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稀弄潮     
孙修峰 《新天地》2012,(11):48-49
李经纬是辽宁省抚顺市人,虽说71岁了,但他朴实、言语可亲、做事干脆,追求时尚的劲头让人佩服,用句时髦点的话说就是一个老"潮人",甭管流行什么他都知道,甭管什么时髦他也都敢尝试。白手起家李经纬年轻时在辽宁省清原县粮食系统的一家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2.
各色生意人     
正笔者年轻时做过记者,交游甚广,什么人都接触过,什么事都想略知一二。这期间,接触了不少做各种生意的人。笔者惊奇地发现,做不同生意的人,竟都带有强烈的行业特色,这是造作不出来的。例如,做机械生意的人,你骑一辆自行车找他,他会说这车的电镀好,不褪色,但胶轮一般。做钥匙的人到你家里做客,会说你  相似文献   

3.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4.
夕阳红     
年轻时母亲对我说过:“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年轻时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没有恋家成“废人”。岁月流逝,40多年过去了,我已年近古稀,可谓“老”矣!却又不似“贵人”,难得一天清闲在家,安享天年,总是东奔西跑,忙忙碌  相似文献   

5.
古云“人老不讲筋骨为能”,是说上了年纪的人别在拳脚身手上争强好胜。可阜平县下堡村90岁高龄的顾全喜老人可不这么认为,老人家年轻时练就的爬树功夫,几十年都没搁下。1919年1月出生的顾全喜是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下堡村村民这样向记者介绍说:老人家腰不弯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反应非常灵敏,乍一看就像60多岁的人。  相似文献   

6.
两位结婚快50年的老人闹起了离婚,俩人从年轻时就经常吵架。妻子说,丈夫年轻时就是甩手掌柜,她一个人为家庭付出很多。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有了孙子了,丈夫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孙子身上,对自己不闻不问,让她感到非常伤心。咨询师慢慢开导老  相似文献   

7.
对老子及其思想,从古至今,众说纷纭。南宋大儒朱熹,年轻时出入佛、老,“逃禅归儒”后,他虽然对佛、老皆持反对态度,但对佛、老的具体看法和评述都是有所区别的,读《朱子语类》,兹论一二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晓娜是一家事业单位的文秘,最近心情一直很不好,甚至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意思。最近她在MSN上的签名都改成了"老被领导批评,心情很郁闷"。上周末晚上,晓娜给男朋友打电话,说工作不开心、心情不好。他马上过来和晓娜见面。晓娜性格挺外向的,平常工作不开心也会跟他说,有时候哭一场也就过去了,但那晚她一直就发呆、话很少,说来说去都是"工作不开心"那些话。男朋友起初还  相似文献   

9.
简桢 《社区》2013,(2):19-19
若不是朋友向我描述她的友人病得双腿像枯木般瘦。 我恐怕不会再忆起那一段乡间小事了。我不认识朋友的友人,据说是个擅园艺的雅士。年轻时颇有几段浪漫情事,可惜薄缘难以深耕。就这么孑然一身老了。朋友跟他的交情不深不浅,近二十年了,比普通朋友黏些但还揉不成知己.宽着说,算是放在心坎儿上的。  相似文献   

10.
季先生和李阿姨是一对老年夫妻。年轻时,不在一个地方工作,每到早期天丈夫才回来,一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但退休后,两人每天都在一起,却突然对对方的很多生活习惯看不惯,经常发生争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来绊”。其实,这些不足都可以通过相互礼让得到弥补,营造出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他个子不高,但有着南方人的精明与农民的勤奋,熟悉他的朋友都说他是个头脑灵活的人……金柏其先生个子不高,但有着南方人的精明与农民的勤奋,熟悉他的朋友都说他是个头脑灵活的人,总能在国家政策与市场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他是浙江宏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营着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农业、能源、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12.
活到老,真好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已经离休、退休,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确过去了。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地搜集,后是一件一件地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夫老酒。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的我们给了国家和社会;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自己。于是,老来的生命就显得特别的珍贵。 我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年轻时我们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成年以前我们是“危机四伏”,门外每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群己冲突,哪有安宁。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背吗?再也用不  相似文献   

