群众身心障碍、建立心理归属感、重建和谐灾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亦充分体现以传统显特色、以特色显优势、以优势补劣势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