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8,(8):51-51
植物会耍花招南美洲有一种名为“舞美人”的兰花,它在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它们会不自觉地把花粉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2.
高燕 《小康生活》2001,(7):16-16
(1)花粉要选优。要采集树势健壮、无严重病虫害的雄树的花粉,其雄花色泽更新鲜,花药圆胖、饱满,花芯中部的花粉囊要转变成绿黄色,用手一捻,便出现淡黄色花粉。到外地采集收购花粉,要防止带进本地未发生过的病虫害。雄花不能用塑料袋或密封容器盛装,可用粗麻袋或馥竹篮子,且不能压得太实,以防花序发热受闷,失去生命力。(2)授粉要适时。当雌树进入花期时,要每天观察雌花胚珠上水滴的大小,一旦雌花胚珠上的水滴大于胚珠孔时,雌花就真正成熟,就到了授粉的最佳期。如遇阴雨天气,应选在雨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它存在于雄蕊的花药之中。蜂花粉则是在蜜蜂从花朵上采集的花粉粒,是一种活性的全能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由于花粉粒很小,千粒花粉仅重10毫克,只有众多勤劳蜜蜂才能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随着人们对花粉需求的日益增长,养蜂者应开展花粉生产,增加养蜂收入。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沙木蓼的花部性状、花粉胚珠比(P/O)、花粉活力和育性、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频率、杂交指数(OCI)及不同套袋处理的结实率.主要结果如下:沙木蓼单花花期3 d,开花初期花粉活力最高,可达74%,可持续4 h,柱头可授性在开花9 h后达到最高;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主要传粉昆虫有宽结大头蚁、意大利蜜蜂、黑带食蚜蝇等.  相似文献   

5.
吴杰 《源流》2011,(5):50-51,2
蜂胶是蜜蜂采集一些长寿植物的树脂,按照它自己控制的配方和比例,加入上腭腺、舌腺分泌物,以及蜂蜡、花粉后,经过复杂加工转化而成的一种自然界中绝妙独特物质。  相似文献   

6.
东北猕猴桃属花粉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东北猕猴桃属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本属花粉形状为长球形至近球形,三孔沟,外壁纹饰皱波状。从三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对比中可以得出:花粉粒大小、两端形状及沟内是否具有沟膜种间差别较大,可以作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蜜蜂的能力     
蜜蜂兄弟结伴采集花粉。蜂兄力气惊人,一口气采集两大袋,蜂弟只采集了两小袋。蜂兄责怪蜂弟:"你怎么可以偷懒呢?你明明有能力多采集一些的。"蜂弟笑了笑,提起两袋轻便的花粉往回飞,蜂兄无奈地摇摇头,背起沉重的花粉跟了上去。  相似文献   

8.
春天是花粉的散落时期,易发生花粉过敏,轻者会眼痒、鼻塞、留涕,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胶东半岛待有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d et Zucc)、黑松(Pinus thambergüParl)花粉资源慨况,并对赤松花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为赤松、黑松花粉在食品业上的应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Link)随栽培地点北移至暖温带后传粉生态的特性,定位观测了移栽到烟台的蜡梅的花期物候、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及访花频率,对蜡梅的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繁育系统等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人工套袋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到烟台的蜡梅,单花花期约13 d,种群开花时间在12月上旬~3月中旬,单株花期约70 d.花粉长球形,花粉大小(45.5~60)μm×(35.5~47)μm,萌发孔为双孔沟类型.常见访花者有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黑边家蝇(Musca hervei)、切叶蜂(Megachile).花粉胚珠比为2379.4±203.6,最适柱头可授期在开花第0~1 d,花药开裂时花粉活力最高,结合人工套袋试验,判定蜡梅的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型(facultative xenogamy).  相似文献   

11.
蚕豆成熟花粉在含有20%蔗糖、100ppm硼酸的培养基中,在25℃下,40分钟后萌发率达60%左右,而脱去外壁时的花粉,在上述条件下不能萌发。若含2.0%蔗糖的1/2MS培养基中(pH5.8),培养30分钟后萌发率可达7.4%,加入2,4—D2mg·L~(-1)时,萌发率达到9.8%左右。脱壁花粉萌发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的花粉,表明花粉外壁的存在对花粉萌发有明显影响,2,4—D对萌发有促进作用。蚕豆胚珠在含4%果胶酶、1.5%半纤维素酶、1%葡聚糖硫酸钾、1%CaCl_2和10%甘露醇的培养液中(pH5.7),30℃下保温12小时胚囊得率约20.3%。先用脱壁剂振荡处理除去珠被角质层,再用上述培养基培养8小时可得胚囊37.8%。用染色法和酶法证明胚囊具有活性。表明除去角质层可缩短酶解时间,并提高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郭芳彬 《源流》2011,(7):73
蜂胶是蜜蜂采集一些长寿植物的树脂,按照它自己控制的配方和比例,加入上腭腺、舌腺分泌物,以及蜂蜡、花粉后,经过复杂加工转化而成的一种自然界中绝妙独特物质。蜂胶富集动植物之精华,含有20类300多种天然成分,其中最重要的黄酮类71种、萜烯类19种。成分复杂、配方精妙,决定了蜂胶具有  相似文献   

