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绿,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原色之一,寓义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绿色,更代表自然,代表环保,代表生命,代表安全。野,为大自然中一个含意深远的空间,辽阔、宽广、豪放而粗犷。“绿”与“野”二字合之为名,寓意绿野公司董事长心胸开  相似文献   

3.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坚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保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三则     
(一)当前野生药材供应紧张。据了解,市场上的野人参、野天麻、野血竭、野灵芝、冬虫草、川松贝等药材品种,因资源有限,加上连年无节制的采挖,导致枯竭或匮乏。其中人参、天麻、血竭、冬虫草除吉林长白山、云南、西藏省区有产外,其它地方基本无产,目前市场供应极度紧张,无大批量交易。预计货紧价扬的局面在短期内很难缓解。(二)动物类药材产难敷需,近年  相似文献   

6.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野河李汉荣河在无人烟的地方流着。喂养一些野草、野花、野兔、野鹿,以及很野很野的风景。这是一条无人垂钓和捕捞的河。鱼们游在自己的家里,不安全来自它们内部,与烹调无关。  相似文献   

7.
一、清除野杂鱼虾对虾池内往往野杂鱼、虾较多,这些野杂鱼、虾是同南美白对虾争夺饲料的主要对象,使饲料利用率降低,甚至还会残食对虾。因此,饲养过程中必须将野杂鱼、虾清除,减少争食对象。清除的方法是:在放苗前虾池先进水3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即可达到彻底清塘消毒和杀灭池内野杂鱼、虾的目的。另外,在饲养过程中进排水时,要使用过滤网袋,防止野杂鱼、虾等随水进入池内。水质清新、卫生,虾摄食后不易患病,可健康生长,大大提高对虾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正常要求水质呈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溶氧4毫克/…  相似文献   

8.
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中古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母题体现了华夏中原人与边缘地区交往的心态,突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边缘性。明清小说野史叙事主要表现为:1.南方野女变得友好了;2.她们往往还具有中原人一样的敬孝、忠君等伦理观念;3.“野女”形象往往为佐助平叛英雄立下战功的女将领。  相似文献   

9.
唐诗新说七题朱炯远笔者因工作需要重读《唐诗三百首》,时有体悟,冒昧以“新说”标目,攒为七题,以求方家赐教。一、何谓“野旷天低树”?“野旷”句出自孟洁然《宿建德江》。诗云:“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作写孟浩然旅途中的乡愁。历...  相似文献   

10.
苏志坚 《华人时刊》2008,(10):56-57
吃过核桃的人都知道,挑选核桃应该挑果大、壳薄、仁白、味香的,这样剥皮容易,吃着也香。可是河北一个名叫尹树海的农民,却偏偏盯上了皮厚难砸、壳多肉少的野核桃。为了一棵野核桃树,他甚至出资包下了一座山。不仅如此,他竟然放着村子里面最漂亮的三层小楼不住,和家人在那棵野核桃树下安营扎寨,如此兴师动众,只是为了一棵野核桃树,难道这是棵会变魔术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全蝎价格大幅度上涨,极大地刺激了人们捕捉野蝎的积极性,野蝎在自然环境中寿命为9—13年,一只蝎一生可吃掉几万条黄虫、棉铃虫等多种农作物害虫,而人们无计划地捕捉,加上荒山大量开垦,农药化  相似文献   

12.
东芝野玫红外观笔记本,一直在笔记本市场独树一帜,凭借热辣艳丽的风格受到大批消费者喜爱。近日,东芝又发布一款13寸宽屏轻薄系列新品T133,它基于野玫红外观,预装最新的Windows 7操作系统。新品将野玫红全新演绎,英伦风情注入其中,野玫红的澎湃热情与英伦风尚的知性优  相似文献   

13.
偶尔听到有人诵读《敕勒歌》,诵曰:“敕勒川,明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初整不解“野”何以要读为“ya”,翻看1993年版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该诗下的注解,才知道自己以前读野为“y6”竟然全是错误。然心中颇不以为然,查《广韵》:“野,羊者切,”今音应当切为“ye”;另外还有“承与切”,今音应切为“Shh”,是为“墅”字音,《玉篇》云:“墅,田庐也。”《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请书,“野”字均无“ya”音,始语中学语文教材盖沿用古代“叶音”之法,以求与上句的…  相似文献   

14.
论李自成之归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代禅隐夹山说之分析以及对奉天王大和尚墓、碑刻、遗像、“奉天玉诏”铜牌、“梅花百韵”诗、野拂和尚撰文的残碑、野拂和尚碑、夹山附近发现的文物等考证研究,为李自成禅隐并死于湖南石门夹山之说,提供了较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楚骚精神实质,一方面化于屈子宏文骄行于人世,另一方面则以一种活的形态流布于民间文化之中,其潜流依托于楚地乡民而世代相传,于是.一群当代湘西作家,得以以其出神入化的妙笔来描绘家乡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勾勒出一幅幅纯情、扩悍、奇丽而又有些野蛮的“化外之地”的奇幻图画,它们重现楚地巫现文化神韵的同时,也展示着自然人性被文明教化所吞噬的民族忧患意识,这些作品中就有丘陵女士的《野女》。《野女》是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以苗家姑娘野女40年经历为线索,展示了一系列极具神秘色彩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尽管野…  相似文献   

16.
汪彤 《社区》2008,(2):35-36
从甘肃天水东行约30公里,北面连绵不断的山麓豁然开朗,呈现一片郁郁葱葱的川野。川野低洼处零星散落了许多人家,牛犬鸡鸣远远传来,引人进入一处奇异的乡村野舍。  相似文献   

17.
江西彭泽县泉山乡双合村三组邬丽铭的《诱鱼入笼秘方》及《鱼须笼的制作技术》两文章分别刊在《专业户》96年第2期和第6期上,两文中都提到“野八角”,特别是从《鱼须笼的制作技术》中倒数第3行括号中说明:“配方中的野八角即烧菜用的调味品”。这完全是误解,是很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其实“野八角”与日常用作调味品的“八角”是根本不同的,野八角含有毒性.是种泻药,人食后,会泻而不收,严重者会脱水死亡。野八角又名鲤鱼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蓄,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蓄,言归思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夕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祇以异。 《毛诗》认为这是刺周宣王的,宣王弃妻再娶。做为周天子,后宫佳丽知多少,《毛诗》实在是在美化周代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霁野是我国翻译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译著丰硕,但目前学界很少有学者考究李霁野的译介活动。鉴于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研究的可操作性,从“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视角考究李霁野的诗歌翻译,以其译著《妙意曲》中的诗歌翻译为个案研究对象,探究其诗歌翻译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方面所彰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及其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李霁野的文学翻译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满族原来信奉的萨满教有野萨满、家萨满、宫廷萨满之说。辨析之下 ,野萨满反映了巫的实质 ;家萨满主要是主持家神祭祀 ;宫廷萨满则是皇族从爱新觉罗家的家萨满演化而来的 ,具有国家萨满的象征 ,并仿照汉族的祭祖祭神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