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春,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罗福颐主编,李范文释文,纪宏章拓款的《西夏官印汇考》(以下简称《汇考》)。1982年《宁夏社会科学》创刊号发表了李范文的《西夏官印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这一书一文,集西夏官印之大成,是老中两代学者心血的结晶,受到西夏学界和治印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1986年9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范文同志的《同音研究》,引起了国内外西夏学者的注意和反应。拜读之余,深感育必要将此书作一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因撰成此文,以就教于国内外学者和李范文同志。在撰写过程中,承蒙北京的同行多所指教,谨此致谢,当然,文中错误当由我负失察之责。  相似文献   

3.
朱琪 《阴山学刊》2001,14(3):59-61
20世纪初黑城考古发现西夏文辞书为西夏文的全面识读并从而为西夏学的产生奠定基础;最初西夏学的研究中心在国外,中国学者是西夏学研究的中坚;40年代国际西夏学研究步入低谷;80年代后,西夏学研究中心向中国转移并再度繁荣.  相似文献   

4.
李范文 ,笔名卜平 ,1 932年 1 1月生 ,陕西省西乡县人。 1 95 6年在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藏语班本科毕业 ,1 95 9年在该学院历史系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 95 9年至 1 96 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为了揭开西夏王国的神秘面纱 ,1 96 0年他来到西夏故地宁夏 ,先后在宁夏大学、宁夏博物馆、宁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工作 ;现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宁夏大学、西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中国宁夏西夏学研究会会长。李范文先生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钻研西夏文史 ,曾在西夏陵园发掘工地工作达 6年之久 ,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西夏学研究是宁夏社会科学院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优长学科之一。从建院(1981年)时起,西夏学研究就稳步发展,目前已在国际西夏学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宁夏社会科学院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基于雄厚的学术积累,西夏学成为宁夏社会科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学科组现有8名成员,学术带头人是享有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国际著名西夏学专家李范文先生,2006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受到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事部、科学技术部的表彰。学科负责人是享受自治区政府特…  相似文献   

6.
(书评 ,载《东方学研究》第 85号 ) (STUDIAORIENTALIA)重点介绍词语 :《夏汉字典》 李范文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97  1 ,30 0页 定价 1 ,0 0 0人民币李范文先生所著的《夏汉字典》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 ,也是他的又一部代表作。无庸置疑 ,《夏汉字典》堪称是一项具有里程碑式的学术成就。书的序言部分 ,介绍了西夏学研究概况 ,并附列注音要则和图表 ;书的正文部分收录了 6 ,0 0 0个西夏字 ,每个条目下都有注音、所属韵类分析、汉文和英文释义以及若干例句 ;书的末尾部分 ,系有夏、汉、英三种文字的索引。在目…  相似文献   

7.
刊期西夏辞书《同音研究》提要国外近年来的西夏学研究略谈河南省的西夏遗民从出土西夏窑藏钱币看西夏货币经济罗兀筑城考西夏京徽的皇家林苑-一贺兰山西夏文{乡法研究初探继捧入朝原因之管见兀刺海(斡罗孩)和西夏黑水镇燕军司作者李范文房建昌任崇岳牛达生自矛:许成尸i桐}司群华(美)R·穆朝庆汪一鸣邓尼尔著罗矛昆译(1)(1)(2)(2)(3)(3)(4)(6)(6)浅谈对回回民族的再认识三十年来回族史研究的回顾和当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湖北回族源流初探第二次全国《回族简史》座谈会在昆明市举行云南傣族、藏族、白族和小凉111彝族地区的回族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西夏字音进行了补证。订补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等西夏人当时以西夏文编写的韵书、字书。  相似文献   

9.
西夏钱币是我国优秀的货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西夏学的重要内容。加强西夏钱币的研究,不仅对发展我国钱币学,丰富我国货币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语言文字,促进西夏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一、前人对西夏钱币的研究由于有关西夏文献资料的严重短缺,特别是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使曾经雄踞西北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竟成为历史之谜,西夏学曾被史学界称为“绝学”,西夏钱币研究,在钱币学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一枚被明文著录的西夏钱币“天盛元宝”,晚到清乾隆年间,始在《钦定钱录》中出现①。  相似文献   

