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粮食价格的波动将会触及国家经济安全神经,粮食价格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粮价的波动必定会引起群众的不安.因此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不放松是一种稳定粮食价格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粮食金融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波动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粮食市场的显著特征。论文构建粮食金融化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运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特征。粮食金融化加剧了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研究证实了粮食金融化加剧粮食价格波动性的结论,为粮食价格管理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其波动对居民的经济福利会产生影响。运用中国1995~2010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AIDS需求系统模型估计城镇居民粮食消费的收入弹性和自价格弹性,借鉴Minor&Goletti福利效应模型,测度了粮食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福利效应,粮食价格下跌10%,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组的福利平均变动分别为0.52%、0.32%和0.19%。而粮食价格上涨10%,城镇居民低、中、高收入组的福利平均变动分别为一0.14%、一0.74%和一0.4%。基本结论是:粮价上涨,城镇居民福利损失,粮价下降,城镇居民福利改善。由于粮食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等级增加而逐渐降低,粮食自价格弹性随收入增加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粮价波动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大于中、高收入人群。因此,政府应更加关注粮价波动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通过完善价格补贴制度等措施保障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1978-2008年粮食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及粮食总产量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粮食购销体制、粮食价格、粮食投入、粮食生产技术等政策对全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实证表明,影响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以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为主,其均值达0.833 4,粮食生产技术政策次之,均值关联度为0.833 9;而从各项政策的关联度来看,财政支农、粮食收购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与粮食产量波动关联度较大,其中财政支农投入关联度值达0.879 7.据此,提出应从财政支农、粮食科技投入、粮食价格支持体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周期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趋势法、环比增长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及其特征,并利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分析的影响因素为农业投入、自然灾害、粮食价格以及农业经济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年度和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本推动、国际传导以及预期等三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动和自身价格滞后的影响,国际价格波动只对大豆价格影响较为显著,对小麦和玉米影响较小,对大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府稳定粮食价格应首先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外,短期可通过粮食储备进行调节,长期则应通过生产规划和完善期货市场以平抑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8.
随机冲击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随机冲击对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技术对主要粮食价格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并运用Cochrane方差比统计量测定随机冲击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籼稻、粳稻、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价格存在着平稳增长的确定性趋势和负的随机趋势,外部随机冲击对粮食价格具有负作用,并在1998-2003年间表现最严重;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并受随机冲击影响;从短期看,随机冲击对籼稻、粳稻和大豆价格的影响在2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对玉米价格冲击在10期左右达到最大值,是价格短期波动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粮价调控体系的理论思考郑春风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制目标的确立,使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也相应暴露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本身急待完善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诸如放开粮食市场后,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措施加以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主要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弹性关系,尽管 “大国效应”很微弱,但要警惕未来我国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进口使得国际化肥供给价格弹性增大,因此我国粮食进口要充分考虑世界供给能力,提前给予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生物质能源产量、原油价格与国际粮价的弹性关系趋向式微,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稀释了生物质能源和原油与粮食之间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此,我们要密切注意国际性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增强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能力,从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粮食收购价对粮价稳定的影响是检验粮食价格政策的指标之一。理论与实践分析表明,若粮食收购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在国家财政支持不够充分的条件下,收购价越高,粮食价格波动就越大;若粮食收购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最低收购价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是有促进作用的,并且最低收购价越靠近均衡价格,其对粮食价格的稳定作用就越显著。合理的粮食收购价应介于粮食生产平均成本和均衡价格之间。  相似文献   

12.
对于国际粮价波动的冲击,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出较缓慢的正向响应,粮食进口则表现为从负向响应转为正向响应,并逐渐收敛趋于平稳;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动具有推动作用,对进口量的变动具有较大贡献;长期来看,我国粮食进口量对生产变动的贡献率较大,而生产对进口量变动的贡献率较小。因此,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深入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提升粮食增产潜力以及促进粮食产业链协同发展将成为稳定中国粮食供给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粮食价格已经相继放开,然而,由于粮食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特别重要的产品,因此,其价格放开以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粮食购销体制是以国家的全面控制代替经济运行中微观主体的自我平衡机制。粮食价格变动风险的负担,大都集中在政府的身上,企业与居民均无须承受。这就谈不上粮食市场与价格风险的分散问题。随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作用机制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粮食市场与价格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4.
粮食作为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安全和价格稳定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政府的经济政策干预是防止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我国1952-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价格除受通货膨胀、粮食产量、劳动要素投入、汇率等传统因素影响外,国家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也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效应。基于此,本文最后对稳定我国粮食价格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备受世人关注。自去年5月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各地都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已经取得明显成果。但是,任何重大改革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由于这次改革的重点是解决粮食企业亏损严重,国家财政不堪负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利益受到影响等当前突出的问题,一些长远的和深层次的矛盾还没得到完全解决,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16.
世界粮食危机背景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以来,生物能源的发展使得世界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粮食危机成为世界大部分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也是如此.那么,新形势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会有怎样的发展,世界粮食危机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品的安全问题,结果表明,世界粮食危机中价格上涨最多的是大米,但由于我国时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高,因此大米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大.小麦、玉米更是如此.大豆虽然是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最大的产品,但是我国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平抑波动.总体来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仍在可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据对全国834个调查县的8万多农 户最新调查,2003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面积减少,棉花面积大幅度回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糖料面积减少,蔬菜和药材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面积进一步扩大。 一、粮食播种面积调减2.99%。由于粮食价格相对较低,种粮效益相对不  相似文献   

18.
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并采取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能源价格波动通过生产成本渠道导致粮食价格发生同向变化,能源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粮食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影响能源对粮食的价格传导;国际能源价格通过柴油和汽油渠道向国内大米和玉米价格的传导畅通,通过化肥渠道向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不畅通,可能是由于我国农机化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能源要素结构变化、政府补贴等因素造成的;国际能源价格上升,通过柴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汽油渠道对玉米价格产生负向影响,可能是乙醇市场的分割性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价格大幅上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是拉动2004年农产品价格回升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7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4年粮食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26.2%。  相似文献   

20.
粮食生产中“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表明,农业政策中的产量目标和收入目标存在着直接的冲突,冲突的来源在于市场条件下粮食价格的波动,解决这一矛盾,“库存缓冲”机制只是治标之策,国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粮食进出口政策也不是长久之计,根本的办法在于创办粮食期货市场,给粮食正确的价格信号,促成粮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