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唐玉芬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9,(3)
在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索福克勒斯一直是一位理想的悲剧诗人,而《俄狄浦斯王》则被认为是戏剧艺术的典范、理想的悲剧。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剧的剖析达到对古典悲剧理论理解把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马清福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高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亚里斯多德在这里所说的“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指的就是悲剧艺术改造社会的途径,也就是悲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衍柱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72-75
柏拉图的诗学与美学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双重性和矛盾性,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负面效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5.
金永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功用,是中西古典美学中的三大主要问题。《诗学》和《毛诗序》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不同认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诗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要求艺术逼真地再现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强调艺术再现现实的认识作用,贯串了求真的精神;而着重政治伦理,则是《毛诗序》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认为艺术是伦理情志的表现,强调艺术对社会伦理的感发和教化,以求善为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注精神和鲜明的人文关怀特色,这种精神和特色往往以两种对立的方式表达出来,即要么是把审美和传统的政治伦理价值相结合,把张扬政治伦理价值作为自己的目的,要么把自身置于传统伦理的对立面,强调艺术美对于伦理价值的超越性,突出个体自 相似文献
7.
钟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论述经济学哲学问题的著作。这部著作虽然不是一部美学专著,但是马克思在书中从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高度,提出许多重要的美学思想。因此引起美学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本文粗浅地谈一下自己学习《手稿》在美学方面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杜丽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26
幸福概念是亚里斯多德道德理论的核心.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道德是常人的道德,这与柏拉图圣哲的道德形成鲜明的对比.本文探讨了亚里斯多德的常人幸福的三个重要条件,以便清晰地显现出亚里斯多德对于善的理念的变革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6):3-7
相(idea)或理式,是柏拉图诗学与美学思想方法论的元点。它独立于可见世界,超越时间和空间,存在于可知世界,是具体的美的事物之所以为美的本源。诗歌、绘画所描绘的艺术世界,只是相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顺治十年(1653)所作的重要著作《留书》,自清初以来佚失不传。近骆兆平同志在整理伏跗室藏书中,发现郑性父子订校的《留书》抄本一卷五篇,整理、标点,刊登在《文献》一九八五年第五期,为黄宗羲思想的研究充实了重要史料。读后心得,条为三端。一、黄宗羲晚年的民族思想黄宗羲早年为抗清志士,其晚年的民族思想如何,却因对其《明夷待访录》之命题立意解释不同,歧见多出,长持不决。周寿昌论云:“黄氏之传此书,谓箕子受武王之访,不得已而应之耳。岂有艰贞蒙难之身,而存一‘待’字之见于胸中者,则麦秀之恫 相似文献
11.
刘笃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5)
一西汉文帝改革刑制是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汉文帝十三年进行的刑制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徒刑及其他刑罚代替肉刑,二是确定或曰重新确定徒刑的刑期。①《汉书·刑法志》关于后者的记述是如下一段文字: “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春,满三岁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岁,为隶臣妾。隶臣妾一岁,免为庶人。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这段文字颇不易解,以致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也对之持存疑态度,谓: “前段之文似是降等之法,今不能详矣。惟云完为城旦春,满三岁为鬼薪白粲,是完城旦春与鬼薪白粲同为三岁刑。……诸家说城旦春者并云四岁刑,《志》云完城旦春满三岁,其等次相符,独卫宏言作五岁,完四岁,与众说不同。……或云《志》文‘满三岁’当下属,言满三岁者为鬼薪白粲也,然下文又云‘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隶臣妾二岁刑也,与此段文法正同,‘满三岁’不得下属为解,或说亦未是,今姑阙疑。” 相似文献
12.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在政治思想上和在教育战线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革新的主张,反映了时代精神。他从事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在当时齐国学者集中的稷下“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就是那些学者的首领。他培养出了象韩非、李斯那样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写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同志在序他的自传时说:“我自己颇感觉着也就像大渡河里面的水一样,一直是在崇山峻岭中迂回曲折地流着.”郭老的生活道路是这样,思想历程也是这样.本文试图通过对《郭沫若少年诗稿》的研读,从源头上寻找“乘风剪浪下嘉州”(《夜泊嘉州作》),“久欲奋飞万里游”(《寄先夫愚》)的原动力.一、《少年诗稿》是郭沫若早年思想的真实记录郭沫若一八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诞生在乐山沙湾镇老家,到一九一三年秋初出夔门、东渡日本之前,二十一年的生活可以分做三个阶段,即:一八九二至一九○ 相似文献
14.
武小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22-2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 ,对诗歌内容的诠释 ,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 ,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 ,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 ,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 ,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15.
游泽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4)
一、“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的“好”字,毛传以来都训为“美好”,是形容词,似无歧义。但细味整首《关雎》所表现的主题,是描述一个男青年爱慕、追求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字,在这里应训为动词才是。 “好”字,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女从子,一种是从母从子。“女”字“母”字在左或在右,都是面向“子”的,表示妇女抱着孩子非常喜爱的意思,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中,女、母两字常通用,如母庚,又写作女庚。“好”字从母,可见其本义是母亲喜爱孩 相似文献
16.
17.
李开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
中国古代,“论文之书,尠有专籍”。“敷陈详覈,征证丰多,枝叶扶疏,原流粲然者”,黄季刚先生认为,“惟划氏《文心》一书耳”。自沈约起,历代学者不少人都相当推崇刘书,但一般多停留在简短的赞评上;专力治此书,是明清以后的事。然而,黄叔琳注,“纰缪弘多”;李详《黄注补正》“间或疏漏”。真正将《文心》的研究引向科学道路的,是黄先生的《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札记》是先生1914—1918年在北大教学期间撰写的,虽只有三十一篇,但正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说明》所言,“而刘勰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8.
叶晨晖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2)
读《九歌》札记叶晨晖一、“捐款”与赠衣习俗《湘夫人》末章“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王递解“袂”为衣袖,并说:“屈原托与湘夫人共邻而处,舜复迎之而去,穷困无所依,故欲捐弃衣物.裸身而行,将适九夷也。”将“捐”“遗’懈为捐弃。《文选》玉臣注沿袭王逸的... 相似文献
19.
何剑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4)
王事教我(《坤凤·北门》) 王力《古代汉语》(以下省作《汉语》):“敦我和适我同义。”“适我,投给我。”按:《汉语》不用毛传训敦为厚,是对的。但从郑《笺》释为投掷,依然不对。据《经典释文》韩婴是训敦为迫的。又《常武》“铺敦淮濆”,韩亦云:“敦,迫。”敦训迫,义顺。《后汉书·韦虔传》:“以礼敦劝。”李贤《注》:“敦犹逼。”逼与迫 相似文献
20.
黄晖《论衡校释》及杨宝忠《论衡校笺》集中了众多学者的校勘成果,但其中仍有失校与误校的部分,此选择其中五则重加校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