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礼让原则作为国际私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跨界破产领域中被广泛适用.然而,国际礼让原则并不是绝对适用的,其适用有特定的范围与路径.其间,尤其需要适当处理相关国家的礼让利益(包括法院地在维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参与国际商务方面的利益,以及外国在使其法律和判决得到尊重而不受审查和干涉方面的利益)与实质性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对此,政府利益分析方法不失为一条比较合理的考查路径.根据该方法,在跨界破产案件中援引国际礼让原则之前,法院应当阐明相关国家的礼让利益和实质性利益,然后在权衡相互竞争的各项利益的基础上,识别虚假冲突和解决真实冲突.进而言之,全球化时代跨界破产领域国际礼让原则的适用只能通过仔细分析相关国家的礼让利益和实质性利益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国际私法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在国际民商事交往中承认外国法的域外效力并根据冲突规则适用外国法,而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则从法院国的利益出发,着眼外国法的内容或其适用结果以限制、排除外国法的适用。一方面是适用外国法,另一方面是限制、排除外国法的适用,这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们只要回顾国际私法的演变历史就可以发现,国际私法的发展正是在以适用外国法为一端,以排除、限制外国法的适用为另一端的这一矛盾天平上运行的。由此可见,公共秩序保留无疑是国际私法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中的一大“瓶颈”。本…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国际流动,也叫做劳动力国际化,它的含义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各国间开始了大规模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别于历史上由于战争时期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迁徙。其基本特征,是带有商业色彩,并受市场法则的支配。中国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虽从汉代就已开始,清代(前清)又有较大的发展。但劳动力国际流动形成潮流,乃至成为一种制度,则始于近代的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中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历史动因自19世纪60年代起到9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亦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破除了天朝大国的梦幻,进入世界国…  相似文献   

4.
彭丁带 《学术界》2008,(1):282-286
美国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美国国际私法存在两大理论派别,即传统主义国际私法理论和现代主义国际私法理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对待冲突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的态度.本文主要描述20世纪初叶以来美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分析两大派别的主要主张和区别,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认为两大派别的争论本质上关乎最深层次的法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机制论已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最早始于美国,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国际机制理论发展,其研究也受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影响,难免打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机制论已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最早始于美国,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国际机制理论发展,其研究也受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影响,难免打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的特有概念和基本范畴,它是指经冲突规范援引被用来确定国际 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某种实体法。传统国际私法的历史也是关于准据法的 理论和方法的历史。从“法则区别说”到“法律关系本座说”再到“最密切联系说”,可谓国际 私法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里程碑,反映着人们探寻确定准据法的原则、规则和方法的思索轨 迹,其目的都是为解决法律冲突问题而寻找准据法,同时说明确定准据法的理由,尤其是解释和 调和适用外国法与内国国家主权(或属地优越权)之间的矛盾。不过,确定准据法的最高价值取 向是法律适用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正在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法学界关于国际私法的学术讨论,也在日益深入地开展。现拟就国际私法的名称和形式,提出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国际私法宜改称“涉外民法” 国际私法这个名称名不符实,不能反映这一法律部门的内容和特征,确有正名的必要。首先,从国际私法的词义来看,“国际”这个词使用得很不确切,因为这里所谓“国际”并不是指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是指应调整的法律关系超出一国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方兴未艾的一个探索领域。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国际政治学界都需要在这一领域有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投入。一有关国际组织与中国之关系的理论研究,迄今为止缺乏现成的分析框架,这与国际制度理论本身的不完备是有联系的。后者若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克莱斯勒(S.Krasner)主编《国际制度》和基欧汉(R.Keohane)所著《霸权之后》两本书的出版作为起始点①,至今不过20年的时间;尽管这一理论学派算是国际关系学框架内发展较快的分支,专家们仍然不认为它已到了成熟的阶段②。至于在…  相似文献   

