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人类学简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历史人类学即人类学的“历史化”,是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历史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历史向度,强调历史的多元特征、历史的文化解释和记忆对于历史制作的重要性。历史人类学的意义在于指出一些主流的历史决定论自身的历史缺陷。从历史人类学出发对具体个案进行重新解读,使他们有可能赋予历史过程本身一定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2.
"藏族传统史学"学科概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中国藏学》2006,(2):172-179
完整的藏族历史应该包括历史发生过程、记录历史的文本、文本塑造的历史等三部分。目前的研究大多在探求历史发生过程的真实性,试图重构历史过程。本文提出“藏族传统史学”概念,认为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和独特的历史文本和文本历史体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考得愉快,可以将内容多、头绪杂的历史知识"五化"掉,即将零碎的历史知识系统化;将乏味的历史内容趣味化;将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单化;将枯燥的历史语言生活化;将相近、易混淆的历史内容图表化.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就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考得愉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杜赞奇在其著作《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一书中,讨论了线性历史和民族历史叙事的结合对于历史真相进而对于真理的“遮蔽”作用,提出用复线的历史观以及叙述话语来书写历史,用以还原历史的多样性.这对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当前历史书写方式确实不乏启示意义,但怎样全面认识我们已有的历史叙事,又如何用“复线历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过去,以及能否恢复历史之“真”,这些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依据美国人类学界所界定的学科范围,将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提取出来,再添加上我国史学领域的姓氏学,便可以构成一门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历史比较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横跨历史比较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比较语言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历史比较姓氏人类学(姓氏学)三个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有别于以往的人类学,一是排除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增添了姓氏学;二是将源自于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推广到体质人类学和姓氏学中。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物体谱系;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从体质、姓氏、语言入手,构造人类的群体谱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国家,如果将我国的历史比喻成一条长河的话,那么尽头就是一片浑茫的云天,难辨其详。我们追随历史的长河由远及近地观看,上下将近五千年有文字记录可以考察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影响历史的重要事件的发生,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仅对当时的朝代造成了某种影响,甚至直到今天仍然在冥冥引导者我们国家前进的方向,作为某种精神或者教训来规划我们国家未来应该走的路,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本国的历史。目前由于传媒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有许多渠道去了解距离我们非常久远的历史事件,最常见到的方法就是将历史时间根据文献的记载将其改编成影视剧,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在目前的初中教学当中,历史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很多教育学家对于怎样学习好历史不断地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最被推崇的就是将影视剧引进历史课堂,让初中生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在历史教学方面将影视剧引进历史课堂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与历史的真实始终如两条平行线一般,并驾而行。本文择取迄今流传于江南的防风传说为个案文本,试图对历史与传统,历史记忆的选择与历史重构,国家叙事与地方性知识建构之间的关系,透过防风传说这一文本,进行一番梳理、思考。认为,乡土社会中的民众历史记忆并不一定必然地走近或接近"历史真实"。民众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表达的常常是其生活原型、社会背景的诠释。通过对民间历史记忆的解读,了解口述资料对区域历史重建与历史解释的多重意义,这是防风传说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柯林武德是英国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众所周知,他对于历史的诠释,简单说来就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①柯林武德思想的下面是一套解释学的基础,他更重视精神和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②历史学家不仅要重视历史事件,更应该重视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因为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控制的,人只有有了某种思想,才会有某种行动,思想就是历史的原因.发现了历史行动的思想,才能说历史地诠释了事件.他强调了历史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历史学家唯有沉湎于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活动中,才能在自身经验范围内思索、重演过去,从而发现文化的类型以及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杜赞奇在其代表作《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一书中,试图解构"线性史观"中民族国家的叙事垄断,以话语分析为工具撰写"复线历史",展现多元叙事的竞争,将历史从民族国家叙事中拯救出来,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解释角度。作者"拯救历史"的做法目的在于使"复线历史"提供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叙述结构,展现更为多元的历史,体现出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和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0.
"复线的历史"确立的对手是"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杜赞奇说,以往"历史"以"线性历史"(linear history)的方式来书写。"线性历史"通常具有稳定的历史主体如民族国家,"用来对付线性时间经验的困境,即过去与现在的分离以及流动的时间与永恒的时间之间的脱节"。于是散失的事件被选择进入"历史",进入  相似文献   

11.
贯穿于20世纪人类学理论所有领域的结构概念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中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之一.从20世纪早期出现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年鉴学派,结构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文化唯物主义到历史人类学等种种学派中不同人类学家将结构概念用于理论的表述和具体文化研究实践中去.本文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结构概念在不同理论学派中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为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理论研究提出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五史》中最芜杂、错误最多的一部书,其《吐蕃传》部分的某些记载也难免有误。《宋史·吐蕃传》是研究宋代吐蕃的基本史料。为了在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宋史·吐蕃传》,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以真实,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考证。  相似文献   

