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木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推动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发展,也引领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出现。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虽然贡献很大,但在思想观念、小说体制、故事情节等方面却是在前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言情”小说这一角度来看,天花藏主人接受和发展了以往“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才”、“情”观念;从章回小说体制来看,他的小说接受和发展了明“中篇传奇”的特点;从情节的变化来看,他的小说对才子佳人戏曲故事中的“阻碍”情节进行了模仿和新编。同时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的变化,也是通俗文学发展与大众文化、作家独创、文艺思潮变化等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种小说文体的演变和题材的完善拓宽了通俗小说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直接开辟了从文言传奇到白话章回小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与《红楼梦》创作的时间相距不远,因而天花藏主人与曹雪芹有相似的创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时代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反拨。天花藏主人以纯净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了一批纯情小说的出现,其对"才女"的表现,颠覆了传统写作中对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真实的界定和表达,对才美女性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文学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曹雪芹以《红楼梦》彰显了自身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更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在创作目的与创作心理上,二者均表现了其所置身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错位,曹雪芹则以《红楼梦》的悲剧结尾凸显了社会历史文化之真实与人生际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与旧式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婚恋标准不同,天花藏主人提出“才美”、貌美、又有“一段脉脉相关之情”的“才情婚姻观”作为新的爱情婚姻标准。它建立在才德合一、性情合一、情礼合一的基础之上,使才子佳人由桑间濮上的非礼结合变为关睢桃夭的百年之好,由窃玉偷香之辈变为义夫节妇。“才情婚姻观”试图调和并修改宋明理学和明末反理学思潮,重建业已混乱的价值体系,从而回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庸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4.
情与理是我国明清小说批评中占重要地位的一对批评用语。明代初期,瞿佑等批评们家的“情理”观念是“理”字当先,占绝对优势地位;明代中期至晚期,汤显祖、冯梦龙等主张以情反理,“情”至高无上;明末清初时期,人们的“情理”观念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一部分批评家主张情理合一,二是出现了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三大评点家,赋予“情理”新涵义;清代前中期,脂砚斋等批评家们的“情理”观更加符合小说的艺术规律,达到了“青出于蓝”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这类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明显的概念化、模式化倾向,成为历代批评家指斥的焦点。本文无意对“模式”问题继续作无意义的褒贬,转而在对才子佳人小说人物、情节模式具体剖析的基础上,从历史时代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作家创作心态、读者审美趣味等方面探讨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化、模式化之特殊文学现象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小说创作中 ,个性主义式婚外恋作为反抗封建婚姻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武器 ,受到了广大作家的高度重视。“五四”小说通过描述婚外恋者思想、行为的痛苦、惶惑和矛盾 ,深刻地挖掘出他们深层意识里落后、保守的婚姻观、贞操观和子嗣观 ,揭示了反封建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充满着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这可以从其生命观的内在矛盾中找到根源。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的内在矛盾。生命观的这种内在矛盾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沈从文的社会政治观念与文学思想,而且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来,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格局与艺术风格的建构。通过探讨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构成及其矛盾,可以透视其创作中的许多重要现象,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玉支机》中,计谋不是表现人物性格某一特点的细节或揭示其内心活动的片段,而是展现人物性格不同侧面的总体布局,促使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作者利用计谋的实施者动机和效果的矛盾,情绪的突转,创造出喜剧性效果。作者天花藏主人之所以强调计谋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赞赏普通百姓为维护个人权益敢于和善于同邪恶势力较量的勇气、智慧;其二,发扬才子佳人小说"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1919年,徐悲鸿游学巴黎,多次观看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文艺复兴以来的名作,渐悟自身绘画之不足,乃数月不作画,认识到“观古人所作”观念的重要性。1920年,徐悲鸿与法国画家达仰交往,达仰“勿慕时尚”的观念传达给徐悲鸿。“勿慕时尚”至少包含“观古人所作”加上画家独立的判断与分析,有更强的开放包容性。“观古人所作”与“勿慕时尚”两种绘画观的融合与深化带来了徐悲鸿绘画观的嬗变,也是其绘画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深刻影响着他日后的绘画创作,这在徐悲鸿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编辑出版的《徐悲鸿选画范》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具有现代观念的传统知识分子。其性格特征和心智结构更偏重于传统,现代观念只是他解读和接受传统的一种独特方式。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使得其爱国思想独具特色。“良心”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格、气节等思想是其爱国思想的基础。其群体意识由“人群”观向“人民”观的巨大飞跃,以及爱群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其爱国思想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