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王船山评选唐诗,别具只眼,不乏精辟之论;但“私于轻重”(《文心雕龙·知音》)亦有偏颇之处。王船山的《唐诗评选》一书选入作品较多的有以下诸家:初唐,杜审言十二首,沈佺期十四首,宋之问十一首,张九龄十首。盛唐,储光羲  相似文献   

2.
<正> 纵观我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史,绝大多数的文学样式都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变的自身规律。盛行于唐代的边塞诗亦然:它孕育于《诗经》时代的征戍诗,雏形于边塞形成的秦汉时代,在魏晋六朝时期得到发展,到隋与初唐时期走向成熟;嗣后以声情激越的军歌,响彻于盛唐诗坛。千载以下,犹令人吟咏叹赏不绝……  相似文献   

3.
初唐诗人李峤,文思“神敏”,诗赋“典丽”,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与同乡苏味道并称“苏李”。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①。刘昫则曰:“苏李文学,一代之雄”②。欧阳修曾引时人赞语日:“苏李居前,沈宋比肩”③。这都说明,李峤诗歌在唐代以及后世,均有相当大的影响。但通行的几本文学史著作在论及初唐诗歌时,对李峤作品或一字不提,或一笔带过,或目为御用文人,贬之甚低;在唐诗研究中,迄今尚无一篇研究李峤的专文。实际上,李峤是初唐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唐代诗史上,自有其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笔者试图从考察李峤其人出发,探讨其诗歌创作的特点,俾使能  相似文献   

4.
大杰兄: 去秋获读尊著《唐代社会与文学的发展》,曾奉函略陈鄙见。今又读了《文学发展史》第二册中《杜甫与大历诗人》一章,对杜甫分析详尽,不胜钦佩。  相似文献   

5.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翰显时”,曾写过如“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样色彩清丽的“近体”警句。他的父亲杜闲曾是兖州司马,也是一位严谨耿直的“守官”。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熏陶。这是杜甫所以能够成长为伟大诗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葛晓音 《文史哲》2011,(3):97-110
对于陈子昂在初唐诗歌中的复古之功,罕有学者从明清诗论中对其古诗的不同评价来予以探讨。明清诗论中关于"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的争论包含着对"古诗"标准与审美风范认识的分歧。初唐五言古介于"宋齐之政"有其具体的创作背景;陈子昂效仿汉魏古诗,在界分初唐五言古、律体调方面的努力意义重大;唐代五古风貌的形成与陈子昂及其同时代诗人宋之问的复古径路关系密切;陈、宋在五古创作上都把握了古诗无论句式散偶均应以散叙意脉贯穿的原理和抒情直白、曲折尽意、不避繁复、结构多变的特征,综合了汉魏到宋齐古诗的各种艺术经验并融入了近体诗的某些特点,使古诗的表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包容和自由度。唐代五古也因此形成了不似汉魏古诗而自"有其古诗"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7.
关于李白的先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世是个千古之谜。李自自称出自汉代陇西飞将军李广之后(见《赠张相镐诗》二);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李自传》都说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但自北朝至初唐一段的先世还是空白的。近来有人提出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支的后裔。也有人认为李白的先人  相似文献   

8.
胡遂 《船山学刊》1994,(1):62-71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宫”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酉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还嘱咐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相似文献   

9.
赣中即江西中部的吉安地区,是宋明时代中国的文化名区.宋明时代,许多中国著名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于这个区域.宋明时代赣中地域文风的兴盛,离不开唐代近三百年来文风的孕育及唐末五代文风的逐渐展开.对于唐代近三百年间赣中文风的孕育,从明清至今,人们对唐代大儒颜真卿的贡献是高度肯定的,而对唐前期的重要诗人杜审言的贡献却往往是忽略的.本文认为,被称为"中国律诗奠基人"之一的杜审言,对赣中文风的开启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小庄 《船山学刊》1994,(1):185-188
王船山评杜诗时有妙解,亦偶有失偏。杜甫《自京赶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本是名句,王船山却视为”枯管败荻之音”,“宋人谩骂之祖,定是风雅一厄。”王船山评选唐诗,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主要诗人皆有收录,尤以李、杜入选最多。对各诗人之评价,以李白最高,王维次之,沈佺期、杜审言、韦应物、储光义又次之;对元稹、白居易评价较低。杜诗入选之量居首,毁誉参半,评价不甚高。其因诚待深究,但论者据此推断王船山偏爱浪漫主义诗人、排斥现实主义诗人。  相似文献   