10.
法律冲突①是国际社会极为普遍的一种法律现象,它是国际私法所直面的问题,也是发展国际民商事交流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各国已有一套自己的解决体制,国际私法(冲突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在各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关于法律冲突的深层次认识则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②本文拟从主权因素(含主权观念、主权者的相互关系)来探讨法律冲突及其解决体制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法律冲突是间接化、规范化、稳定化的主权意志冲突现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最早形成于16世纪后半叶,但历经数个世纪后,对其理解仍然有很大的分歧。但…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礼让” ,贵族间多温文尔雅相互谦让 ,孔子也就主张“礼让”为国。可见“礼让”是其社会风气的典型反映之一。战国时期虽然礼让之风消失 ,但是在尚贤思潮影响下 ,“禅让”之说却一度兴盛 ,禅让成为一项重要的美德懿行 ,甚至还出现了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的事情 ,然而禅让之说毕竟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相容 ,所以随着燕国禅让之事的失败 ,禅让理论也就顿失风光。周代“让”的社会观念的变迁 ,集中表现于从西周春秋时期的礼让到战国时期禅让理论的兴衰变化。社会观念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政治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冲突规范软化法律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青 《学术论坛》2006,(5):128-131
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民事法律关系,需要对传统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美国冲突法革命在这方面成就卓越,但其消极结果是法律选择的“过度灵活”,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引发国际私法价值取向选择的问题,即国际私法应追求确定性还是灵活性的问题,这也事关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多寡。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可为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公共新闻事业"的实践与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新闻事业”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率先提出的一崭新新闻理念 ,本文从“公共新闻事业”背景、建构“公共新闻事业”理论的重要人物、发展历程、其在报道领域和报道方式的变革、“公共新闻事业”理论的定义和特点、目的和意义、引发的争议等方面系统而全面地探析了美国“公共新闻事业”的实践与理论。  相似文献   

14.
据已有的考证,国际私法学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少在1905年(清光绪31年),中国即不止一本国际私法著作印行于世。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据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正中先生的不完全统计,就有12本之多。这一成绩即使在当代,也是骄人的记录。此后虽然和平时日少,离乱年月多,既有内战,又有外族入侵,但国际私法仍不急不缓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静 《云梦学刊》2023,(2):66-72
国际私法的本体是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具体包含冲突规范、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三个内容,兼具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际私法的本体在“和平崛起”时代具有新的法治定位,其价值取向更趋同,法律选择方法更多元,未来发展更灵活。溯源国际私法本体,有助于指导中国国际私法制度开展立法设计和法律修订,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私法制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与金融学:路径依赖与金融法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与金融学”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法和经济学”运动之后的又一股“法与金融学”交叉研究浪潮,属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分支领域。本文介绍了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程式和研究计划,并用其中蕴涵的“路径依赖”理论来揭示中国金融法变革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该制约条件对主流法与金融法理论的挑战,从而为金融法变革寻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直接适用的法”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私法理论的重成果,广为各国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在立法层面建立了我国“直接适用的法”的框架。实践中,对该制度和理论的运用存在一些不足。以微观层面的规则界定到宏观层面的秩序图景为基点,从阐释、体系、嬗变的维度对“直接适用的法”的完善进路展开论证,并反思我国目前的立法实况。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美国从国际主义“回撤”,对欧洲政策“回归”孤立主义。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综合国力与当时世界力量的中心欧洲相比还不占据优势,致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实现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意图。美国在与欧洲“脱钩”的同时,与欧洲的经济关系中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但是,美国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性促使美国以非官方的、经济外交的方式介入与美国利益攸关的欧洲事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实行的孤立主义政策在短时期内实现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了国际经贸关系,也最终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探讨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欧洲的孤立主义政策,对于理解二战后全面走向国际主义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中屡屡出现的“回撤”现象,即出现孤立主义的变种,诸如单干主义、单边主义、美国优先、战略收缩乃至当今的“退群”“脱钩”行为与论调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朝两国新近颁行的国际私法,无论在总体构架上,还是在总则以及分则对相关法律冲突问题的规定上,均有其独特性.在有关公共秩序的保留、特定领域的法律适用问题、属人法连结点的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以及国际私法立法的模式等问题上,韩朝两国国际私法均有值得我国借鉴和关注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