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欧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其体制、经济、科技、农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背景。欧盟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法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粮食产业化、奶类产业化和酒类产业化为特色,荷兰农业产业化以花卉、蔬菜、水果等的产业化为特色。欧盟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有: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合同契约、参股控股等。欧盟农业产业化的绩效表现为: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规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大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体系;健全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指出了农业产业化日益成为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农业产业化与城镇体系地域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的相互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新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各国非常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是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保证,为消除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瓶颈制约,财政资金应发挥引导、杠杆作用,银行信贷资金发挥主体作用,要支持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并引导其向农业高科技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没有畅通的流通渠道,就会出现农产品滞销、再生产环节中断等问题,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通过对聊城市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发现聊城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规模小、流通市场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管不力、信息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都市郫县战旗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创造了三种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即:"公司+农户"型、"村—企"型和"村—企—社"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典型的渐进性特征,集中了土地使用权,创造出规模经济效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战旗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变迁路径的梳理,认为以下因素对于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农村精英是该体系的引领者,土地使用权制度是该体系的基础,经济组织是该体系的核心,龙头企业是该体系的关键,农民参与是该体系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入世"初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入世初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一定要打破原有的封闭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完善"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从宏观上打造先进的农业产业链.同时还应注意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良好的市场体系、推进"定单"农业的发展;抓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技术产业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滁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边缘,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农业产业化有着较好的资源条件和地理环境,但是滁州农业产业化还存在问题,如:政府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培育不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突破不大;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要想推进滁州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市场流通网络,提高农业商品化、市场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政府转变职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领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对安徽省2001~2011年的农业产业化和金融的纵向指标数据以及2011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横向相关指标数据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了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正相关性。进而,提出了推动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加大农村金融供给,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观,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农民权益的一条路径。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束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重塑和培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体系。基于对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界定,进一步探寻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困境,进而构建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主体互动体系,并上升的法律范畴对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起源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考虑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对农业产业化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及CIS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发展日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加强农民间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深入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生、发展规律,旨在发现农村合作组织运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CIS模式),通过合作组织、科技、产业的"三位"与市场结合成"一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主要还是示范应用.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发现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规划协调不完备、技术不成熟、成本制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等问题.为了加快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步伐,可选择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战略框架.一方面,政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市场拉动智慧农业发展.还应构建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产、研协同系统,着力培育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机制,可从规划协调机制、技术体系推进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主导下的迂回式农业发展: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政府主导的赶超战略下农业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迂回式"发展模式,迂回模式是指落后国家通过优先发展工业再迂回发展农业的思想.工业化及其在空间上的城市化进程从供求两个方面塑造农业发展的市场、技术和组织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则促使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经营,工业化同时还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的技术基础.然而,迂回式发展的后阶段仍需政府政策打破城市和工业偏向的传统,转而偏向农村和农业,提供市场增进型政策,最终实现城乡和工农之间的政策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傅玄作为魏晋时期的教育思想家,其分业壹事、分数定法、九品论才、职业操守等思想超越了儒学、玄学的"致仕"、"空言"思想。尤其是农、工、商等实业人才与士并重职业人才思想以及人才多元化理念在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贵农而重工、贱商不废业、用人当其才、重亲民之吏思想凸显出辩证的人才管理理念。傅玄职业人才思想中具有的民本精神、德性为先、劝民归农等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而目前,中国农业反哺政策中所存在的制度供给缺陷,给中国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文章在深入分析了反哺农业制度供给缺陷的原因基础上,从制度供给视角探讨了反哺农业的制度供给目标与路径,并提出要创新中国反哺农业的社会公共政策,加强中国反哺农业的制度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依据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矛盾。完善土地家庭经营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发展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农业企业,同时做好配套机制的建设,将有力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要靠金融强力支持与推动;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效运转、便捷、低成本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作保障。必须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满足"三农"发展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农地使用权、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设施、农业生物资产、农业知识产权和专利等农村产权抵押方面做了大量改革探索,初步解决了农民贷款抵押难、资金筹措难、农村产权变现难等突出难题。为了总结、推广此项惠及农民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出设立"杨凌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跟踪研究与模式推广"重大课题,组建国家级研究团队,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人才—金融—财政—保险"一体化大平台,成立国际农村金融培训中心,开展农村金融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训,建立"产业—科技—金融信息服务"联合机制,积极探索形成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参与、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率先建立"专业农户注册登记"制度,逐步培育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国家级示范区,对其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产业承接提供借鉴。基于产业梯度理论,首先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市的优势产业,然后根据相对产业梯度系数,针对各市的重点建设产业给出建议。研究表明,皖江示范区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化工、金属冶炼、电气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等行业。由于产业承接的重复性要注意协调竞争,同时还要注意承接资源依赖型和高污染型行业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农业、物流业三个子系统综合指数和总体综合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增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正向关系,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021—2030年,预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将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据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与物流业的投入,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各区域加强合作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