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从属于工具理性的,它的形式化、抽象化决定了它必须祛除实质理性的“巫魅”。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人类走向后工业社会,整个社会及其治理体系在经历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之后,进入了一个价值“返魅”的进程中了。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返魅”不能停留在诸如价值、实质理性等模糊的判断中,而是需要有着明确的内容的,道德就是后工业社会治理体系所需要的价值系统中的基本内核。所以,人类当前的任务就在于探索道德制度建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精神特质的概括,现代就是"理性祛除巫魅"。祛魅作为现代处置神性信仰与公共秩序二元化方略的准确反映,长期以来被人们解读为一种反对宗教介入公共生活的现代姿态。其实,这种偏狭的"现代"忽略了信仰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并因此无法完整理解现代生活公私两个世界的互动关系。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宗教的复兴运动促使人们在祛魅之外看到由复魅象征着的人类另一种生活模式。由此人们可以认识到宗教之于人心秩序、理性之于社会秩序的高度相关性。宗教的价值就此再获肯定。而掌握世俗权力的人们,也就不再具有以无神论的方式处置有神论问题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对现代生命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道德反思为切入点 ,以道德在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及其合理性限度为论旨 ,追问“道德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担当技术选择的仲裁”、“技术何以有禁区 ,道德能否为技术划定禁区”及“是技术离开了道德 ,还是道德离开了技术” ,认为当代人类在祛魅技术的同时应当避免附魅道德 ,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是当代人类同时面临的两个重任。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现代性以智化与理性,摒弃任何具有神秘性的有魔力的事物,追求对"世界的祛魅".而新世纪的生态小说通过灵异动物的本性重塑,远古神话的回响再现、以及民间宗教的激活复归,演绎着自然世界神性,从而显示反拔着现代性对自然的祛魅,蕴涵着作家对现代性予以反思与质疑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过程的精神表现是“世界的祛魅”。一是事实世界的“祛魅” :用科学理性将事实世界折射为数量化的机械物质世界 ,由此创造了理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与工业体系 ;另一则是价值世界的“祛魅” :通过价值世界货币化将物品体系表层的效用价值世界折射为深层的用货币数量表征的劳动价值世界 ,由此创造了理性化市场经济体系。货币价值世界本身是现实社会结构的产物 ,反过来通过物质生活实践 ,生产出相应的物品体系 ,再以其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社会符号功能实现社会结构的再生产 ,由此生成了现代经济的一系列特征和产物。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先秦时期。诸子们开始挣脱原始的巫术或宗教观的束缚和制约,在中华文化史上第一次放射出人文理性觉醒的光辉,这说明庄子的生态审美观正处于我国早期的“祛魅”时代,但是这种时代的觉醒却并非现代科学理性的觉醒,他们的觉醒仍然是有限度的。更何况庄子一再坚持回归原生态社会和逍遥游,决定了其思想中仍含有强烈的“复魅”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作为返魅的低碳技术,缘起于解决人类发展的困境,缘起于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缘起于从还原论到整体有机论的转变;技术的历史和逻辑发展与人对自然的认识一样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从附魅、祛魅到返魅的过程,从古代技术的附魅到现代技术的祛魅转向低碳技术的返魅.作为返魅的低碳技术总归还是技术,能否跳出附魅—祛魅的怪圈,需要我们从价值、影响、目标等维度找到一个把握低碳技术发展的新视角,需要我们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道教文献中的精魅是与邪神恶鬼一道、对世人产生影响的一类超自然存在物,而现有的研究对精魅的关注并不多.精魅形象在道教文献中是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至唐宋时期基本完成.精魅的形象及其危害在道教文献的叙述中呈现出一种由简到繁的发展态势,与此相应的是治魅之术也由开始的简单、易操作变得专门化、官僚化.其原因一方面是道教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理性曾经成功地祛除了世界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之“魅”,但理性自身也染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痼痰.阿多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对理性自身的附魅过程、危害性及其来源作了深入精辟的分析并明确指出了对理性进行祛魅和启蒙的道路,从而在韦伯的基础上把“祛魅”概念向前作了实质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的"除魅"概念因其对西方理性化所导致的意义危机的深刻把握而成为文化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之一。在做出这一判断的同时,韦伯同时也指出了、批评了"除魅"之后种种"返魅"的现象。结合此前的席勒和此后的本雅明的有关论述来看,所谓"返魅"其实是文化艺术对"除魅"后世界的"赋魅",它既可以选择回归传统的形式("返魅"),也可以采取重新创造的方法("造魅")。"除魅-赋魅"的双重过程和悖论逻辑不但反映了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关联,而且也蕴含着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现代人也仍然需要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现代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给世界"赋魅"。从这个角度看,韦伯所说的"除魅"或许就没有发生,发生的只是"赋魅"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除魅并不等于祛除宗教信仰中的客观意义,无神论也不等于放弃价值理性式的意义追求。自由地创造意义,以填补宗教信仰缺失所留下的意义真空。  相似文献   

12.
