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诗人,他以其独特的生存模式和艺术追求向后代士人展示了一个入世极深而又出世甚远的境界。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他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守拙归田,成了一个洒脱恬谈、自耕自足的隐者。从儒士到隐者,陶渊明实现了人生的转换,寻到了生命与精神的止泊处——田园,并在其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品味。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的杂文创作中 ,文学性的衰落警示杂文家应大胆地自觉地追求创新的、灵活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是杂文独有的文体优势 ,更有其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地,每触及这个词,都使我感到无比亲切,它是我的家乡,更是我艺术生命的一个源头。这片于我有着最独特魅力的大平原,既给了我第一生命,又促使艺术成为我的第二生命。土生土长的浓浓亲情,不饰自美的大自然,最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不容思虑地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艺术极为活跃的今天,数字技术带来的视觉新效果激起创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兴趣和热烈追逐。通过分析其内在原因,可以看出对技术的热衷现象有其必然性。而审美追求是艺术的根本,技术偏好挤压审美追求的空间是暂时性的。当数字技术逐渐成熟,终将被纳入到创作和欣赏的体系之中,并赋予艺术活动更大的自由。数字技术与审美追求将长期处于矛盾的张力之中,推动数字艺术在审美观念的震荡变化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证法,从韩英小品文的创作活动与作品中概括了他的艺术追求的多样化:艺术精神上的理想主义,小文章在大时代中的文学回声,向周围的艺术空间潜入。同时也指出了他创作小品文的一种忽略──载道重于言志。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各种流派此起彼伏的20世纪,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混乱统辖着艺术。意大利画家乔尔乔·莫兰迪以他特有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含蓄,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解读莫兰迪的绘画作品,学习他对艺术的态度及创作意图,我们或许能收获一些启发和对艺术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7.
晁楣不仅是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承前启后的一代版画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思考型画家,晁楣在创作之余尚执笔为文,出版有两部文集,在学理层面对艺术规律进行总结探究,对版画现状及存在问题审视思考,包括对北大荒版画几个时期、几代画家的艺术创作的深入分析,对于这一画派突破瓶颈、实现自我超越,均有启示作用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名字毫不陌生,人们往往是将他的名字与他画的瓶瓶罐罐联系在一起。莫兰迪在一个极为普通的物质视域中津津乐道地追求一生,从未有感觉枯燥和无奈。当我们今天静心去观看其尺幅不大的作品时,仍会感动、吸引并引发震撼。莫兰迪到底在追求什么?又是为何使我们深深着迷?在这里,它涉及到一个画家眼睛,直面一个客体的视觉之思。这是我们研究莫兰迪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吉祥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态文化体系,它的生命力来自于民间对美和吉的追求,是中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沉淀,符合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有着广泛的深厚的民众基础。当代中华民族对吉祥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形成的合力,将影响人类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科学对美的追求的机制和途径入手 ,论述科学对美的追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探讨科学与艺术的同一性 ,从而为审视科学与艺术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编剧梁振华的电视剧编剧理念深受儒家文化与湖湘文化影响,呈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文化 旨趣。其电视剧质地鲜明又雅俗共赏,既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儒家入世情怀的烙印,又有对于大众审 美与文化追求的巧妙平衡。梁振华编剧颇具功力,塑造了一批个性迥异、特征独特的人物群像。梁振 华的影像书写实践,昭示着影像资本时代编剧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诉求、个性传达与大众趣味相生互融 的轨迹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彝族作家李骞用25年的时间坚持诗歌写作,其诗集<快意时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诗歌写作中的艺术追求:以执着的精神坚守理想,以豪放的姿态追求快意,以率性的情感表达和创造美感.他的诗歌还可以透视出他灵魂世界的另一个侧面——在诗人与非诗人之间、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沉浮.  相似文献   

13.
弗里达的艺术是孤独孕育出来的花朵.其孤独是命运造就,18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及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注定她终生都要品尝这种滋味。她得不到丈夫全心全意的爱,也无法实现当母亲的愿望。所有的苦难都只能独自承受。她的艺术是她孤独的明证。  相似文献   

14.
姚合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主要表现为雅正传统的继承、清丽诗风的发扬、质朴作风的实践、清幽闲远意境美的营造、峭拔体势的构建和谨严法度的遵循等方面 ,并在诗歌中表现得浓淡不一 ,这种审美追求直接促成了姚合诗歌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 ,并对晚唐五代诗人的审美心理及创作风格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而也奠定了姚合在唐诗史上自成一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艺术     
从艺术领域中多视角地理解关于传统的“形”与“意”,深化对传统的认识。如何继承传统是所有艺术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从他人的探索中获得启示,寻找艺术设计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时期的咏史诗艺术表现情理结合,创作成就远超前代。中古诗人借史咏怀,寄托理想,殷鉴兴废。咏史诗熔述史、达识、抒情为一炉,与诗人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具有现实意义。在文学自觉的大背景下,“诗缘情而绮靡”的创作主张,促使咏史诗在艺术表现上力求丰富。中古咏史诗在这一点上正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各有侧重,深邃的历史感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结合,理与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楚艺术与原始艺术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以线条为主的生动造型、怪诞诡谲的形象组合和以红色作为主色调.文章认为,其生成原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生活形态、尚巫好祀的复苏和南方的地域环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蕴含自身的价值追求与科学追求,是价值追求与科学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通读本雅明的《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著述的基础上,梳理了本雅明两次艺术比较研究的理路,并对寓言与象征、灵韵与震惊等一系列解读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甚至后现代艺术的钥匙式的美学范畴进行了勘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考察和评析了何其芳在散文创作和诗歌形式方面所作的艺术探索、引起的反响及其得失。在白话散文创作中,何其芳有意制作散文,力求散文的纯粹与完美,注重“诗意”和“意象”营造。在新诗形式上,提倡并实践每行顿数有规律和有规律地押韵的现代格律诗,从而大大地拓展了抒情散文和白话新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