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三十余年,博弈论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组织研究引入博弈论方法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趋势值得关注,但目前并没有进行系统性总结和研究。社会学的组织研究并非博弈论方法的被动接受者,一些社会学视角在与博弈论方法的互动中推动了博弈论自身的深化,这些视角包括相对地位、社会规范、情境定义、认同等。博弈论方法引入组织研究中尚有不少领域值得深入挖掘,与此同时,经过社会学视角推进后的博弈论方法对社会学的启发和影响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经济社会学学科诞生时,学者非常重视从丰富的文化视角理解经济生活,如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并形成了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重点关注文化的社会整合作用.但是,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复苏时,受格兰诺维特等学者的"社会结构绝对主义"观点的影响,文化分析范式一度被遗忘.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分析范式又再次进入经济社会学领域,并出现了多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新制度主义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建构论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和嵌入性视角的文化分析范式等.21世纪以后,"文化分析范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文化置于理解经济行为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经济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校赵国栋老师的学术专著《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计47万字,50多幅珍贵照片。该书在作者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视角西藏传统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CSH059)结项成果基础上充实完成,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维视角深入全面地展现了西藏茶文化。全书史料丰富,尤其使用了一些茶叶间谍资  相似文献   

4.
赵卫华 《人文杂志》2006,(5):138-143
随着西方社会从生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在西方,消费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消费的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探讨,这一阶段明显受经济学消费研究的影响,但与经济学的消费理论不同,该视角强调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的影响。第二个阶段是消费社会学的形成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西方进入所谓的消费社会,消费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消费研究也上升到社会结构层面,消费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关系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如消费制度与社会不平等、消费文化、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等成为消费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出现了一些理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在经济社会学诞生之初,学者们都非常重视从多元的文化视角理解经济生活,如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复苏时,受格兰诺维特等学者"社会结构绝对主义"的影响,文化分析一度被忽视.通过对近年来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梳理得出,新经济社会学不应该抛弃文化,可以从嵌入性的视角关注文化,同时关注文化嵌入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本系列文章意在从哲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探讨文化的生成机理、成长要素、必要条件和繁荣标志等。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它的秩序与伦理、开放与宽容、反思与悲悯、传统与未来、保守与革命、自由与奴役、精英与大众存在内在的张力和平衡。真正的文化使生命赢得潜在不朽,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中,有一些引人入胜的新颖视角对我们研究活动十分有助。陌生人视角要求研究者不是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要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将研究活动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对熟悉的的社会现象用新的眼光来观察。群体性视角要求研究者在考虑问题时要超越个人,要研究群体的结构,群体的区位环境和群体的特性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将个人行为放在群体的背景中进行解释。透视性视角要求研究者在研究社会信息时,透过表面的、虚假的、复杂的现象,了解事物的隐功能、人们活动的内幕和社会的另一个侧面,掌握事物真实的、实质的因素,最终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经典时期的三大社会学传统采取吉登斯所谓单一动力的模式来把握现代性,即采用一种整体性的宏大视角,将社会结构与系统作为描述的对象.20世纪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渗透使得文化从社会研究的边缘,跃升为主流位置.这种社会学的文化转向,意味着采用文化视角解读现代性的可能性,然而早在19世纪,处于社会学边缘位置的西美尔便是这种文化转向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使研究更接近于现实。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深入,社会网络、制度和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学最主要的三个研究视角.网络分析学派揭示了社会网络在市场中的作用机制;制度学派则关注组织领域内合法性机制的作用和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社会后果;对经济现象的文化解释强调经济观念的社会和文化的"嵌入"属性.不同视角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对新古典经济学以理性选择和供求理论为基础的解释经济行为的学术范式发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防止"断裂"社会的产生;有利于其具备"向上流动"的人力资本,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有利于逐步形成以"自致性"因素为主的社会分层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其"充分社会化",从而有效消除社会"结构性"紧张.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存在从政治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的两种主要界定方式。通过解析这两种界定及其局限性,并追溯汉语知识分子概念的起源与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不仅仅是个词源问题,更包含着有别于西方语境的特殊社会历史意蕴。因此,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明确区分两个视角,即研究者与执政党视角的区分,避免简单地以研究者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定义,去限定和替换实践中复杂多样的知识分子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学视野中的金融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社会学的视野中,金融行为总是在由社会结构构成的市场中展开,通过将网络、制度、文化意义等结构性因素纳入到对市场的理解,既摆脱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困境,又进一步扩展了金融行为研究的理论视野.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经济社会学家分别从建构性和嵌入性的视角对金融行为中的社会网络、社会制度和文化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金融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问题"并不天然地就是"社会学问题"。"社会问题"潜在地可以是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社会科学的问题。通过社会学视角作为纽带,"社会问题"可以转化为"社会学问题",从而进入社会学学者的视野。问题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同于"社会学问题"的解决,"社会学问题"追求真理,要求保持价值中立;"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必定基于一定的价值立场,二者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学界占主流地位的"大国际经济法观"认为,国际经济法是适应国际经济交往发展的现实需要产生的,其存在的独立性可以从破除传统的公法与私法二元对立的跨学科角度加以解释。除此之外,德国学者卢曼等人的"社会系统理论"其实为国际经济法的独立性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学解释。经过三十多年,国内学界对于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已呈现多元视角的繁荣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经济法,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进步。在当前中国积极有为的外交新常态下,推动国际经济法的"包容性"发展,通过国际经济法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寻求共赢,并且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国全体人民,已成为国际经济法研究新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16.
安全社会学(safety/security-sociology)体系作为初步探索,需要对其理论依据进行考察。安全社会学的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依据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沃特斯的行动—理性—结构—系统视角、社会问题说、结构功能主义、哈贝马斯沟通行动论和系统—生活世界理论、吉登斯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越轨社会学、社会冲突论、集合行为理论、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学等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经典社会学到现代社会学,货币都是分析现代社会的重要参照系.这些研究围绕货币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主题,凸现出货币与社会结构、货币与现代文化发展、货币与人的生活方式建构等三个问题的关联,并形成了结构与文化两个路径的理论框架.货币与社会的互嵌论、建构论、视角论、多元论成为货币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点.  相似文献   

18.
以往仅从社会学视角认识移民问题,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严重缺陷。实践证明,应该把移民理论研究的平台从社会学提升到历史观即唯物史观的高度,从历史观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认识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道德教育入手,才能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行为偏差或违法犯罪。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探讨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经济学的“社会学化”趋势,具体地说,就是表现为把社会学的视角引入经济学,重视社会体系、经济结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等社会因素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而经济社会学正是在其推动之下出现了.那么近年来中西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状况如何?我国目前的探索是否能跟上世界学术潮流?本文正是从这里入手进行阐述的,在考察中我们得出了结论,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