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简述环境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由当时所面对的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问题而引发,开始以研究“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为重点,后来发展为研究“人的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心理学仍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环境心理学形成的历史、其主要的研究和理论、及其在最近5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京作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目前尚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资源侵蚀问题制约着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和环保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因此 ,应该通过优化环境保护先导性资金供给与投放机制、建立和健全市场化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从一个重要角度夯实南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道家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的思想 ,以及适度的消费观和“贵生”的环境保护思想。道家这些思想所蕴涵的环保意识 ,对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物”,原本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表述的主观意识(心)与客观物体(物)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所包含的“心性之学”、“性命之理”具有鲜明的心理学思想特色。汉魏六朝文论家用“心物”来描述文艺的起源、本质以及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主客体之关系等问题时,是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着眼,因之,“心物”也就成为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的纲领性范畴。  相似文献   

5.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体系作为哲学,是在现代哲学背景下以近代哲学精神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作为心理学,它为心理学提供了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后冯特心理学接受了冯特心理学的理论前提,正是这个前提最终导致后冯特心理学的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危机与革命。但通过这些“革命”,心理学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所经历的危机,根源于创立形态的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环境法主体的社会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出现了环保法律的大量出台与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并存的局面,使人们感觉到环境法的“无能”与“无助”。我国现阶段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制很难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以致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法成为少数学者的法律。实际上,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这种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应该具体细化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感觉到自身利益与法律的密切相关性,使环境保护社会化,从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环境危机加剧,全球公众参与环保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面临成本过高、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的今天,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我们立足于从政治学角度研究目前中国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而探求公众环保参与的行为主导因素,阐明促使公众参与环保上升至政治民主参与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清代以来的矿业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环境保护曾在清代矿政论争中被提及。风水论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清初矿业的破坏性开采。清中叶以后,开禁矿业成为趋势,环保观念被官方拒绝,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待至清末,西方矿业法中环保条款被移植到立法中来,但未及实施。而民国的矿业立法几乎对环保只字不提。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当代中国的环保理念在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逐步转变。环保立法逐步加强,矿业环保也渐有成效。文章主要对清代以来矿业与环保政策的史料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清以来矿政演变的研究,以期对当代的矿业立法解决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难题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实施“13633”发展战略,把大庆建设成为繁荣文明美丽、高科技的现代化城市,必须加强环保工作,保护好环境和资源.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总结过去,研究未来,对如何加强我市的环保工作谈些看法。一、“八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及作的主要成果1.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八五”期间,全市共投入44409.6万元资金,对820个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治理,废物综合利用的产品产值28184.1万元,利润17365.55万元。到1995年底共有污水处理设施132座,污水处理能力131万吨/B,市区…  相似文献   

10.
绿色壁垒与中国环境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国际贸易中 ,“绿色贸易壁垒”已被认为是一项新的非关税壁垒 ,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环境保护作为控制国际贸易的手段之一。对于“绿色贸易壁垒” ,世贸组织持肯定态度 ,而且也符合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原则。因此我国应持积极的态度看待“绿色贸易壁垒” ,推进中国环境法制现代化 ,建立起中国的“绿色贸易壁垒” ,力争贸易和环保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