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纪宏 《领导文萃》2013,(17):33-33
十八大报告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另一方面又着重强调了"法治思维"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科学论断表明,如果离开了"法治思维",就会影响或阻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目标的实现。故必须依托"法治思维"来实现"法治政府基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法治建设体现了对劳动者生命价值的制度化的尊重和"科学发展"理念。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法治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我国当前很多法治问题的症结在于法的实施。在法的实施的层面上,安全生产法治建设应当是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5,(6):20-21
<正>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季。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在地方政府发展主义势头有所削弱的同时,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普遍强调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府工作报告对GDP指标的弱化与对法治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从发展主义逻辑到法治逻辑的转变。轻发展主义重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王伟 《经营管理者》2009,(21):261-261
我国地域辽阔,伴随着城乡其他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法治发展的两极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法治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发展落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在探寻法治发展两极化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良之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部署,论述了安全发展法治化过程中的3个必要环节:提高立法质量、提高执法能力、增强法治观念,指出以科学立法引领和推动安全发展,以严格执法促进形成安全发展法治环境,以全民守法实现安全发展法治。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和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强调运用"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这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具有首创意义.这告诫人们:无论在任何时候,法治思维都不能萎缩,人治思维都不能抬头.当然,只有充分认清人治思维的现实表现及危害,学会运用"法治方式"来论人说理、观事察物,才能使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要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立法、执法、司法、普法。都要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同时,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要从法治的层面突破制约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善于用法治的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增创我省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相似文献   

9.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形成,可能遭遇外部体制机制的阻碍与"固化"利益集团的抵制,这些阻碍可以通过不断推动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得以消减;也可能遭遇干部内心对法治不认可的阻碍,譬如一些干部依然眷恋人治模式的好处,存在"严格遵守法律无法开展工作"、"法治会阻碍经济发展"等看法,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法治的真正内涵,澄清对法治认识的误区,在理论上达成共识,从而促使干部心悦诚服地接受法治、真心实意地推动法治.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合法性思维,即以是否合法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逻辑起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关键在于坚守法律底线,不断提高法律的执行力,破解法律执行中的四大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出彩。法治是一种软实力,在执政兴国和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后十年河南的发展意义重大。树立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河南",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有力保障。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法治河南"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上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实践基础:顺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当代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回顾3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我们从"人治"到"法制",从"法制"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结果,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3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为今后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水区的中国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涉激流,行险滩,靠什么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5.
陈海松 《领导科学》2013,(20):37-38
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并不缺乏"情为民所系"的情商,也不缺乏"利为民所谋"的智商,唯独缺乏的是"权为民所用"的法商,缺乏的是法治思维,不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无法适应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治社会的实现有赖于法治思维的形成。所  相似文献   

16.
职业健康事关劳动者健康福祉,法治是扭转复杂严峻的职业健康形势、促进职业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攻坚转型的有力引擎。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完善法治,依法健全职业健康体制机制,加快完善职业健康领域法律法规安排,有效提升职业健康治理能力,以法治化实现职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对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深化阐述和发展提升,更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新目标的理论扩展和实施构想,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史上的里程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治既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这种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不妨概括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商",就是不同于智商与情商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似文献   

20.
正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大幕将启。"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