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薇菜属蕨菜类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分布于我国许多山区荒坡野岭丛中春生嫩茎干制后无污染价高易销。采集过度,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将其由野生转为家生,可提高薇菜的单产与品质,效益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皖西山区野生薇菜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但商品性差、规模小、食用不方便的情况,按照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开展野生薇菜等山野菜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并提出技术标准。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植物源防腐剂产品,将干薇菜制成水煮薇菜,方便食用。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薇菜     
《源流》2010,(14)
薇菜学名桂皮紫箕,别名牛毛广东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群生、丛生,分布较广,主产于东北三省及陕西、甘肃,生长在山地林边、崖边、沟塘边等湿润地方。薇莱发芽较早,从根茎上长出嫩芽,成卷曲状,外包黄褐色棉絮状绒毛,芽株分紫色、绿色两种。薇菜作为蔬菜已有悠久的历史,过去是救荒草,现已步入高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返朴归真开始崇尚天然的今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走上餐桌。目前,野菜身价倍增,吃“野”成了我国各地食品消费的新时尚。 我国野菜种类多达300余种,常见的、营养成分高的就有100余种。生长在田野山区的野菜,由于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没有农药污染,为人们提供取之不尽的可食菜肴,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生活和饮食。 如今,我国市场上野菜品种繁多,常见有:叶菜类包括薇菜、蕨菜、香椿、黄连木等;茎菜类:山芹菜、野豌豆、土当归等;根菜类:山竹笋、土茯苓、大  相似文献   

5.
山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文中针对重庆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以重庆丰都—忠县高速公路为例,对重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针对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等不同建设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为重庆其它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处山区丘陵的河南省舞钢市,栽培果树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近年从山东引进的矮化樱桃优良新品种——矮樱桃,经我们在不同区域的种植示范推广,其遗传性稳定,并表现稳产高产,比普通型樱桃提早结果1—2年。若采取棚栽樱桃比大田栽培提前40天上市,其经济效益是大田裁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世界各国普遍以生态经济为其发展的根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确立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武陵山区必然要以生态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因为武陵山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客观现实需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然会牵动发展全局。因此,武陵山区必须迅速制定《武陵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全面构建“武陵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修复、保护和建设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制定考评、生态补偿、金融、信贷、税收等特殊政策;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经济的坚实依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与山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山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山区经济发展既有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文化、大量的劳动力等优势,也有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整体素质低等不利因素。要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利用其优势,加强山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恩施自治州不同产地的5种纯天然食用植物花菇、薇菜、蕨菜、莼菜和茶叶为原料,对其锌、汞含量的测定,同时分析评定了恩施州纯天然食用植物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中Zn、Hg含量分别在(1.000~3.300)mg/kg、(0.015~0.034)mg/kg之间,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山区溪河落差大,陆草丰茂,自然石洼坑函多,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修建龟、鳖、鳝、鳅等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开展高密度流水养鱼,是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利用山区溪河的自然落差开展高密度流水养鱼。山区溪流适宜分段筑坝,并在坝上敷设拦鱼设备,进行溪河养鱼;在坝下可因地制宜修建10—50平方米的流  相似文献   

11.
《源流》2007,(11)
粤西山区云浮市新兴县里洞镇,是广东省有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边远山区镇之一,其中梧洞村更是个特困老区村,与镇原有—条九曲十三弯的盘山泥路相通。2000  相似文献   

12.
胡云流  江智强 《源流》2011,(23):50-51
在广东省丰顺县西北面山区凤凰山脉中,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潭江镇官溪村。在该村边的一座小山旁,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亭——英烈亭格外惹人注目。该亭是为纪念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洪茵大姐等4位烈士而建。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关工委原主任、省老促会会长林若同志等,曾多次前往英烈亭祭奠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 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 - 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 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对于山区农村尤为迫切。依靠科技进步对于发展山区农村经济,实现山区农村的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山区科技兴农的基本任务 1.通过深化改革,推进山区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向现代化转变,是科技兴农得以取得成效的一项社会性基础工程,在广大山区农村建立广泛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90年代科技兴农的基础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发展农业十分艰难,山区的面积虽大,但可耕地面积却小,人均山地约一亩左右,少量水田主要分布在沉、渔上游河谷两岸,为粮食主产区。由于人口和资源、环境不协调,贫困人口高居不下,1996年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困人口就有40万[1],有的学者认为有100万。[2]这些贫困人口全为农村人口,他们要摆脱贫困,奔小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和将来相当长时期内都会是政府关切的问题。武陵山区发展农业,中心是经济模式选择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无疑会给武陵山区人民带来希望。一、武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家庭研究起,农…  相似文献   

16.
客家“山居稻作”文化及相关文化事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活的空间是山区,农业种植以稻子(水稻和旱稻)为主,所以客家民系形成了"山居稻作"文化,这在客家方言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这种文化下的生存条件较差,相关的文化事象很多,例如二次葬、女子天足等.从本质上说,"山居稻作"文化是山区小农经济的文化体系,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点,尽力克服其缺点,做到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丘陵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人口占39%.根据山区资源丰富,生物具有多样性,山是宝库,是中华之水塔的特点,明确了新纪世山区产业化建设将会有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和可能的,提出了山区建设总的基本思路、山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山区产业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南民族大学陈全功教授、程蹊副教授的新作《少数民族山区长期贫困与发展型减贫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以"长期贫困"和"发展型减贫政策"两大概念为主题,以武陵山区、滇黔桂山区、海南五指山等地区的农户为对象,调查研究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值得品读。该著作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山区的贫困属于长期贫困,其特征有三个:一是代际传递,父母一代将贫困状态和致贫因素传递到子女一代,导致多代贫困现象;二是相当  相似文献   

19.
薛勇 《小康生活》2002,(9):44-44
(1)蕨菜:出土22厘米以上,不开卷的拳状菜。把绿茎菜和紫茎菜分别装筐,及时整理。把长短一致的菜挑在一起,理成6厘米粗的小把,用刀切去不能食用的硬根。(2)薇菜:当叶柄出口18厘米以上时,即可采集不伸巴掌的嫩菜。叶柄卷钩半伸,便开始老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山区省份。境内山原辽阔,约占总面积的90%,平坝河谷地区仅占6%,在全省四千二百九十七万亩耕地总面积中,坝区耕地面积还不足30%,而分布在山区的耕地面积占到70%以上。全省居住着二十四种少数民族,人口约一千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6。而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0%以上居住在山区。因此,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经济,在我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历史上,由于山地民族艰苦卓绝的劳动和历代一些稍为明智的统治者的经营,云南山区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明代是云南山地民族得到承前启后、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朝统治者在云南推行了一套比较开明的政策,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发展。 过去。在明代云南地方史的研究中,大多注重坝区开发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山区开发。笔者试图对明代云南的山区开发作一概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