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出发,探讨大学阶段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综述发现,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确实存在。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引入较多,母语文化涉及很少,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重要原因。在实践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以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多元文化交流。进而在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建设、测试与教学一体化、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指出主流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和日趋功利性的教育是导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思路,即从宏观上确立"双文化教学"的生态观,微观上探究教材编写的生态思路,以及主体上贯彻多元文化教学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目前民族高校英语教育中有一种趋势,即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忽略了民族文化,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外语教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批判大学英语课、拒绝学习西方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化的文化观所导致的。所以,英语教育不仅要学习与引进西方先进文化,还要输出本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失语”
  (一)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内涵
  在英语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中国文化的导入和输出,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发生。
  “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能利用目的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这一学说最早是从丛教授在2000年的《光明日报》中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提出的,文章指出许多英语水平很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表明了国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也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给予同样的重视,而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和输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的教学已经得到重视,但是这种重视仅仅停留在英美文化方面,还远远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以致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教材、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现有状况的分析,探究解决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严重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教学,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面普遍感到困难.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使中国文化在国内的传承和在海外的传播受到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几所理工院校的师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力”的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理工院校师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导向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失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旨在引起大学外语教育界N4-=的关注,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汉英翻译教学中存在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中西文化输入失衡现象,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不甚了解,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通过测试、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笔者调查发现失语的原因包括教师自身的母语文化素养不足,教学观念失当,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普遍缺乏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等.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英翻译教学中弥补中国文化缺失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中国人对外国文化了解越来越多 ,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却经常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列举了一些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立项理据本研究项目是基于我们近年在教学及每年主持高考英语口试中发现的问题而设立的。就是学生在表达英语国家历史文化时比较顺畅 ,当要求用英语表达中国历史文化时 ,却非常吃力。《光明日报》2 0 0 0年 1 0月 1 9日登载的南京大学外语教师从丛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育的缺陷”一文也揭示了我国青年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把Men cious(孟子 )奉为异国圣者译为“门修斯”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由此 ,反观近 2 0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所用的英语教材 ,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极少 ,而由这些教材培养出来的 ,现在在教学第一线…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研究中,"失语症"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失语",并不是由于西方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引入使我们原有的话语失落,不是我们原有的文化理论的丧失,而是我们无法用原有的话语来解释当前的文化问题;文化研究引入的备受推崇的诸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理论、后结构理论等,并不是西方文化中的主流话语,西方主流文化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所传递的价值观并没有征服中国;我们之所以面对西方学术"失语",主要是我们仅仅满足于操作这些学术术语本身,而对现实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很少涉及,"文化失语"是我们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缺少新话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过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失语症"提出以来,"失语"现象不仅没能得以缓解,而且还进一步恶化了下去,不仅从文学领域蔓延到了艺术领域,而且还从艺术"话语"领域侵入至美学"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病态。从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名著的影视改编可以看到,中国固有的美学精神如"神韵"、"意境"、"飞白"等在新版影视作品中丧失殆尽,并有被"洋灵魂"完全取代的危险。这一"失语"是视觉主义、媚俗主义和唯科学主义三者共谋的结果。因此,解决中国影视美学失语问题必须立足中国美学,适当远离视觉主义、媚俗主义和唯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是吸纳异文化和输出母语文化的双向交流。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并且,通过分析得到此问题的根源是中国文化意识缺失。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帮助学生构建"第三视角"来培养中国文化意识,从根源上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把我国优秀文化传播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失语现象近年来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早在21世纪初,这个问题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学术界已有百余篇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者们纷纷呼吁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并没有丢失,也不是面临危机,而是正在经历正常的现代化过程,是处于转型时期,正在被继承和发扬。但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入手并不是很多,对文化失语现象的成因分析也不是很全面,解决方法也不够具体,亟待有更多以事实为根据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导入已成为教学界的共识,但由于片面地灌输西方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失语"也暴露出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内容的缺失.本文分析了 "母语文化"在实现外语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还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时,中外英文媒体在翻译策略上均采用"异化"法,致使"中国英语"在媒体上大量出现.传媒翻译领域的"中国英语"现象具有深厚的传播学背景."中国英语"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就传播中国文化而言,它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根据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国英语"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意义,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文化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曾提出东方(中国)文化"早熟"之说,亦即一种在西方对比下的非常规发展。这一说法的核心,是要展现一个已经难以自我表述的文化比它不得不借以表述的文化还更高明。而东方能被这样认识,是因为近代形成了从西方眼光看中国的倾向。外来的视角揭示出许多过去视而不见的面相,却也转换了观察者的"解释系统",造成了李文森所说的"语言转变",导致东方从学术到文化都不能自我表述,更出现"相互失语"式的表述障碍。由于深入体认到表述对文化的重要意义,梁漱溟对东方的失语不仅有现象的观察,更从"解释系统"的归属去认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看法,晚年更有突破西方"解释系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元"文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原文化失语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体现在跨国家跨文化以及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中。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原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角。在分析中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阐释中原文化失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多模态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外语教学中既要重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由于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对母语文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引发跨文化交际障碍.为此,分析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而对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其中涉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学习者平等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的制定和编排以及课堂教法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