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婴儿死亡率是人口学死亡分析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婴儿出生数日后的死亡事件大多数是由于象感染性疾病这样的外源性病因所引起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这种外源性病因致死在婴儿死亡事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遗传性和与营养有关的病因死亡率的比重在不断提高。所以,婴儿死亡率不单主要是反映一个人口的医疗水平和幼儿保健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与婴儿父母有关的遗传和营养学因素。目前,在国际人口学界,愈来愈把婴儿死亡率看作是人口的社会、经济和卫生条件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但是,婴儿死亡率又是一个最难统计、最易发生漏报和错报的死亡指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有些在出生后几小时或几天内死亡的婴儿都不予报告。有的地方使用不正确的活产定义,把那些出生后一天内或几小时内婴儿死亡的当作死产。这些情况在我  相似文献   

2.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特别是反映妇幼保健工作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解放以来上海市区卫生工作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1979年上海市区婴儿死亡率为11.14‰,已降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 计算婴儿死亡率必须有完整的婴儿死亡资料。上海市区户籍工作比较严密,凡属市区常住户口者死亡时必须凭医院开具的死亡报告单向户籍部门注销户口,因此,漏报较少。但婴儿死亡,特别是出生后不久死亡的新生儿一般即由医院处理,因此造成婴儿死亡漏报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中国婴儿死亡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死亡率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死亡水平、卫生保健状况及生命素质高低的重要人口学指标。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婴儿死亡率水平迅速下降,对我国人口总死亡水平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科学地认识我国人口的现状与特点,对在死亡率变化中占有突出重要地位的婴儿  相似文献   

4.
一、意义:平均期望寿命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卫生事业成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平均寿命受各年龄的死亡率高低所决定,因而也受到婴儿死亡率的影响,降低婴儿死亡率可提高平均命寿,如果各年龄死亡率不变,而只婴儿死亡率有变动时,可影响平均寿命多少?现考虑出一个简便公式,提出供大家参考。 二、公式:△e_o=e_o~b-e_o~a=(q_o~a-q_o~b)×(e_1~a 0.90) 为平均期望寿命之增加量 为原来的平均期望寿命 e_o~b 为婴儿死亡率变化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q_o~a 为原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a代替。 q_o~b 为后来的0~1岁死亡概率,一般用婴儿死亡率m_o~b代替。 e_1~a 为原来寿命表上1岁的平均余命。 如果1岁以上年龄别死亡率不变,则1岁的平均余命也不变,因为1岁的平均余命不受婴儿死亡率高低的影响。如果用婴儿死亡率代替0~1岁的死亡概率则上式可变为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人口学和医学公共卫生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研究的重要内容。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及部分省区死亡漏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背景 死亡报告是人口普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口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因而,对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死亡报告的完整程度,掌握客观与真实的死亡模式与水平,对于分析普查的质量、描述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人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均期望寿命与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死亡水平的主要指标,它们一般是由人口普  相似文献   

7.
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市1998年外来人口婴儿死亡数440人,死亡率为22.90‰,常住人口婴儿死亡数是372人,死亡率为6 03‰。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是上海常住人口的3.80倍,相当于上海六十年代初的水平。外来人口婴儿死亡占外来人口总死亡的21.98%,是外来人口的主要死亡人群。降低外来人口婴儿死亡率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中国婴儿死亡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婴儿死亡率常标志着不同的总体生活条件。所以分析婴儿死亡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和居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我国婴儿死亡率的实际水平、掌握婴儿死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评价妇女儿童的有关方针政策及社会发展规划服务,国家统计局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下,会同卫生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和全国妇联等部门于1992年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和台湾)开展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口出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人口已突破11.5亿,每年仍净增1500万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质量问题也越趋突出.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婴儿死亡率已由建国初较高水平降至为34.68‰,低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56‰的水平.然而,不尽人意的是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3.07‰,这一指标不但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城乡婴儿因先天畸型死亡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国约有智力、视力、听力、语言、肢体五类残疾人5164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婴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人口学和医学公共卫生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也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婴儿死亡及其原因、影响婴儿死亡因素的调查研究起步较晚,已有  相似文献   

