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南池子地处北京的中心城区,位于紫禁城之东,原是封闭于皇城之内的一条街道,与紫禁城西侧的长街对应,同称为南长街。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为便利交通,在天安门东西两侧两条长街南端的皇城墙上打开了两处豁口,为与紫禁城西侧的南长街相区别,特将这条长街定名为南池子。这条街道历  相似文献   

2.
1924年冯玉祥推翻北洋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紫禁城,随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清室善后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是点查清宫物品。点查工作自1924年12月24日起,到1930年3月24日止,共用了五年多的时间。清宫物品点查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的基石。北京大学几十位教授、研究生参与其中,为清宫物品清点出力甚大,对故宫博物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紫禁城是中国皇权意志在建筑上的完美体现.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的生活.影片中,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导演对于溥仪、对于紫禁城的理解,无论是皇宫还是皇权都不再神圣,毫无威严感可言.  相似文献   

4.
王艺凝 《新少年》2023,(Z1):94-97
<正>北京故宫,旧时称紫禁城,是由明朝皇帝朱棣主持建造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紫禁城经历了明、清两个封建朝代,共二十四位皇帝曾居住在这里。封建王朝被推翻后,紫禁城收归国有,在此设立故宫博物院,开辟展室,陈列我国历代古玩珍品。  相似文献   

5.
1925年10月紫禁城作为逊清的最后一个皇室堡垒向公众开放了,紫禁城去掉了皇城的称号,变为了面向大众的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建立,不仅担负着传承文化的任务,而且在当局的权力运用下也具有了传播意识形态的作用。民国政府通过故宫博物院对社会民众进行着破除帝王权威,树立自身政权威信的宣扬,这种宣扬对社会的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莉 《百姓生活》2014,(12):52-53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满清王朝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紫禁城,后来移居颐和园。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北京紫禁城中仍留有清室小朝廷,废帝溥仪依然保持着帝王气派。当旅长时,冯玉祥就下决心驱逐溥仪出宫冯玉祥是出名的爱国将领,从参加滦州起义时起,他就一贯痛恨封建帝制。冯玉祥认为,民国要与清朝决裂,不应该保留溥仪的小朝廷。  相似文献   

7.
单一字面上的"故宫"并不专指北京紫禁城,而是泛指古代王朝遗留的宫殿。不仅中国有故宫,外国也有故宫。中国的故宫也不只是北京紫禁城一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故宫学"有广义、狭义之分。郑欣淼先生倡导的"故宫学"是一门以明清紫禁城和故宫博物院为研究核心的学问和学科,由故宫学原理、故宫建筑学、故宫文献学、故宫文物学、故宫历史学、故宫博物馆学组成学科体系。而通过讨论故宫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来回答"故宫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或特征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朝代更替、时代变迁的纷乱时期,清朝政府希望可以培养出新政权的优秀领导者。而清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三岁懵懂期便进入紫禁城,从1912年开始,6岁的溥仪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在这段学习中,帝师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着重阐述紫禁城内的帝师及其对溥仪的教育,进而考察这种教育体制对末代皇帝溥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见 《山西老年》2009,(11):6-7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作为皇城的正门,它和它背后的紫禁城共同构成了明清王朝的皇家禁地。然而,老百姓不能跨入一步的禁区之门,却曾在侵略者的炮声中轰然打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竟在紫禁城举行"阅兵"!那狂笑,至今撕裂着中国人的心。如今,受阅的三军将士,又一次把这条记录着屈辱与觉醒的长街,变成了展示我国自信与自强的阅兵场。长安街告诉人们,强大的国防,永远是国家的盾牌!  相似文献   

