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化塑造了个体人格,特定人格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个体人格是特定文化塑造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与发展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2.
荀子的思想体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朴素的唯物主义与人性本恶的认识论奠定了荀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教育内容采用儒家经典文献,注重外在教化与内在自省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荀子培养与塑造个体理想人格的教育思想深邃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本质规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创新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建构的内在根据。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 ,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由此又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自塑性、差异性等显著特征 ,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 ,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人格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外仁  崔林 《阴山学刊》2001,14(4):95-97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把培养现代人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人格塑造在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把人格塑造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视界,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士人格思想突出了士面向现实的人格,但又向超越和理想的方向发展,实现了入凡和超俗的双向合一。王夫之士人格思想的向位凸显了四个方面:政治人格的责任担当精神、自我地位人格的自命平凡精神、道义人格的恪守大义精神、理想人格的超越世俗境界。士人格的实现是在士管理过程中完成的,职业人格以德性人格为导向,政治人格与德性人格实现了合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冷落。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优秀传统文化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塑造、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人格品德,使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改革的思考肖民坤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是直接实现的,它是通过对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层次、价值取向等的影响,扬弃塑造并最终确立来实现的。象其他一切改革一样,它经历的是一场从格局、内容、方法到运行机制的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8.
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能否区分,是孟德斯鸠思想中的一个难题。在1757年版《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补写了一个“著者说明”来强调该区分的重要性。但是,在围绕政体问题的具体论述中,这种区分并不清晰,似乎只是他回应批评的一种修辞策略。然而,如果跳出政体论的局限,从更一般的道德哲学来看,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的区分在孟德斯鸠那里是可以成立的。他认为,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兴起,政治德性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而道德德性的内容也发生了转化。在政治德性与道德德性区分的背后,孟德斯鸠提出了一些新的道德原则,从而在西方德性思想从古代到现代的转换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个体能力的全面发展、各项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个体个性的自由发展等内容。当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呈现弱化态势,这势必影响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改进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挖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新形式,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促使研究生进一步实现学术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个性人格即主体性人格,其符合人性的精神性要求,是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它集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种品质于一身,体现了现代人积极的个性品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就是要激发人的积极个性品质,塑造个性人格。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道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的力量 ,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道德的作用 ,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 ,以促进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德育的感召力弱化,并且引发了人们对德育本身的合理性反思。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新模式,就是加深对学生本质的认识,改变德育的现状,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方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伦理学的本质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科学,是道德思想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虽作为两门不同的科学,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学科交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追求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作为人的最本质需求,客观上要求人们对自我反身性进行建构,而这种建构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伦理学的学术使命以及价值体现。文章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二者对于人的反身性的建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客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离不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沿着制度逻辑的框架,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加以剖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法制困境、道德信仰困境和行为失范等问题,需要从高校行为、文化接纳和融合以及道德信仰重塑等方面入手进行制度变革,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等数学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方法:正确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让思政教育“如盐入味”;教师以身作则。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讨: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当代建设成就、日常生活知识、辩证法思想、文学艺术知识、数学人物和数学史、励志教育渗透、融合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美好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行业本身是一个道德的行业。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形势下 ,医学生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医德现存问题与医德教育的欠缺密切相关 ,需要从医学道德情感的结构和规律的探索入手 ,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 ,进行医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拓展了德育空间 ,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把握这一机遇 ,积极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泓泉 《学术探索》2013,(11):153-156
作为近代著名的德育教育家,张謇主张“德”为学生“德智体群”全面发展之第一要任,在“公德”上要求学生爱国与理性兼重,在“私德”上注重培养学生“立志”“忠信”与“勤俭”等多方面的良好个人品德。为达到这些目标,张謇主张以严格管理、实践磨炼等德育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深刻的理论创新。其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最为重要。党中央号召全国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精神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化的人又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方面的素养.从人的现代化需要出发,为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承担起在全社会对所有人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双重职能.深入研究和大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教育,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