以机械论为形上基础的现代性科学,因崇尚二元论、还原论和终极粒子的实在性而使自然"祛魅"了.<后现代科学>依据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强调内在联系、意义世界和习性进化等揭示出现代性科学范式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让世界"返魅"的科学及其淹渗其中的有机整体论,不仅有其历史渊源和科学依据,而且符合科学发展整体走向的要求.尤其是后现代科学所倡导的生态思想和身份意识对于纠偏我与他者、事实与价值、物役与伦理的对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义是人类理性的提升或提纯,它同时具备三种形态: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和日常形态。正义的价值形态为人类的社会理性确立形而上的终极坐标;正义的制度形态体现实现正义诉求的社会基本结构及其制度安排;正义的日常形态是人们社会化的心理感受,它通过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多样与包容、和谐与幸福等概念范畴加以诠释。无论是正义的价值形态还是正义的制度形态抑或是正义的日常形态,其实践旨趣都应在于满足正义主体的生存、发展、安全、自由、机会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正义才不会在现实生活世界沦为"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对世界进行祛魅,而新媒体时代的“过度信息”却使世界重返迷魅.生存于新媒体时代的人,会时常感知到充裕信息带来的迷惑和虚拟社区带来的困境.看似凸显新媒体时代“直白”精神的“象征性”“隐喻”,却神奇地被人们征用,符号的非体系化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机制的密码.过度信息和符号的非体系化成为新媒体时代人类生存再陷迷魅的原因.赛博空间的话语权威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上,令草根阶层喜不自禁的民主技术并没有必然促进技术的民主化,并非“等量信息”就能引起“等量关注”.景观的诱惑、真相的谋杀和个人生存痕迹的监控,构成了“新媒体恐怖主义”的基调.媒介化生存是一种自我呈现的过程,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人成为了媒介;作为手段,人被媒介操控.人类理性如果不能驾驭这些行为,不能为这些行为的行使设定范围,那么,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蜂拥而来,组成生活的基本架构与内在网络。尽管现代性的一系列特征均与作为"袪魅"主角的科学技术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哲学或者美学等人文学科对科学技术的回应始终表现出犹豫和不安,忧惧于科学技术所指征的工具理性将淹没价值理性从而造成人的异化或物化,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再一次激活和加剧了这种不安。科学技术正在从袪魅的主角变身为复魅的对象和充当新的神祇,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则远未充分和深入。人文学科应积极回应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创变及议题,结合历史条件与社会关系评价科学技术的意义。对于人的价值保持特殊的敏感,是乐观地对待科学技术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当前要把握住年节文化祛魅化的发展转向,需要从梳理其核心精神入手.中国年节文化的核心精神——世俗神性在商周祭祀礼仪中产生,在至尊神性的加入与融合中(由汉至清)走向成熟.现代以来出现祛魅化的趋势,意味着中国年节文化的核心精神已经处在重大变革的边缘.当前应该考虑以多元主体推动多元精神注入年节文化,重塑年节文化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7.
梅洛-庞蒂哲学的复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的整个哲学生涯可以被视为不断拓展的复魅之旅。在其早期哲学中,由于强调身体经验,通过承认主体不可分割地是身体和心灵、感性和理性、知觉和意识,从而否定了意识的纯粹性和透明性,也因此恢复了意识的神秘和丰富性;在其中期哲学中,由于关注诗意之思,他借助于艺术维度使语言(尤其是科学语言)回到了它的知觉基础,从而否定了语言的单纯表象功能,也因此恢复了语言的神秘和不透明性;在其后期思想中,通过引入闪耀着感性光芒,但却带着心灵(精神)物化和身体(物体)灵化双重性的"肉"概念,非常明显地恢复了自然的神秘及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7,(3)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伦理价值理性主导逐步到经济工具理性支配的转向,货币的理性化是这一转向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货币在形式方面经历了简单自然物——贵金属加工物——纸币——虚拟货币的历史过程;在内容方面则从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等价物到具有天然内在价值的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最终趋向超主权货币或去主权货币。一般授受性是货币的本质特性,货币的"魔魅"是其一般授受性的基础。在货币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魔魅"表现形式,越是靠前的阶段越以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为特征。所谓理性祛魅就是货币发展各个阶段的自然属性和天然价值逐渐被祛除,乃至分别被人为形态和创造出的信用所代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内含着基本的伦理价值如公共性、公平、正义等.但在实践中,工具理性扩张与价值理性式微以及政府的内在性侵蚀公共性使得公共政策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其基本的伦理价值.而通过扩大公民参与、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美德以及保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衡平方能实现对其伦理价值偏离的矫正.  相似文献   

20.
佛教初传中国时,多以方术化的面貌展现给国人,以致一度把它类同于道教.可佛教在禅宗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在高僧个人的神通术上,还是在经典的行文与内容上,都在不断地剥离掉佛教原有的神秘帷幕,使高远而又神圣的涅槃回落到了人世间,而且也使天壤之别的“佛”与“凡”化为近在咫尺的“悟”与“迷”.这种祛魅化走向,不仅标志着人由原有的被动走向了主动,而且也象征着人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与人性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