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研究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阐明社会科学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需要厘清什么是意识形态和澄明意识形态有无科学和科学之分。任何意识本质上都是对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是对社会领域中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以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它主要有两点特征:首先,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觉反映,这一点有别于不系统的自发反映的社会心理;其次,它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基础及政治上层建筑的联系十分紧密,这一点有别于非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如果肯定意识形态的实质是对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那么自然就会引出这么一个问题:这种…  相似文献   

2.
李猛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87-106,206,207
帕森斯提出"霍布斯的秩序问题"是现代社会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理论应该如何理解由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的社会性。通过考察格劳秀斯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学说,可以发现社会理论关注的"社会"概念是从自然法哲学的自然社会性概念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我保存与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中形成了个体与社会的二元概念结构,这一社会性概念的演进是理解从17世纪的政治哲学到20世纪现代社会科学思想变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学界荐书     
《学术界》2012,(4):240-241
〔英〕伊恩·伯基特著:《社会性自我:自我与社会面面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本书通过介绍历史上主导人文社会科学的那些有关自我的争论,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探讨当代西方世界中自我问题的不同方式,剖析了自我与社会性、权力、不平等、社会阶级、社会性别、性态的关系,深入探讨了"我是谁?"这一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的一切作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一封信中察觉到,他和马克思过份强调了社会意识在内容上来源于社会存在,忽略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并告诫后人"今后注意这一点"。然而,这一"过错",在百年后又得以重演,社会意识形式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科学亦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特定阶级利益的反映。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利于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重要论断,是对人类科学认识实践活动的科学概括,是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最原初、最本源观点的强调.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把社会科学归属于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社会科学是通过社会技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社会技术与意识形态须臾不可分离.传统的观点去掉了"社会技术"这个中介而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直接相连,自然陷入悖理和混乱.  相似文献   

7.
唐昊 《兰州学刊》2014,(1):149-156
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意识是由国家意识形态、民间社会意识和知识阶层意识所组成。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意识结构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社会意识产出的重心下移;主流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局面不再;不同社会意识的碎片化、激荡化等。社会意识领域的变化不但直接带来了诸多现实社会问题,更对政权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应对之举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意识变化清晰透彻的认识之上,也需要对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效果做具体化的描述。文章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诗鹏 《社会科学》2023,(2):5-12+32
社会理论不只是社会学学科的一个领域,而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开创了批判的社会理论传统,进而也开创了整个古典及现代社会理论,并在国家学批判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开创了现代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有其哲学性质及其总体性,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新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统一。在马克思那里,社会理论具有非学科性或跨学科性,但其从属于“人的科学”且系唯物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因而有必要适应现代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并形成相应的学科形式。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不宜被看成是社会学或哲学或史学之下的学科,而应被看成是整个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并要求在具体社会科学学科中具体化。是否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资源有机地纳入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质量、创造性以及自我革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编辑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应当承认它受社会客观条件,整体学术水准的制约,也应该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正确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编辑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编辑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了解和把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我们探索学术期刊的本质与规律,同时也探索编辑工作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 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近年来对于它的研究,已经由注意其一股特点和诸形式,转向揭示其复杂结构,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对于社会意识本身的内在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问题尚无人研究。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根源于改革意识与传统意识的矛盾运动;社会意识形态的任何一种形式中,都包含着改革意识与传统意识这一基本矛盾。对改革意识与传统意识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把语言的社会性作为分析目的的话语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关系。话语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还是一种可以促使社会变革的社会实践。以此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系统三个方面入手对希拉里的退选演说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挖掘其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手段传播其观点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而唤起读者的批评性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12.
自然概念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自然概念的社会性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性进行道德辩护.传统社会之所以认为自然具有神圣性,强调敬畏自然,敬畏“天”,背后隐含的则是敬畏封建统治者,敬畏天的儿子——天子;现代性社会之所以对自然进行祛魅,认为自然是纯粹的自然物总和,要求控制自然,支配自然,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支配人.我国提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先对自然概念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进行清算,以保证自然概念使用的社会正当性和社会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起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分支而为学界所关注 ,提升着人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动及其运作方式的哲学自觉。本文立足于当代大哲学的视野 ,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对象性基础 ,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与功能、进化与发展、客观性和主体性、真理性和合理性、滞后性与超前性、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探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说明与理解、认知与评价、规范转换与学科际沟通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内容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其中前者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我国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后者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它在我国社会意识领域处于从属地位。正确辨析二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意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意识基本功能的重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贯立场,也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所不应被误解的领域。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作用的辩证要求和正确态度,正确揭示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科学在社会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发展及理论意识的繁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 自然美的本质是什么?李泽厚同志认为,“一个自然物美不美,对一个自然物能不能产生美感,能不能欣赏它,这决不偶然,它首先并不决定于人们的社会意识,而首先被决定于自然物在社会时代中的广泛客观社会性质。”自然物的这种客观社会性就是‘人化的自然’,就是“把自然美的产生、发展放在与客观社会的历史行程的联系中考察,从实践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中,历史地具体地来把握和了解自然对象与人类生活实践的丰富、多样、复杂、变化的客观联系,它对人类生活的客观的关系、地位、作用、价值、意义等等,说明它们构成了自然或自然物的社会性,而这种客观社会性就是自然美丑的本质”。由此可以明显看到,李泽厚同志认为自然美的基本特征是由自然事物的社会性规定的,而作为自然事物的这种社会性,又是以自然、自然物对人是否具有经济方面的“有利、有用、有益”为尺度的。当自然事物通过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产生经济功利性时,自然、自然物就具有了社会性,就成为美的。我认为这个论断不能正确地揭示自然的美丑本质,因此愿提出浅见求教。 (二)  相似文献   

17.
剧烈变动的时代、中西方思潮的交汇、自信自负的个性催生了一批五四学人的“超人意识”,成为现代中国的人文奇观。五四学人的超人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膨胀的主体意志、希圣希贤的人生追求,以及济世救民的社会意识。他们或以继承道统为己任,为中华民族寻找精神的依归,或欲以事功为万世开太平,亦或将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8.
绪论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就是人的意识。就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大领域来讲,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它是人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识形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思考,形成意识形态研究热。本文试图对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一回顾与总结。一、关于意识形态的内涵1.对意识形态的不同理解意识形态是高级形态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基础。这一点,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前,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没有看清楚,它们总是从根本上颠倒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正确关系,因而总是错误地理解了历史或歪曲了历史,形成了对人类社会历史错误的、虚假的认识。(1)意识形态是否等同于虚假的意识西方意识形…  相似文献   

20.
管理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意识。它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宗教、艺术、道德一样,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将与人类共存亡,因此,人们有必要对管理意识作专门考察。管理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应以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基本原理作指导,研究和探讨管理意识的本质、结构、功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