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中给出了证明线性空间定义中公理6)独立的正确例子,并根据公理1)不独立的事实,对线性空间的定义稍加修改,使各公理独立。  相似文献   

2.
文献[1~3]建立了L-模糊拓扑群的基本理论框架,其中,文献[1]提出了模糊拓扑群的概念并讨论了它的一些性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导出L-模糊拓扑群的概念,讨论了导出L-模糊拓扑群的几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拓扑分子格中讨论了基与远域基的关系,给出了拓扑分子格的远城系公理和远城基公理,得到分子格上余拓扑的两种刻划。  相似文献   

4.
在弱L-余拓扑空间中,借助于弱闭集给出了Cδ-远域等概念,建立了弱L-余拓扑空间中的Moore-Smith收敛理论,研究了它的若干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L-拓扑空间中借助于准半开L-集及其不等式给出了可数PS-紧性和PS-Lindelf性质的新定义,这里L是完备的DeMorgan代数.同时认为可数PS-紧性和PS-Lindelf性质也能够借助于准半闭L-集及其不等式刻画.当L是完全分配的DeMorgan代数时,给出了可数PS-紧性和PS-Lindelf性质的更深层特征.  相似文献   

6.
首先定义了预拓扑空间和预拓扑空间之间连续映射的概念,然后证明了预拓扑空间范畴per-LTOP(所有预拓扑空间构成的类为对象类,以连续映射为态射构成的范畴)是一个有乘积和余积的范。  相似文献   

7.
在L-smooth拓扑空间中定义了L-光滑F紧,引入具有有限交性质的闭集族对其进行了刻划,并给出了它的复盖式及远域族式刻划.  相似文献   

8.
实数上限拓扑空间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拓扑空间.在拓扑学教学中,利用该拓扑空间可以淡化一些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严密、深刻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掌握.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讨论实数上限拓扑空间在四个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提出了三角形函数下的概率2—距离空间的概念,证明了在弱连续三角形函数下强邻域系n诱导出Hausdorff拓扑。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核函数Ω的性质,证明了带变量核的分数次极大算子MΩ,α是加权Morrey空间Lp,k(ω)上的有界算子,从而推广了以往非变量核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Morrey空间上的极大算子的有界性和Carleson测度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分离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环保型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的膜过程可以达到浓缩、纯化、分离、促进反应等不同的分离目的。从膜技术的发展及膜过程的基本特征,介绍在化工、染料、食品、制药/生物、环保及水处理等多种行业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分相过程中存在的势垒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诗、赋创作之渊源流变的探讨,可以看出诗赋理论的结缘,进而弄清赋话长期粘附于诗话的历史原因和批评形式;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诗、赋创作的差异决定了诗、赋理论的分离,清代赋话的独立成书正是赋学"尊体"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管办分离”的经济法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是一项积极的改革尝试,文章介绍了医疗机构“管办分离”的具体实践情况,并运用经济法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说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优于洛克的分权理论,该观点忽视了两种理论产生及历史意义的国别性。洛克的分权理论所体现的内容反映了英国的国情特征,并非不成熟的"分权"理论。其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均超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自然法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对自然法的历史演进起着关键性作用。分权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洛克,而非孟德斯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有序拓扑空间上建立了[1]中的问题Ⅰ之逆命题,并把它推广到n元情形。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模式识别决策理论的最大类间距准则,给出了求解最佳分割灰度门限的方法。以三氧 化二铝衬底芯片为算例,利用UMA测度对最大类间距准则和标准双峰准则在分割质量上的差异进行定 量比较。结果表明:最大类间距准则在分割质量和鲁棒性两方面性能均优于标准双峰准则。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赴延安之后的创作与其早期作品比较,明显出现了思想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分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时代的规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何其芳后期创作深深烙下了为政治服务的印记。其次是对新事物的盲目赞美。童年的苦难经历使何其芳对旧社会深恶痛绝,对共产党强烈热爱,一味的赞美与高歌构成了他后期创作的主题旨归。三是何其芳怀有强烈的告别旧我的“原罪”意识。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要改造自己身上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与意识,但这种改造绝非是要通过彻底否定“旧我”的方式来实现,而何其芳恰恰陷入了这样的思维误区,导致了他矫枉过正,自我主体缺失,走上了一条思想进步而艺术退坡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