11.
论杜审言对近体律诗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体律诗的出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宫廷诗人追求绮错婉媚、华美精致的诗风,是律诗产生的温床和催化剂。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宫廷诗人,他对律诗的成熟定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律诗格律精严,形成了高华雄整的个性风格,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一绝句产生于六朝,完备于盛唐。此后千余年,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形式,古代诗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一诗体上呕心沥血的。它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长河中蜿蜒曲折地奔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唐代绝句之作,初唐以五绝为主。由盛唐至中晚唐,七绝数量猛增,它不但成为绝句的主要形式,而且与五律、七律成为唐代数量最多的三种诗体。据施子愉先生统计,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士籍贯与文学关系密切,不同时期文士籍贯总是以密集点的呈现表明其分布状态;中晚唐文化虽呈南移趋势,陕西和河南籍的文士密度仍居前列;《丹阳集》编撰的意义在于确认以籍贯为单位关注文学现象的意识,而初唐“吴中四士”的出现隐含着北方文人势力强盛南方文人势力弱小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古代诗社的研究十分兴盛,成果丰硕.但现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宋代以后,对于唐代一朝诗社的情况却不甚了了.唐代处于诗社发展进程中的开创阶段,弄清楚唐代诗社的情况显然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唐代的诗会及文会之属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诗社,诗社亦并不是像现在学界一般认为的那样在中唐才开始出现,最早的诗社出现在初唐.  相似文献   

15.
初唐四杰之称究竟始于何时?唐代史料中无正面回答,迄今所见的国内文学史家们的著作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高宗至武后初年”说;一种是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的“唐太宗贞观中年以后至武后当政期间”说;第三种可以称为“麟德说”,刘开扬先生在《唐诗通论》中定为“龙朔(661一663)和麟德元年间”,何林天先生则考订为“麟德二年”(其文载《光明日报》“文学遗产”588期)。拙意此三说皆难成立,现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6.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化学等领域。 早在六十年代,孙先生即开始了唐代散文史和唐代文学思想的研究,他的《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面探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发展、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是一部有深度的唐代古文运动通史。《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二书则分别就唐代古文运动的两员主将柳宗元  相似文献   

17.
江西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始于初唐。唐代中后期,是江西近二千年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时,江西文化的发展,是宋代江西步入全国文化先进行列的前提条件。因此,探讨唐代中后期江西文化的发展及其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每个历史时期,都要求文字统一和规范。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迅速发展的极为辉煌的时期,字样学即发轫于其间,并有了充分的发展。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石室的唐民间俗字样书《时要字样》,说明唐代文字规范化工作遍及到了西陲民间。我们今天整理和研究《时要字样》,主要目的是总结唐代字样书所体现唐代文字学研究面向社会实际的宗旨及其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饮 ,诗人之通趣矣。”1唐代诗人中嗜酒者大有人在 ,其中不乏以酒为号者。初唐诗人王绩自号斗酒学士 ,盛唐诗人元结自号酒民 ,中唐诗人白居易号醉尹、醉司马、醉傅和醉吟先生 ,晚唐诗人皮日休则自号醉士。不过 ,其中饮酒最为出名的当数酒仙李白。李白之嗜酒与豪饮世罕其比。他有知己时“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饮》) ;朋友不在时则“独酌劝孤影”(《独酌》) ;高兴时“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忧愁时“涤荡千古愁 ,流连百壶饮”(《友人会宿》) ;酒瘾发作时恨不得江水变为美酒 :“遥看汉水…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杂考(十四)杨墨秋《早春洛阳答杜审言》诗系年辨《全唐诗》卷八十载于季子《早春洛阳答杜审言》一诗,诗云:“梓泽年光往复来,杜霸游人去不回。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萧伴凤台。路旁桃李花犹嫩,波上芙蕖叶未开。分明寄语长安道,莫教滞留洛阳才。”傅璇琮《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