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华西浸礼会是近代基督教在四川的较大派别之一.它于1889年传入四川宜宾,经过曲折的发展,建立起宜宾、乐山、雅安、成都四个传教区.1908年组成"中华基督教华西浸礼议会",简称华西浸礼会.该会除积极传播福音、吸收信徒外,还大办教育、医疗事业,对四川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所促进.本文对华西浸礼会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揭示其在四川基督教传教史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基督教的代际传播越来越重要。家庭内基督教代际传播的兴起,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皈信基督教,并且青年基督徒群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男性信徒的比例有所增加,信徒的文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因病信教的比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督教信仰在农村社区得以迅速发展。湖南H镇也不例外。信仰基督教对H镇农村信徒的人际关系有双重影响:信教人群之间关系得到强化,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世俗的人际网络被削弱。在非基督教村民看来,农民基督教徒世俗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人际交往范围更加狭窄,交往动机仅仅是为传福音。基督教徒世俗人际关系欠佳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化生活导致的自我隔离,阻隔了其与非信徒的人际交往;基督教义与传统礼仪冲突所致的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致使其与普通村民的关系日益疏远。  相似文献   

4.
云南怒江傈僳族妇女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傈僳族自原始社会母权制没落之后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 ,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祖先崇拜 ,都必然在其宗教信仰的内容和方式上渗透着性别歧视 ,这些都对傈僳族妇女发展起到了压抑和阻碍作用 ;而基督教在傈僳族地区的传播 ,却对妇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 ,虽然许多傈僳族妇女信奉基督教 ,但基督教同样轻视、蔑视、歧视妇女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在近代河南的传播较为滞后,但发展迅速,教民群体亦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行医、赈灾、办学是基督教在河南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基督教附属事业的主要表现载体。其在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促进了河南社会的近代转型,风气渐开的河南社会亦为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西方世界的兴起是多种历史因素的产物,文章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认为西方世界的兴起与基督教伦理息息相关。基督教伦理有在西方世界兴起的合理内核,基督教伦理在这里包括救助伦理、婚姻伦理和经济伦理。这三者在西方向资本主义转型过程中保证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它有力地支持着近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的"基督教"活动是指信徒自称为基督教的信教传教现象。在探索性研究阶段,研究者不具备分辨真假基督教活动的条件,只依据某些共同的外部特征将它视作一个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调研者使用实地调研方式,考察乡村的基督教活动的特点、内容、传教组织形式及基础成员与一般农民的关系,探索该社会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功能,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揭示了农民生活及农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出于传教之目的,兴办教育、创建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社会福利成为基督教传教主要教务活动。在近代陕北地区,基督教事业尽管数量有限,对于陕北社会却有着特殊而深远的影响,为封闭落后的陕北地区带来新的理念,为近代陕北地区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女作家石评梅的思想和创作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这种影响是在近代社会、白话译经和西方文学等多重背景下发生的。石评梅不是从内心深处虔诚皈依基督的教徒,而是对基督教文化充满礼赞,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忏悔意识、超越追求和拯救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个人精神寄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散文是当代女性角色内涵演变的形象阐释,是女性社会地位得以改善的真实写照,是当代女性精神内涵的表露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作者个性的释放是其创作的鲜明标志。她们的创作不是对某一观念的刻意表现或刻意反叛,而是由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自然引发出思想意识的变化和创作观念的变化,隐含着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印辙。因此,女性散文是通过女性的视角从另一个层面完成了对社会形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学者都描绘了女性语体特征与男性的不同。每一种语言现象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英语中的女性语体也不例外。对英语中女性语体特征的分析 ,能揭示女性语体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从而为女性在不同时代所处的社会地位提供表征。  相似文献   

13.
妇女地位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在贵州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丧失教育机会的劳动妇女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重体力而低收入的工作,严重阻碍了妇女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通过田野调查、问卷测评、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方式,设计出对雷山县文(半文)盲妇女进行文化扫盲和技能培训项目,引导妇女投身第三产业,提高妇女经济地位,进而提升政治和社会地位,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这也契合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高校知识女性在职业能力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于中国妇女争取平等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知识女性职业能力发展的对策建议:营造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高校要为知识女性提高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小环境;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妇女组织要成为实施跨世纪女性成才的基地;知识女性要发扬"四自"精神,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民间妇女组织的兴起与妇联组织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妇女组织在中国社会的蓬勃兴起有其结构性原因。民间妇女组织在服务妇女群众的同时。对于妇联组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最大程度地增进妇女福利、团结妇女的目标,妇联组织应该主动与民间妇女组织合作、联合,以形成服务、团结妇女的组织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迈进了现代化的新阶段。以角色变迁理论来审视,可以看出,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照,改革开放以来中日女性的角色变迁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一)角色变迁理论:“回家”与“就业”的论争;(二)角色变迁机制:法律与组织的保障;(三)角色变迁目标:平等与发展的整合;(四)角色变迁态势:挑战与机遇的并存。这些特点体现了女性角色变迁与社会改革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革为当代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带来了欣喜,也带来了困惑。妇女地位的提高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观念问题、经济问题。它得益于社会的发展,更取决于妇女自身的觉悟和努力。当今妇女发展中面临着多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妇女角色定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和女性的现代化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女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美术界时,以女性和家庭的关系为切入点,反思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探讨女性问题的主题之一,因为女性生活与家庭经验关系密切,女性艺术家通过家庭感受到的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更直接。当她们面对身处的现实进行思考,又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时,便出现了与原有的女性和家庭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女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贫困人口性别差异广泛存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贫困人口的女性现象。女性贫困治理是全球减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女性生计能力的减贫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女性生计能力提升是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点,可行能力理论、性别红利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可以构成我国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的理论基础。当前,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面临着家庭内部性别不平等、文化水平性别差异、公共空间社会排斥等社会环境的约束。提升农村女性生计能力,不仅是女性发展的核心,也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更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韩国作为亚洲较早对女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国家之一,对女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韩国女性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韩国女性教育的状况,从而极大地推动着韩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并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参与程度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