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断增加的南极科考、旅游和渔业等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造成损害或构成损害威胁,因此有必要建立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现行责任制度强调预防优先,以是否采取反应行动为承担责任的标准,要求营运人承担严格责任,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由于南极条约体系在输入正当性上的内在缺陷,现行责任制度存在适用范围不广和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尚未实现全面保护南极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目标,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孟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人类生存是否受到环境的制约,“环保论者”和“富足论者”各执一词,但环境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毁坏是事实,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也是事实。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很多,但是人口过剩,市场的外部性,共有地现象及人类追求享受和虚荣的天性是主要原因。环境的保护问题势在必行,政府可以通过产权重组,制定法规及道德教育来保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讨论环境问题,从整体角度将环境问题视作公共产品的非经济性后果,进而着重比较了市场机制及政府干预两种解决思路。通过对我国环境管理领域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健全、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尤其是构建新的社区参与机制,对于解决我国转型期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侵权严重威胁和侵害人们的人身与财产权益.侵权责任法的出台,虽然完善了我国的环境责任条款,对环境纠纷的解决和受害人权益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环境侵权立法,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的现状,我国环境侵权立法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出台了力促农民增收的措施;辽宁省也提出了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主三化”方针。宽甸属山区型的农业大县,“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其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路子在哪里呢?1.打造民族品牌,构筑起跳平台。宽甸满族自治县成立于1989年。民族工作无小事,民族问题关系国家命运。这是宽甸的政治优势和政策支点,是民族经济发展的起跳平台。一要放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巨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41-43
环境问题的实质一是环境容量有限,二是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缓慢。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的非对称性、市场非对称性、非市场交易资源、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环境资源核算体系,进行环境税改革,并培育排污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小城市的发展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城市化发展带来了重重障碍.通过对桂林市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法律解决途径,以使我国中小城市的环境在城市化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9.
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明了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主张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和综合生态系统方法的《环境基本法》,促进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法的方向发展。主张在中国环境法律体系建设中,强调环境正义,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环境民主等原则;增加政府环境责任(特别是政府环境问责)制度,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管理制度,生态补偿,环境公益诉讼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浅谈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公益诉讼是发达国家实现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尚未确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对于为环境法提供权利救济途径,实现司法权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也是可能的,我国现行法律和诉讼理论权都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而环境公益诉讼有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克服的. 相似文献
11.
环境损害中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兼论环境法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03-211
环境损害是环境侵害后果的一种,是环境侵害所引起的以个人为主体的传统权益损害以外的"人类环境利益"的损害。环境损害的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环境利益,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的生态价值损害、资源价值损害、精神价值损害、生物多样性丧失、残忍对待生物等五方面。人类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民法在环境损害防治上的局限,环境损害的防治只能由环境法来完成。环境损害防治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法具有彻底性、公法性、技术性、程序性、预防性、消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的国际法框架下,环境技术转让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的参与主体都面临着一定的障碍.对于如何克服这些法律障碍,人们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但是,可根据不同环节中的法律障碍所反映出的共性,就此开展对策研究并解决各主体遇到的核心问题,这将是增加国际上潜在可行的环境技术流动,改善转让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法的效率观--树立新的环境效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之产生,是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理论和私法自治原则等经济、法律、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效率价值即财富增长的最大化的结果.环境法自产生之初,它便以防止和克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为己任,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环境法现象的出现乃是对传统法学所追求的效率价值的挑战,它的使命即在于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勇士般地向传统的效率价值提出挑战,向单纯的现代宏观经济效率观提出挑战.它强烈要求树立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环境效率观.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对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不可偏废的.在全社会树立起这种认识,有助于个人在理性地追逐经济效率的同时,理性地去看待经济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环境法作为大自然的保护神,更要确立环境效率价值,并通过-整套亲近大自然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执行保证环境效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表现出由注重结果性制度向注重预防性制度发展的走向。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使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环境法学界关于环境法基本问题的观点来看,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伦理价值取向经历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正处在温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阶段,呈现出向可持续发展观价值取向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国际环境条约程序制度主要体现为争端解决制度。仅以争端解决制度保障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存在三个问题:缺乏针对性、实际效果差、强制力弱。近年来,以监督、控制条约的遵守为核心的遵守控制程序蓬勃发展。遵守控制程序的勃兴完善了国际环境条约的程序制度,但是它与争端解决制度可能发生冲突。两个程序互相协调的关键在于: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丙)项的规定为依据,争端解决程序将遵守控制程序的处理结果视为当事国间关系的有关国际法规则,在解决争端时一并考虑。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侵害与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两种现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侵害是现代社会新型侵害行为,其概念至今尚未统一;且其具有与传统侵害行为迥异之性质,致使传统法学理论在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前不得不重作调整,从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人不可回避的选择,在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的途径中,除了环境法这个公认的重要工具之外,环境道德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和环境法相辅相成的重要工具。环境道德和环境法共同服从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环境道德和环境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山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特点;设计了山区管理学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提出了山区管理学分支学科体系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指出了山区管理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山区经济应按照科学为本、特色优先、优势优先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对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的深入调查研究,归纳出古叙山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自然条件较差,瓶颈制约严重;自然资源富集,开发利用不够;经济总量偏小,自我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规模狭小,开放程度不高;招商引资困难,发展后颈不足等。提出了坚持三个统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区域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优先,集中力量壮大支柱产业等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