10.
现在把故宫称作紫禁城的人,怕都是些上岁数的老人了。这称谓源于明朝中、晚期。红色帝王家,这块权贵者的乐土。从来都是老百姓的禁地。误入者是要砍脑袋的。而今紫禁城城门洞开,欢迎四方来客。 1951年春,我还年轻,第一次来京城。当天就去逛故宫。在天安门城楼,迎面碰见宋庆龄副主席,擦肩而过。当年,故宫游人不多,限制也比今天宽松多了,可去可玩的空间比今天大许多。从三层重檐、结构精巧的角楼上看皇城,景物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关故宫将要进行辛亥革命以来大规模修复的消息让人振奋,为此,记者进行了专门的采访。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故宫就接待了800万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人。然而,旅游者今天看到的紫禁城只是其整个面积的二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是未开放区,一些殿宇杂草丛生,三台下的蒿草半米高,殿宇椽望腐朽,墙壁、大木发霉,有些长年封闭的庭院,想进入要拿一把镰刀,先行者披荆斩棘,其荒凉的景象与紫禁城的辉煌大相径庭。故宫有关方面的人士介绍,修缮从现在开始,持续到北京召开奥运会之时。  相似文献   

12.
梁立新 《北京纪事》2011,(2):100-101
北京紫禁城古皇宫四周,在明清时期称为皇城根儿。皇城里面,是平民百姓很难想象的世界,皇城外面,则是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一个天子脚下独特的社会群落。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四合院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数百年来,皇宫紫禁城、王府大宅门、百姓小院落,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演绎的悲欢离合,不仅共同写就了北京的历史,也塑造了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气质.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7,(1)
我们镜头的脚步最后停留在交泰殿前,在它被岁月肢解而龟裂的额头上,那只翩翩起舞的彩凤乘着雪花注视着我们,那些女人美丽而哀伤的梦想注视着我们。被爱、被伤害、被凌辱、被杀戳,紫禁城的女人,梦想常于诞生处毁灭,又于毁灭处诞生。因为栖息在交泰殿上的那只凤凰相信,涅磐才是她永不停息的命运。老佛爷气魄再大,也不敢在紫禁城里坏了祖宗的规矩。但慈禧终究是慈禧“,龙在下,凤在上”的石雕最后出现在她的陵墓里,在另一个世界,她回应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15.
右安门旧事     
右安门的"门" 像北京许多有名无实的地名一样,右安门没有"门"已经整整50年了. 古时的右安门不是根据"左西右东"的地图属性所命名,而是从内廷(紫禁城)的角度来测定的方位.  相似文献   

16.
话说北京有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紫禁城,每天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凡是来到北京的人,不论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还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要是不到故宫转一圈,就不算来过北京。  相似文献   

17.
大约300年前,由名叫费迪南德·维比斯特和托马斯·佩雷拉的两位耶稣传教士,把西洋乐器带入了当时的清朝宫廷,从此,西洋乐器便传进了中国的紫禁城。两位传教士了解到康熙皇帝爱好、推崇西洋文化和科学,便把他们所带的乐器一一介  相似文献   

18.
Deborah Yao 《21世纪》2010,(6):60-60
在繁荣的北京,古代中国的面貌在紫禁城依稀可见;在香港,摩天大楼象征的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而在与香港隔珠江三角洲相望的澳门,赌博带来的收入比美国拉斯韦加斯还多。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标志     
这里我只说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北京的标志是什麽?是紫禁城和天坛吗?是长城和九龙壁吗?是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吗?是京广、京城和国贸中心这三座高楼吗?现在,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天安门广场及四周的人民大会堂、天安门观礼台、中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所组成的建筑群。这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後,於五十年代形成的北京的形象。此外还有五十年代的十大建筑。而老北京的象徵与标志,则可以说应该是故宫建筑群、天坛祈年殿、长城或者九龙壁了.但是,可以称之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极具现代性与世界先进性的现代性标志建筑,我认为还没有形成,或还在…  相似文献   

20.
太和殿是紫禁城建筑的中心,也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权力的中心。自明代起.太和殿就是皇帝登基、寿辰、大婚的场所.因太和殿内外有众多雕龙装饰,人们将太和殿俗称为“金銮殿”、“祥龙宝殿”那么,太和殿到底“藏”了多少条龙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