13.
《堕落天使》: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 《东邪西毒》: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情人》:我已经老了,在人来人往的大厅,有一位老人向我走来,他说我认识你,那时的你还很年轻、美丽,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追求者,不过跟那时相比,我更喜欢现在你这经历了沧桑的容颜.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家王蒙在《我的人生哲学》中说:“我们常常讲不服老,该不服的就不服,例如人老了一样能够或更有条件学习,不能因一个自命的‘老’字就满足于不学无术。该服的就一定要服,我年轻时扛过200斤重的麻袋,现在扛不动了,我没有什么不安,这是上苍给了我这样的豁免,我可以不扛200斤的麻袋了,我感谢上苍,我无需硬较劲。”这话说得很有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这么一位老同志,退休之后,坚信“人老骨头硬,越老越中用”,决心“大干一场”。他制定了一个宏伟的计划:3年内要出5本书(两部回忆录、3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要获全国大奖。于是他埋头写…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一生以此为座右铭,身体力行,不断进取,终于成了艺术大师。徐悲鸿年轻时留学法国。当时,我国在国际上根本谈不上地  相似文献   

16.
小区最近换了一个保安,个子很高,人很帅,脚蹬战靴,制服笔挺,非常乐于助人。我的建材多数都是他帮我运进去的。这个保安非常喜欢同业主聊天,楼上楼下打得火热,每个人他都认得,每家情况他都了解。我一度认为他就是我理想中的保安。可同学老伍到我家做客,临走的时候却警告我,和保安太熟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老伍有套大房子,人又厚道,老乡来了都去投靠他。楼里的保安跟老伍很熟。有一回,老伍认真地跟我们说,“我发现那个保安很崇拜我……”老伍常冒出这种话来供大家娱乐。尽管遭来一片嘘声,但老伍还是顽强地分析道“:他可能以为我是演电影的”。据…  相似文献   

17.
李久兰 《社区》2013,(31):56-56
隔壁陈老伯,过去是一家工厂的领导。几十年来,他虽说工怍忙,却一直精神饱满,情绪乐观,是有名的好脾气。可自从四年前他退休后,人好像变了,一天到晚只知道坐坐、躺躺、吸吸烟、叹叹气。听他老伴说,他还不爱搭理人,成天不知道想些什么,真怕他憋出病来。的确,左邻右合都发觉他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8.
40岁的黄发友是安徽全椒人,在江苏省南京市开了个小吃铺,挣的是辛苦钱,老黄每天凌晨两三点才打烊。他说,在丹凤街做生意顺极了,欺行霸市、吃了饭不给钱的事几乎没有。他把功劳归在吴警官头上。 老黄说,吴警官经常深夜十一二点还在巡逻,咱们丹凤街的饭馆打烊后都不用关门。老黄还说,店里伙计们的暂住证都是吴警官上门给办的。 吴警官是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丹凤街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他见证和实践了南京市公安局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3,(6)
有人说:“人是压力的动物”,细想起来,这话确实有它的道理。人的一生几乎就是在或大或小的压力中渡过:上学时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年轻时有成家立业的压力;中年时有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压力;到了老年,原以为可以松口气,各种疾病又开始频频光顾…… 每个人面临和感受的压力或许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  相似文献   

20.
大胡子保安     
魏福春 《社区》2004,(23):54-54
大家都叫他大胡子保安,很少有人说得出他姓什么叫什么。小区是老小区,保安是前几个月才出现的,不多,就6个人,日夜三班倒。那天,一脸浓密连鬓胡子的保安站在小区门口时令不少人为之侧目,这保安脸上冰冷,一天到晚也没个笑脸,很多人说这叫“酷”,但有些小孩竟吓得不敢进小区,就有居民找物业部门问从哪找来这么个凶神恶煞般的保安?那保安第二天就把一脸的连鬓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然而依然没有露过笑脸,人们也没再改过口,大胡子保安就这么叫下来了。大胡子保安很尽责,站在门口时身板笔直,两眼几乎不眨一下。小区里进进出出人多,这保安似乎都认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