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特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原始宗教的文化特质突出表现为神秘久远的原始性,多元文化的混融性,娱神娱人的世俗性。  相似文献   

2.
花腰是彝族中的一支,他们属于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其村落文化除具有一般农耕民族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本民族的一些特质:随和、自由与约定俗成的婚恋文化,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文化,娱神娱人的宗教文化,古朴功利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3.
广昌莲农对莲神崇拜的起源,主要有三说:一是天神救莲说,二是社公演化说,三是江南荷花生日古俗说。太和莲神的祭祀形式也可分为闰年祭、年节祭和夏祭三大类,其中夏祭又包括神殿客祭、娱神文祭、游神轮祭、庙市公祭等方面。太和莲神祭祀的特色与功能主要体现在:具有农事季节性与原始宗教的遗风;既有排他性,也有包容性;其庙会文化融娱神、娱人和莲贸活动为一体;莲神太子庙会扮演了组织角色。  相似文献   

4.
朝水节作为舟曲藏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当地人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从宗教层面来说则是苯佛共生的结果,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多层次互动,同时也是对当地藏族文化的一次集中表演,达到了娱神与娱人的双重目的,发挥了净化人们的心灵、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的作用,加强了藏汉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共同构筑了舟曲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5.
傩舞是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积沉着深邃的历史丈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不断淡化,由古代的专门祭祀逐渐演变成既娱神又娱人,有的地方还衍变成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傩舞中具有强烈的祭祀宗教成份,倘若抽去这些成份因子,展现出来的是完全具有娱乐游戏功能的傩舞。文章纵观游戏论的各种观点,阐述了游戏的本义与傩舞的精神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一致的,并通过对傩舞的特征、傩戏的演变以及傩戏时所营造的场面、气氛的分析,得出傩之游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宁化夏坊"游傩"是古代傩文化的一种遗存,是珍贵的原生态文化,也是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坊"游傩"无论傩神、面具、法器、道具、仪式还是禳神,处处显示出它的古朴神奇,其文化内涵的魅力体现在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相结合,傩祭与庙会相结合,原始宗教与民俗节庆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作为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夏坊"游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阐述民间祭祀的分野、分析有无巫作中介的民间祭祀特质等方面,论述了民间祭祀在一定历史时期一种宗教活动的外在化形式及其"娱神娱人"之特征.  相似文献   

8.
彝剧:从“娱神”向现实主义的转化马旷源彝剧是一个年轻又古老的少数民族剧种。说它年轻,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剧种正式确立不过三十余年时间;说它古老,由是因为它脱胎于原始宗教隶属的毕摩文化,而毕摩文化的存在,已达数千年之久。彝剧的创作经历了娱神(祭神)——为政...  相似文献   

9.
羌族神话是宗教经典。在羌族创世神话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宗教思想。在神灵观上,神与人同形同性,高度人格化,是自然的改造者而不是创造者;在神性观上,神是感性与理性并立的存在,神的意志受到情欲和道德的双重支配;在神人关系上,一方面神人相亲,神创造并关爱着人,人也敬仰着神,二者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又截然相分,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羌族对神灵、神性和神人关系的理解,造就了羌族宗教没有天堂地狱观、没有轮回转世思想、注重生活幸福的乐观现世精神,也形成了羌族宗教缺乏精神追求、带有强烈的世俗化功利化色彩、以及浓烈的萨满教性质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羌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地区霞节民俗祭祀活动,按时间、地点分出不同的场景,这些都成为水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的展演场所,有多种曲式的民乐和民歌贯穿于仪式始终。这些音乐既有"事神"、"娱神"特性,又有"事人"、"娱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精神和西方的人精神都立足于“以人为本”,但其内涵和外延均有较大的差异。西方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化在其早期就显示出非宗教性的品格特征——浓厚的人精神。所以由中西化所形成的中西人格取向,道德价值观迥然不同。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是通过改造传统化来发展现代化,而不是用现代化来嫁接传统化,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体育美学: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的审美是以人为对象,把体育看着是一种生命现象,一种以力量来直接体现人的本质的生命现象。体育美学就是欲对这种现象进地一种文化哲学解释的理论。本文仅就体育的文化本质。"人化的自然"与体育美学的关系及其体育审美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别问题进论述,把体育的美放在人的本质以及人同身体的自然的关系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有关审美文化内涵界定的差异分别进行了论析,并从人与现实的最高关系,人对现实的最高意识的角度去阐释审美文化这一概念。同时对当前社会生活中与此相关存在的若干观念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的全球化推进的一个巨大载体是工业化、城市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都市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或主体,研究都市文化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都市文化的虚拟化又是都市文化在今天的一个新趋势、新形态,它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要真正从根子上认识都市文化的虚拟化,需要从"三种自然"观切入。都市文化的虚拟化一是表现在它的存在空间被虚拟化了;二是表现在媒体意象对人们生活的大量介入,即都市生活被媒介"殖民化"了;三是表现为商品符号世界的形成,它的直线膨胀和对都市的"暴力殖民"。都市文化虚拟化的结果是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异化和都市人格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解决问题之途径,可以将地方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文化资源层面、文化态度层面和文化实际工作层面。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更需要加强的是处于中间环节的文化态度这个层面,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方文化遗产中哪些一定要保,以什么形式保,哪些可以不保,哪些不要保,以及对某些地方文化如何赋予新的功能与如何创新等问题。以永定河文化研究为例,同样存在地方文化在保护、传承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离不开加强对其中文化态度层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不能简单地归为文化危机,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可分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自工业革命以来,文化的发展一直就表现为重科学而轻人文,随着人文文化的日益边缘化,相伴随的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恶化,所以生态危机实质上更应该是人文危机,从这个意义而言,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尺度。由此而言,解决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也就是构建新的文化:生态文化,一种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文化,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人水和谐:水文化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水在和人类文化的共生中具有“道德顾客”身份,因此,人水和谐的关系是一种道德的必然,是水文化最根本的价值。人水和谐应该体现在水祀活动和水利活动两个方面,在活动中应该尊重水作为生命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一生主要是在上党地区度过的,他的方方面面与上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的地域文化内形成的文化形态,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在这个文化圈内生存发展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会制约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因而研究赵树理与上党文化的关系对赵树理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是社会的主题,对人的研究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人的问题的关怀也是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责任,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都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功能性,在于人能够利用符号创造文化,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