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方式问题是社会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价值观则是思维方式的集中表现。本文从探讨现代目录学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入手,总结了现代目录学创新思维方式的纵横性、继承性、探索性特点,并对现代目录学表现在服务价值观念、独立价值观念、情报价值观念、开放价值观念等一套新型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了充分地阐述,以此说明现代文化孕育中的现代目录学的某些文化特征,反映出现代文化给现代目录学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现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和谐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又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民族伦理通过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现于不同的价值领域,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大背景,认真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适应性,指出传统价值观念内含的保守观念、整体观念、宗法观念、德治观念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观念、个性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有着深刻的对抗性。同时,本文又指出传统价值观念的部分内容在当代中国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力。文章强调,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努力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重构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4.
伴随传统牧业社会的现代转型,依附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上的价值观念体系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变迁过程。河西走廊牧业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可还原为“核心层—基础层—外显层”三重层级结构。在多层级双向互动中,传统万物有灵的“赋魅”式价值观念与科学主义“祛魅”式价值观念及崇尚资本的“再赋魅”式价值观念交错并置,整合共生,日益呈现加速化、差异化、多元化、主流化等价值观念变迁趋向,既推动了新的复合型生计方式生成与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同时亦使社会面临价值失范风险。把握社会转型时期牧业社会价值观念变迁规律,引导其良性变迁,对于推动牧业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问题是社会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价值观则是思维方式的集中表现。本文从探讨现代目录学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入手,总结了现代目录学创新思维方式的纵横性、继承性、探索性特点,并对现代目录学表现在服务价值观念、独立价值观念、情报价值观念、开放价值观念等一套新型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了充分地阐述,以此说明现代文化孕育中的现代目录学的某些文化特征,反映出现代文化给现代目录学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功利价值观念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生活的非功利化为前现代社会的特征,功利化为现代社会的特征。我国现代化的启动在价值观方面的重大征候就是功利价值观念日益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但是,非功利价值(精神价值)和功利价值都只是人类本性需求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既要借助功利价值的杠杆作用,完成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化,又要克服张杨功利价值所带来的杜会问题,达到功利价值(利)和伦理道德价值(义)的双重实现,使两类价值观念双重并行。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各种不同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原有的处于主导地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其价值整合力、权威性大大降低。今天,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个体价值追求,把握其与集体价值追求及其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出新主导价值观念形成的路径,建立符合我们时代的新的主导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其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其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其结果是修补性的。这种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改良态度一直是中国现代化迟迟难以实现、举步维艰的根本性障碍。到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的思想影响和权威作用下,我国走上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社会也开始了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经济体制的转换和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这种转换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然而,这一变革远未完成。到今天,中国经济社会转换的进程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在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同时,使生长着的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现代价值观念逐渐达到完备和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现代价值体系。只有尽快建立起现代价值体系,并通过这种价值体系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中国社会的重构才能最终完成,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最终实现。在这种社会历史情况下,再也不能只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改良性修补,而必须从根本上总体上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进行批判性重构,使之真正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迈出了追求社会进步、追寻现代文明的艰难而坚定的步履,走向现代化成了不同世代、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炎黄子孙们的共同追求,成了穿越了将近两百年时间隧道的世纪梦想.现代化既是一个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迈向开放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威权体制迈向民主秩序的社会转型;也是接纳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进步等现代价值观念的社会心理变革.当代中国人有理由希冀一面享受现代的繁华,一面在田园牧歌的氛围中释放心情、举杯邀月、开门迎云;有理由在古典、现代与后现代中作出不同的选择.多元、包容、兼听、对话,是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是现代社会需要培育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性心理障碍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式———虚拟网络社区。网络不仅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将带来价值观念、交际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的第三次浪潮冲击。浪潮冲击之一:价值观念重构在网上,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流碰撞,“地球村”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真正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探讨我们面临或将面临的种种问题,从国际合作的层面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之…  相似文献   

11.
现代价值哲学的崭新建构──《现代价值观念的追求》之我见丛大川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换,价值观念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在目前不多的研究专著中,由李嗣水和刘森林M位学者著述的《现代价值观念的追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是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价值观念与大学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观念冲突、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困惑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个体主体性彰显以及社会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整体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思潮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带来很大影响。当前,大学生面临价值观念冲突主要表现为:中学价值观念与大学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理想的抽象性与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观念冲突、个体主义价值观念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等。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困惑与冲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个体主体性彰显以及社会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传播等。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整体性,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新时期的社会转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转换、社会体制的转轨、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价值观念的嬗变。这种全方位的社会变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增加和激化。因此政府对包括罢工在内的社会冲突,有必要相应转变思维、观念、制度方法,未雨绸缪,寻求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目前处在新旧两个世纪交界点上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随着摆脱旧体制、转上新轨道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的激烈冲突,从而使作为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价值观念受到猛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冲突实质上是代表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念与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一场争夺生存时空的较量。这种较量和随之而发生的社会变革,无疑会对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的现代编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其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整个价值观念也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应该说,价值观念的这种冲突与变化,不仅有利于加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对以现代化为价值目标取向的现代编辑具有重大意义:社会现代化需要编辑价值观念的理性转换,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又是编辑思想观念现代化过程必经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由于香港社会发展过程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使香港的文化也呈现相应的特殊性,即多种文化并存,没有一种明显居于主导地位,不同文化影响社会生活的不同层次,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的分隔,港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呈现多元化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费孝通教授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深入观察,在他的早期著作《乡土中国》中把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归纳为“差序格局”,并与西方社会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这一理论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传统的中国社会与西方现代社会之间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之间的差异,讨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与宗教基础,结合当代中国的一些社会现象来分析传统中国的观念在今天是否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与行为。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现代的公民国家和法治社会,必须对中国的思想传统进行深刻地剖析和反思。费孝通教授的“差序格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很值得国人重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念的发生是主体意向性需求与客体存在属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可以从“逻辑的”、“历史的”、和“心理的”三个层次上得到阐释。一、价值观念发生的逻辑机制1.是分析的还是综合的?在价值哲学的理论研究中,关于价值观念产生的逻辑本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价值观念的非分析性,是主观直觉综合的结果。这种观点明确于休漠,发展到现代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休漠曾认为,描述判断与规范判断有本质的区别,二者没有必然的逻辑推论关系。例如,描述判断“吸烟致癌”、规范判断“你不应吸烟”。休漠认为,在“吸烟…  相似文献   

19.
<正>明清时期处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大社会变迁时期,对于这一社会巨变时期的考察,社会群体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在明清社会的剧烈变动中,旧秩序的解体和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社会群体从行为方式到价值观念,无不透露出大量的社会信息,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不同的群体所表现出的焦虑、为维护秩序所做的努力、对价值观念的重新塑造、对社会身份的重新定位等都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不过以往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于社会精英群体,如官僚士绅群体等。近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美国公共救助政策改革(从AFDC到TANF)为个案,阐明了价值观念对社会福利政策选择的基础作用.认为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福利政策设计的各个方面.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并存并相互竞争地影响着政府社会政策的安排.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选择不同的信息基础,配以不同的社会问题视景,偏好不同的社会政策方案,形成不同的社会评价.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在特定的福利"场域",各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达存在某种优先顺序.主流社会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取向,并导致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福利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