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力资本提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红宇 《人口研究》2005,29(6):43-45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荣时 《人口研究》2005,29(6):41-43
2005年10月20~22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主办召开了“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的官员和决策者,以及全国各地百余位人口学、社会学者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人力资本与青年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价值观与代际关系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刊这一期特别设立“农村青年人口论坛”,发表中共中央办公厅研究员李荣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巡视员张红宇、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邓文奎在大会上的发言,以期引起对农村青年人口问题更广泛关注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吴丽丽 《人口研究》2006,30(1):89-92
1引言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主办的"改革开放中的农村青年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副书记王新清教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科学文化处刘疆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副代表杜铭那克女士,共青团中央农青部副部长陈迈,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司长李荣时,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文奎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社科院、上海华东师大、西安交大、西南财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厦门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3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就改革开放中农村青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农民工问题、农村教育与发展、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以及流动儿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此次会议为期三天,包括大会专题发言、分组发言和讨论以及分组总结和讨论几个部分,整个会议日程安排充实紧凑,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制约作用。在世纪转折的关键时期,研究人口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控制人口的需要,而且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远期目标的需要。中国80%的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农村。其绝对数量、相对份额以及相对较高的生育水平,决定了它在全国人口控制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口问题的这一实质,对农村人口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南北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乃至寒带等不同气候类型,东西更是呈现为明显的三级…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计划生育的“三结合”工作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人口效益。同时,“三结合”的实践也给我们以启迪:简单地从人口再生产本身去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和深层次中去寻找根本途径和出路。本文基干近年来全国各地“三结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着重探讨计划生育“三结合”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女性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一、少生、快富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与农村人口素质的关系计划生育工作的“三结合”是: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  相似文献   

6.
林富德 《人口研究》2002,26(6):77-77
长期以来 ,关于人口资料的搜集分析 ,重中之重都放在人口的自然变动 ,这是和 3 0多年来人口统计和研究为“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服务相联系的。但从改革开放 ,特别是农村体制改革以来 ,被称之谓“流动人口”的人口迁移 ,正以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势头冲击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它对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 ,对全国人口分布的格局 ,以至人口发展的前景 ,人口零增长的实现都将起积极、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从 1 996年起热衷于“人口迁移”问题的研究 ,1 998年初编著《人口迁移研究 :原理…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给女性人口带来了机遇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女性人口生产能力的发挥与提高创造了条件。 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国有68.09%的女性人口分布在农村,在女性从业人员中有75.4%的妇女从事农、林、收、渔业生产。因此,农村女性人口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变化,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为此,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自身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有机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与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伴而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经过近30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断完善,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刊特撷取不久前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精粹,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村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潇 《人口学刊》2005,(6):23-28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是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分析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科学规划农村人口发展,对于加快吉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的新形势下 ,东部发达地区应高度重视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论文以农村生产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上海市郊区为例 ,对与加速农村人口城市化相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近年来上海郊区农村社会经济包括城市化虽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城市化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 ,城镇的人口规模偏小、“分散式集聚”等矛盾也比较突出。论文提出了加速上海郊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目标 ,并对其可行性作了论证。在此基础上 ,还对近期迅速推进农村城市化应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