13.
空中蜂窝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斯芬克斯公园里也有蜜蜂.这一大片土地原是陶瓷工厂拆迁之后留下的废墟,如今已经种上青草、灌木和树木幼苗,成为一座城市公园.人们在阳光下散步,做露天瑜伽,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而在7米高的黄色杆子上,有两个黄色的蜂窝,蜜蜂们忙碌地采集着周围植物的花蜜和花粉.在比利时哈瑟尔特和意大利米兰也出现了类似的“空中蜂窝”.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于1979年7月11日至1980年9月28日收集、观测长春市空气中花粉,从中发现花粉的分布规律基本反映当地植被的特点。观测空气中花粉变化利于及时掌握植物的花期,对比不同地区物候期的差异并为花粉过敏病提供致敏源分布规律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野外实地观测了虎耳草科灌木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Bge)的开花物候、访花者种类、访花频率和访花行为,并对其花粉的主要营养物质类型、可育率、与胚珠的比(P/O)、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大花溲疏居群花期约22 d,单花花期约6 d,花两性,雄蕊因长度不同而分成两轮,长雄蕊花药早于短雄蕊花药开裂,短雄蕊花药含花粉数较长雄蕊多,花粉均为淀粉型;(2)长、短雄蕊的花粉育性均达90%以上,长、短雄蕊花药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p0.05),花粉活力均在花药刚开裂时最高,之后明显下降;(3)柱头可授期约为3d,最佳授粉期在开花后3—6 h;(4)P/O值为2998.54±80.71,繁育系统属异交;套袋试验和传粉媒介观察结果表明大花溲疏以异花传粉为主;(5)在大花溲疏上记录到的访花者至少有18种,分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其中,蜂类、蝇类为有效传粉者.  相似文献   

16.
蜂花粉是工蜂将采集到的植物精细胞与自己特殊的腺体分泌物,唾液和花蜜混合而形成的“花粉团”。按传播方式,花粉可分为风媒花粉和虫媒花粉。风媒花粉指借助风力传播的花粉,一般花粉粒小,质轻,量多;虫媒花粉指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花粉,一般花粉粒大,质重。虫媒花粉安全无毒,一般不易致敏。蜂花粉是典型的虫媒花粉。正如世界著名花粉学家卡亚所说,  相似文献   

17.
对十二个柚品种花粉发芽率、畸形率、生活力及花粉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它们的花粉育性存在一定差异,可划为四种类型。其中晚白柚、四季抛、梁平柚属高育型,麻豆文旦柚、文旦柚、五布柚、垫江柚、沙田柚、蓬溪柚为中育型,金香柚、漳州柚、台北柚为低育型。本试验未见有不育型。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前胡属植物的孢粉学研究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6种前胡属Peucedanum L.植物的花粉形态,其中三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该属花粉为三棱长球形,三孔沟,边孔,外壁两层,层次分明.根据花粉形态主要可归为:矩形型和赤道收缩形型二个类型.光镜下表面为细网状,网状,清楚或模糊,扫描观察为条一网状,有少数疣状饰物.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总结出10种前胡属的花粉类型,萌发孔的特征,外壁纹饰等,支持了关于前胡属在伞形科中是一个较自然和较进化的类群的观点.通过比较认为前胡属多小苞片组为该属较为原始的类群;近亮舌床组在该属中较为进化,刺尖前胡组为过渡类群;同时认为前胡属是一个处于活跃分化期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石楠(Photinia serrulate)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的传粉生态学特性,我们定位观测了移栽到烟台的石楠和火棘的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和访花频率,对两种植物的花粉活力、不同贮藏温度下花粉萌发率、柱头可授性、传粉效果和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石楠和火棘的花粉活力均在90%以上,石楠的花粉活力能够保持3 d,火棘的花粉活力能够保持4 d;不同温度之间的花粉萌发率差异较大,石楠的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20℃,火棘的花粉最适萌发温度为30℃;石楠和火棘的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第二天达到最强;访花者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为主,石楠花序上的访花行为是"跳跃式",火棘花序上的访花行为是"连续性访花";传粉效果显示食蚜蝇科(Syrph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蝇科(Muscidae)的昆虫访花行为能够提高石楠和火棘座果率;石楠种子的千粒重为9.90±2.16 g,火棘种子的千粒重为3.14±0.45 g.层积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油松有性杂交,为种子园育种研究奠定基础,对油松花粉离体萌发的适宜条件及萌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花粉在无蔗糖培养基中仍具一定萌发能力,蔗糖的添加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但高浓度蔗糖可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油松花粉管易形成分枝,蔗糖浓度与分枝花粉频率呈正相关;硼酸的添加在培养初期可有效加速花粉萌发,但过高浓度的硼酸对花粉萌发具抑制作用;Ca2+对花粉萌发的影响较小,不同浓度Ca2+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温度的持续升高将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花粉管生长及分枝花粉管频率,油松花粉萌发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成为:2.00%蔗糖+0.075%硼酸+0.005% Ca2+,26℃下光照培养,72 h时萌发率可达(96.10±0.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