11.
宋健  张洋 《人口研究》2015,(3):18-33
婴儿死亡漏报是影响婴儿死亡率准确性及平均预期寿命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婴儿死亡漏报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利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了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可能水平及其对平均预期寿命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死亡水平越低,婴儿死亡率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越高,婴儿死亡漏报率的变动所引起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动就越大;婴儿死亡漏报率变动对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和西南地区平均预期寿命变动对婴儿死亡漏报率更敏感;死亡水平及婴儿死亡漏报可能性指数的分布全局上不存在显著的双变量自相关,但局部显示一定的空间聚集且分性别的空间模式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对控制人口增长的认识不断提高,抓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把抓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重要日程。为使我国到本世纪末把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如何运用统计手段指导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是一个实际工作问题。下面就对人口出生指标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些不成熟的见解,供探讨。一、对现行人口出生统计指标的看法1.人口出生数(率)是国家人口统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口出生数(率)是反映生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全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口总量的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的影响,即受出生、死亡和迁出、迁入的影响。目前,我国人口的国际间迁移变动极其微小,人口自然变动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构成人口自然变动的出生和死亡这两个因素中,人口出生是主要因素。解放以来,由于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人口死亡率大  相似文献   

13.
高凌(]一1)涂平(1.6)包文月(] .53)翟振武(2 .9)李建新(2:37)吕鹏俊乔晓春冯忠惠(3 .2) 杜鹏(3.28)周志刚(3 .34)顾鉴塘(4.19)杨力民(4.24) 谢丰克(4.36) 王晓军(4·47)舒尔茨王德明(5,4) 陈卫(5.14) 李涌平(5.21) 王梅(5.26)、、2、,尹、,声尸匀O口n己J口二才q. 人口统计、人口调查分析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分析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问题探讨浙江金华县1598个婴儿出生漏报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990年婴儿死亡率的调整及生命表估计维吾尔族地区妇女生育率分析 —新疆喀什妇女生育模式研究生育状况与婴儿死亡对两次普查间中国老年人口更替的分…  相似文献   

14.
婴儿死亡水平是受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医疗卫生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文化水平低,医疗卫生水平差的不发达地区和国家,婴儿死亡率较高,婴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外源性死因的疾患(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相反在经济文化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的地区和  相似文献   

15.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比较单纯、比较敏感反映群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同时也可评价医疗卫生、妇幼保健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为了掌握本地区婴儿死亡水平,疾病修点、地区分布,现对广州市人区1993年婴儿死亡情况作一分析。一、原始资料来源及其准确性1.以本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广州市婴儿(新生儿)死亡登记”为基础,与市殡仪馆及公安局、区卫生局提供的婴儿死亡登记核对补充。2.不排除残废婴儿在家中、医疗机构内、和殡仪馆都未予登记而致的漏报情况,这种情况在城郊区比市四区易发。3可能包括一些户口在外地,但就医时填广州市地址的外来死…  相似文献   

16.
全国少数民族婴儿死亡率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死亡率(IMR)的高低,不仅与医学卫生条件、妇幼保健尤以围产期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有关外,间接的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及城镇化等水平高低多种因素影响有关。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要求准确、全面的获得婴儿死亡率指标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少数民族中更是如此。如要了解全国同期各少数民族婴儿死亡水平,除调查时受语言、交通等限制外,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现利用1982与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登记中获得的各民族出生人数与不满一岁的死亡数为基数,同时调查搜集了各民族在同期内经济、文化、卫生等多种因素的资料,分别对42个民族按区域及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等条件进行分析,这样除可了解90年代初各民族婴儿死亡水平及影响因素外,还可反映民族间婴儿在改革开放10年间的变化趋势,为民族工作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婴儿死亡是最基本的人口过程之一,在人类社会里是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的人口现象。一般而言,婴儿死亡率不仅是反映人口自身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以及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界和一些实际工作部门已经把婴儿死亡率作为一种整体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提了出来,而不是单一地困于某个研究领域的指标。由于婴儿死亡率这一度量指标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这一度量指标本身进行详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常常在人口研究文献中见到“婴儿死亡率”这个词,各种学术刊物也不…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出生人口素质主要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后有生命现象(有呼吸,心跳,脐带搏动或随意肌收缩四种之一)活产婴儿(不包括死产,但是包括出生后有生命现象,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婴儿)的健康素质,看身体发育是否健全,体质和智力的强弱。出生人口素质不仅包括医学临床意义上的出生素质,而且包括人群整体水平的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从“五普”数据看吉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死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 2 0 0 0年人口普查有关吉林省人口死亡状况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用于衡量人口死亡水平的几个指标显示 ,吉林省总人口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自建国以来持续降低 ,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居民健康水平呈良性发展。但是 ,总人口死亡水平持续降低的同时 ,死亡模式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妇幼保健水平以及养老保障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