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本土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影子标签》2010年问世后引发了各方评论,不少学者认为,厄德里克此作并未呈现明显的“印第安元素”,作者似乎在有意淡化族裔内容,从而体现其本人“去标签”的创作愿望.本文主要分析了厄德里克的两栖发展态势,揭示其小说的去族裔特征、叙事特征、隐含族裔元素,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冲突张力,由此论证并诠释:厄德里克身为美国作家和本土裔作家的两栖状态,是其创作意愿和发展走向的必然,而作品所折射的情感和思想的冲突与对立,也确实超越了族裔界限,关注着当下人们的困惑与焦虑,具有优秀文学作品所共有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的代表力作,二者都在现实矛盾的激发下以记忆重述过去、重构历史。然而,由于记忆的社会框架相异,两部小说在记忆书写中具有叙述记忆的体裁、存储记忆的媒介和传播记忆的载体等方面的形式差异,进而体现作为记忆媒介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各族裔作家正是通过策略地书写个体和族裔相异的记忆,解构美国整一的、同质的主流历史话语,表达族裔群体不同的、多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4.
陶小路 《东岳论丛》2011,32(7):97-101
《百物语》作为日本怪异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日本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代产生的《阅微草堂笔记》虽然创作主旨大不相同,却与其在题材,形式和内容上皆有不少共同之处。然而前者在日本至今仍然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广为流传,后者在当下的中国却少人问津。这种结果表面上是由于二者在思想内涵和创作理念上的差异,深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则可发现中日两国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差异才是导致二者现状的根本原因。比起《百物语》所代表的充满活力的世俗风情,《阅微草堂笔记》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和封建伦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因此也被时代所冷落。  相似文献   

5.
譬喻是佛典中富含文学意趣的部分,或以生动的形象,或以曲折的故事表现深邃幽奥之佛理,故对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士影响甚深。佛典譬喻以其天然质素,成为佛理与诗情融合的桥梁。苏轼一生喜好佛禅,对大乘经典接触尤多,此种佛典譬喻遂成为其文学创作时左抽右取、融裁点化的资源。苏轼名作《日喻》正是在改造佛经譬喻基础上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6.
7.
王冠华 《中国学术》2001,3(1):353-357
从1789年的法国革命到1980年代末东欧巨变的200年间,整个世界经历了千百次民众起义。康乃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塔罗的近著——《运动之动力和威力》——是对这些运动规律性的总论。书中虽然偶尔提及一些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但作者明确把革命归为别类,着重分析社会运动。此书之重要在于,它不仅仅论述了各式运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对西方近30多年集体行动研究成果作了精当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8.
许颖青 《南方论刊》2001,(10):33-34
写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随着八十年代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和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难以走出困境,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作品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等,便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9.
谭邦和教授的新著《在文学与文化之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来心血的又一结晶,作为同行,深为欣喜之余,特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首先,从某一特定的文化丛、文化分支入手,进行集团式的探讨,在近些年已经成为学界的一股强劲的潮流,也是该书一大特色。本来,该论著就是将文学作为文化现象来理解和阐发的,于是从较为具体的文化丛或文化分支入手,就成为大的背景下讨论文学的必然。如在述及书信体文学史发展脉络时,作者面中有点,对于人所共知的苏轼这样的大家做简化处理,而对于一些中小作…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法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塑造了法国的政治传统,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理论,不仅孕育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也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当代法兰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学界的一种理论建构,表现为以异质、多元、解构等为核心特征的激进思潮。它浓缩了后革命时代欧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反应,迎合了新自由主义的转向。从法国政治传统到当代法兰西理论的演化,反映的是从阶级斗争到理论抗争、从内部批判到外部超越、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哲学理论的嬗变,反映的是政党政治和阶级逻辑的退却。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法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阶级结构塑造了法国的政治传统,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理论,不仅孕育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也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当代"法兰西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学界的一种理论建构,表现为以异质、多元、解构等为核心特征的激进思潮.它浓缩了后革命时代欧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的反应,迎合了新自由主义的转向.从法国政治传统到当代"法兰西理论"的演化,反映的是从阶级斗争到理论抗争、从内部批判到外部超越、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哲学理论的嬗变,反映的是政党政治和阶级逻辑的退却.  相似文献   

12.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