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潭瑜 《学术界》2008,(3):163-167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实践教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是知识传授的同一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育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加强实践教育,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街区邻里政治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政治,其地方性、流变性、碎片性的内在品格,具备了成为社会学想象源头、时象和寓所的基本条件.生活政治与制度政治、实践政治与文本政治之间的"缝隙"构成了邻里行动者的自由空间和选择余地,深层的制度和结构性矛盾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权力实践过程之中.理解和解释邻里政治的双重运行逻辑,必须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强化观察者于日常生活的"深度在场"意识和"积极干预"立场.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论者关于中亚地缘政治的分析,一般都十分重视大国因素,自然缘于大国政治对地区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文章在探讨中亚地缘政治的发展脉络过程中,既充分考虑到大国间的"大博弈",在主要分析美国中亚地区大战略的同时,还关注小国的作用,在"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中把握中亚地缘政治的新动向.中亚舞台上的"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地缘政治形势将愈来愈复杂.  相似文献   

4.
政治注意力现象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普遍存在,有关政治注意力的研究侧重于象征、工具意义的阐释而忽视基础观建构.本文聚焦中国场景下政治注意力演化理论构建与国家治理意涵,以"过程-情境"分析框架为基础,将政治注意力演化过程区分为分配-传递、竞争-捕捉、参与-反馈、跨界-共治四种理想类型,认为它们与各自生成情境之间的匹配性是全景动态理解政治注意力运行的基础;再将"过程-情境"分析框架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加以拓展,以再制度化推动政治注意力演化过程与国家治理制度之间的冲突性消减与兼容性提升,实现政治注意力演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庭 《学术论坛》2007,2(10):188-191
接受是解开教育与接受内在矛盾并寻求和谐的钥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的关键一环,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水平的依据.探讨接受规律,首先必须重新定位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传播地位"及与教育者之间的双向联系机制,具体分析"隶属关系"与"平行关系"、"能动"与"受动"、"传者本位"与"受者本位"、"单向灌输"与"双向互动"、"控制"与"参与"的关系.要形成受教育者较高的自动力,必须提高思想信息的说服力,增强接受的吸引力;增强接受的意愿,形成接受的动力机制;考虑接受基础及其与教育内容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空间发生了多种变化,其中被称为"满洲问题"的"东北因素"不仅仅在中日关系中,而且与东亚地域政治、世界政治均紧密相关."东北因素"所占有的这种地位是直至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签订才形成的,而这一过程充满矛盾.1941年<苏日协定><共同声明>的公布,是"东北因素"从地方政治课题逐渐转为重庆中央政治课题的转折点.而国际方面,1942年即使在美国都尚有人持东北应为日、俄间缓冲国的言论,重庆政治空间中的蒋介石则明确表示要无条件"收复东北".<反攻半月刊>等媒体在将"收复东北"政治话语提出并为人们所接受、促成国民意见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常见概念,学界对其常识性的定义和事实理解的泛化,极易造成研究的困难和思想的混乱.需要认识我党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探索过程,厘清"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进一步凝炼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和践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哲学范式"呈现的是"规范论"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人学范式"带有浓厚的"目的论"倾向.以"教化论"为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型,体现两种范式的承续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个教化的过程,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工具性存在与目的性存在的结合,本质上是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运用接受心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选择过程.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深入探究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把握其机制与规律,在此基础上,实现两个"主体"的转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保国 《学术论坛》2008,31(1):49-52
至少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中华文化史是以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依托而展开的.中原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儒家文化为基本框架,融道、儒、法、释为一体的政治文化.主张"教化为先,刑罚为辅"的理念,因此,其政治教化过程,又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由于主要借助于政治的手段来完成传播过程,中原政治文化的传播表现为"一元主导"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