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水华 《决策》2012,(Z1):96-97
"钝感力"绝不是让人处处木讷,事事迟钝,它的迟钝只是为了把挫折和敏感慢慢吸收转换成积极的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钝感力》。诠释的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的朝着自己  相似文献   

2.
"钝"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的作品《钝感力》.诠释的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强调面对困难时具有的一种忍耐力."忍耐、包容、专注"是钝感力的三个元素. "钝感力"又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的反义词是"敏锐",这好像和我们从小被灌输的"积极"思想相悖:读书的时候,老师在要求学生思想敏捷;在职场中,我们要努力表现自身的才干,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恋爱的时候,我们要积极主动去争取自身的幸福.尽管两者的思想有出入,但是钝感力没有要求我们抛弃这些能力.  相似文献   

3.
职场"钝感力"的实质是困境中的从容、痛苦中的坚守、不自伤的积极、失败后的信心。职场年轻人应善于以"钝"保持理性、以"钝"维系动力、以"钝"探究真相、以"钝"磨炼思维,提升自我抗压抗挫性。具体而言,要做到面对争议"晚一点"表态,面对质疑"迟一点"改变,面对失败"少一点"妥协,面对改变"慢一点"调整。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正>生活需要钝感力钝感力,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聪明人过剩的时代,聪明不再是稀罕物,没有多少人喜欢那些"聪明成精"的家伙。相反,那些看起来笨笨的、钝钝的、善善的、憨憨的人,成了这个精明时代的宝贝。与这样的老板共事,  相似文献   

5.
许铭桂 《决策》2011,(5):76-77
提升领导干部的“钝商”需要放下过多的自我。从表面上来看,“钝商”反映了为人处事的心态,而个人性格则或多或少决定了“钝商”的程度。其实,有一定“钝商”的人是不会自寻烦恼的。  相似文献   

6.
正"钝感"不是坏东西。通常来说,人们不大愿意别人评价自己"迟钝",这和"笨""呆"几乎是一个意思。可是,只要把迟钝反应的范围扩大一下,你就会明白它有多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人被蚊子叮咬的时候,他自己竟跟没事人一样,看见手臂上的小红点,轻轻挠一下就算了;可有的人却不行,使劲抓啊挠啊,手臂上很快出现一个大包。前面那个人就比较"钝",但这不是很好吗?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只有不断地拥有并激励员工发挥其才智为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才能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文章从组织支持感的角度探讨了员工的激励管理,为达成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局面而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唐荣明 《经理人》2012,(6):105-105
中国的管理者大部分属于“独裁型”,他们具有决断力、目标感强,但是比较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容易情绪化,容易做出错误决策。探究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其根源大多出现在老板的独裁上。因此,必须先要突破独裁瓶颈,才能解开公司管理的“死结”。  相似文献   

9.
正选择面前,你是不是会考虑太多,然后,不知不觉在脑中的小剧场里噼里啪啦演一场"大戏"?"少给自己加戏"其实是一种能力。当你尝试少一点瞎算计,多一点钝感,日子会好过很多。有时候,心累、身倦、人疲惫,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信息过载——换言之,自己想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傅慧 《经营管理者》2001,(10):36-37
<正> 工作满意感指员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可实现或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而产生的愉快情感。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包括员工对管理人员、同事、顾客、工作、工资、晋升机会等方面的满意感。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的员工更愿意继续在本企业工作,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只有提高员工工作满意感,吸引并留住优秀的员工,稳定员工队伍,才能使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渴望力是指,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或拥有了一个梦想,除愿望之外,还有你的"简化目标的能力+专注力+改变力+钝感+激发力+止思"的综合能力。我们很容易拥有梦想,我们也信誓旦旦地愿意为梦想付出,但我们无一例外地把梦想复杂化,集中不了精神,缺乏行动,对于微小的挫折神经过敏,永远学不会如何激发自己的潜力。要激发潜力,就需要简化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就必须为顾客创造卓越的品牌消费体验,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通过高度的满意感来提升顾客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江敏 《经营与管理》2009,(12):59-60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管理学者对组织公平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员工觉得自己受到公平的对待,就会对企业产生好感,并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组织是一个市场,员工通过付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以换取所需的有形(如工资)和无形(如自尊)的回报,而员工的付出是否能换取有利的回报,取决于组织的公平胜。因此,适度的公平是保障激励效率和组织公平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松下认为,“顶尖”人才,有些人自负感较强,他们容易抱怨环境影响自己的发挥,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有这种心态的人,一般说来会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忱,干起工作来未必会出色,他有才能,但心理因素影响了其充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情境钝感"、"情境敏感"和"情境效应"3个阶段,情境理论化成为基于管理实践实现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为了有效推进情境理论化的研究,应该从环境、组织与人的交互作用和动态演化来理解企业所处的情境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为例,分析了情境理论化的2个途径和4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以市场分割性为对象,研究市场分割性的情境效应,应该是实现中国情境理论化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李和萍 《办公室业务》2023,(23):10-11+17
温州商学院经过转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急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且对工作高投入的行政人员队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活力、奉献、专注三个维度分析行政人员的投入感现状和个体差异,并从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和个人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投入感的因素。基于投入感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建议从行政人员个人层面、领导层面、保障机制层面采取措施,以期有效增强行政人员的工作投入感。  相似文献   

17.
博文集萃     
正内心戏太多,难怪你活得那么累选择面前,你是不是会考虑太多,然后,不知不觉在脑中的小剧场里噼里啪啦演一场“大戏”?“少给自己加戏”其实是一种能力。当你尝试少一点瞎算计,多一点钝感,日子会好过很多。有时候,心累、身倦、人疲惫,最大的问题往往在于信息过载——换言之,自己想得太多了。反观身边的“大神们”,似乎更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而非纠结于当下令他们烦忧的人或事。小戏精们还在睚眦必报之时,人家已经跳过对峙阶  相似文献   

18.
休息的艺术     
王溢嘉 《领导文萃》2007,(5):160-161
心理学家欧森曾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个锯木工人面对堆积如山的木材,他埋头不停地锯,紧张得不敢休息。好心人士劝他:“我看你的锯子都有点钝了,你应该休息一下,磨磨你的锯子吧!”锯木工人却不耐烦地说:“你没看到我有这么多木材要锯吗?哪有时间去磨锯子!”  相似文献   

19.
在电机漏感上减小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降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耐压要求,为了减小换流时间以提高逆变器的运行频率,也要求降低电动机的总漏感上。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2015,(1):96-97
随着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营销的火爆,传统经销商的优势似乎失去了发挥的空间。一家二级城市的家电经销商在销售与利润上遭遇到越来越严重的侵蚀,想要顺势而为,加入到家电产品互联网营销的行列,但是如何转型才能成功找到新定位和存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