13.
说香史     
顾炎武《日知录》中列有《日知录之余》, 计四卷。《日知录》岳麓书社版校勘者在“校勘后记”中说, 这“底本不佳”、“错讹尤多”的四卷, 是顾炎武所写的“未定稿”, 后经收集、整理, 历史上无人仔细校勘过。(方正文“校读后记”,《日知录校释》, 岳麓书社1994年版, 第1279~1280 页) 前些日子翻阅这四卷, 发现其中有关禁示的记述饶有兴味。例如, 卷二《禁番香》一文录入的几条史料, 便引人入胜。《禁番香》一文引《广东通志》说, 建文三年 (1401 年) 十一月, 礼部曾出台“禁约”条例, 宣明一条禁止从海外贩运香料入华的圣旨。这条圣旨…  相似文献   

14.
杜靖 《民族论坛》2012,(4):16-27
庄孔韶的历史观,经历了早期进化论线性时间观、中期文化变迁论历史观和后期反对现代性线性思维的"意义的历史"观之变换。他对传统与现代性关系的思考也经历了从学院派人类学向应用人类学领域之衔接。他的整体历史人类学主张是中国人类学未来发展中一份不可多得的学术资源。当然,也存在进一步理论提升的空间。庄孔韶人类学实践中的"理念观"、"文化观"和"历史观"三者之间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必须从内在深层关联上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5.
关于羯族的种属问题,各学者观点各异,至今尚未统一的看法。今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分别从羯族的容貌特征、羯族姓氏、婚丧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说明羯族不同于"深目,高鼻多须"的月氏人,那种认为羯族为西域月氏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韩伟  彭钧 《中国藏学》2004,(4):122-123
随着《格萨尔》史诗搜集、整理、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格萨尔》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学术化.新时期以来,《格萨尔》学逐渐受到中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格萨尔》学得以建立,是几代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撰写《格萨尔》学史就显得尤为迫切.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的扎西东珠、王兴先二位藏族学者所著的《《格萨尔》学史稿》(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及时填补了这一学科空白,将《格萨尔》研究引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理性思维空间,再现了《格萨尔》学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7.
多弥史钩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弥 ,为隋唐时期汉文文献史籍记载的西北民族之一。《新唐书·西域传下》记其为西羌 ,滨犁牛河 (今青海通天河 ) ,“役属吐蕃 ,号难磨 (Nam mo)”。本文据此 ,认为“难磨”即藏文文献中所记之“南”(Nam)国或南部族 ,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等羌 (以上前人均有论述 )。南部族在古藏文文献中往往与吐蕃原始六族中的“董”(sDong)族联系在一起 ,故多弥可还原为“董弥”(sDongmi,即董人之意 )。此名可能为其他族人对其的称呼 ,“南”为吐蕃人对其的称呼。另外 ,吐蕃征服“南国” ,约在唐贞观六年至显庆元年 ( 63 2— 65 6)之间。后为吐蕃“四方面王”之一 (《贤者喜宴》)、与吐蕃赞普通婚和结盟的大家族那囊氏 (sNa nam)应为南部族首领或大家族之一。唐安史之乱后 ,吐蕃曾征调南部至西域一带防戍 ,故 2 0世纪以来新疆出土的藏文简牍中有“南茹”、“南茹巴”的记载。唐末至五代 ,汉藏文书所记之“南山”、“南波”等 ,其中杂有“南”部族 ,故其所以得名 ,除因其居地在“南山”(今祁连山 )外 ,还有其民族构成中有“南”部族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恰白·次旦平措主持编著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是一部厚重的中国地方通史,书稿以西藏地方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描述了西藏地方历史的全貌,揭示了西藏地方走向祖国完整的过程和特有的规律,贯穿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中国一体化的主线,体现了恰白先生独到的治史方法和高尚精神.恰白先生为西藏历史研究、藏学研究和中国地方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是西藏史专家和藏学家,而且是中国地方史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列强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确为欧洲分裂的原因, 而共同的文化资源更无疑是欧洲分久必合的深层动因。笔者认为, 五大资源对一体化由理想变为现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古希腊民主制、罗马法、统治欧洲长达1500 年的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诉求的启蒙政治哲学和反思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和平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孕育下得以延续, 并在二战后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20.
从1901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算起,人类学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百年来,人类学学科在中国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然而学界除了少数单篇论文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之外,少有专著从本学科视角对此进行系统整理。近日,由胡鸿保、王建民等撰写的教科书《中国人类学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中国人类学史》一书除前言和结语之外,共九章,近三十万字,对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精要的梳理和恰当的评述。细加研读,笔者觉得此书在如下几个方面颇有新意:第一,认清了中国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