10.
披荆斩棘功不可没──《宋代西北方音》学术座谈会纪要由宁夏著名西夏学专家、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范文同志所著的《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一书,巳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1994年6月)。该书是作者继《同音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是我国党项羌族于十一至十三世纪建立的边疆王朝。研究西夏对研究我国中古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解放前只有少数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垦殖。粉碎“四人帮”后,在党的三中全会的光辉照耀下,这块荒寂多年的研究园地得以复苏,出现了新的生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以及四川、甘肃、宁夏等地都有了专门从事西夏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各地还涌现出数量可观的业余研究工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已大大了超过了“文革”前,质量也有所提高。一九八一年在银川还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西夏研究学术讨论会,对我国的西夏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一九八三年,西夏研究的论著较多,专门叙述西夏历史的《西夏史稿》出了增订本;专门研究西夏文字的《文海研究》也应运而生;《宁夏社会科学》自创刊以来,每期均有西夏研究专栏;各地的其他报刊也时有这方面的论文发表。现将这一年的西夏研究的论著进行汇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西夏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的西夏学研究经历了开端、初创和繁荣兴盛的不同发展阶段 ,国外与港台地区的西夏学研究也出现热潮。国内西夏学研究成果可分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综合性西夏著作与西夏论文集 ,西夏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文物考古同文献资料同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在西夏史籍缺乏的情况下,西夏官印的收录有助于对西夏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收录西夏官印最完备的著作乃是罗福颐辑、李范文释文的《西夏官印汇考》(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此书汇萃西夏官印97方,然尚有疏漏者,现将散存四川的三方西夏官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对“西夏”似乎毫无所知。此后,居住在北京的西方学者,在考察居庸关云台六体刻经时,发现了他们并不认识的西夏文字。他们通过时“西夏碑”的研究,知道居庸关刻石不识之字为西夏文字,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早期西夏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其中也有一些错误和误解。本文对西方学者是何人、何时最先研究西夏的,西夏文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考定”的,所谓有人从12枚西夏钱中得识40个西夏字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方最早研究西夏的学者是英人伟烈,最早“考定”西夏文字的是我国学者张澍,所谓用12枚西夏钱币认出40个西夏字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7.
西夏的印章制度初探陈炳应西夏的印章,自清朝以来屡有发现和著录,比较重要的著作有:1927年罗振玉、罗福成编印的《西夏宫即集存》,收集西夏官印33方。1982年罗福颐辑录、李范文释文的《西夏官即汇考》,收集西夏官印97方。1988年史金波、白滨、吴峰云...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著名的西夏语言学专家、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范文担任主编 ,孙宏开、聂鸿音、马忠建参与编写 ,宁夏人民出版社 1 999年 1 1月出版的《西夏语比较研究》 ,是西夏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部著作以 70余万字的篇幅 ,广泛揭示了西夏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 ,特别在西夏语支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是近一个世纪西夏语及藏缅语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藏缅语历史比较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并将对这一学科的深入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西夏是公元 1 0 3 8年~ 1 2 2 7年以党项羌人为主体、以今…  相似文献   

19.
史金波先生的《西夏文教程》是一部介绍西夏学的百科全科。教程重点讨论了西夏语言的语法系统和语法特点,还介绍了西夏文字的性质、结构、书法、文献等。作者主要谈了阅读体会。同时对教程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西夏语音韵系统的构拟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起,学界已提出了四个比较完整的构拟方案,即西田龙雄方案(1964)、苏敏方案(1968)、黄振华方案(1983)和李范文方案(1986)。由于西夏语资料大都残缺不全,而且彼此间也不尽一致,所以四位西夏学家的构拟方案也大相径庭,甚至有人认为这些方案无法应用于藏缅语言的比较研究。即使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新出土的西夏文献,要想研究出一个完美的西夏音韵系统无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我们只能尽量细致地分析手头的资料,以求多获取一些有关这门古代语言的知识。本文提出小舌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