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顶之灾     
一提到头发,本人就不免伤感,不知道怎么搞的,早早地就谢顶闹了个“地中海”。大约一过四十,头顶中央的头发就不肯合作了,只掉不长,不久就“谢”了,所幸四周的头发没跟着捣乱,依然茂盛,不时可以打打掩护。谢顶之灾使我不时被好事之徒打趣,讥为“中央部(不)长”、“中间一个溜冰场,周围围着铁丝网”。回家探亲,白发老母看了很不受用,嗔怪儿媳没有照顾好老人  相似文献   

2.
林植峰 《快乐青春》2010,(10):11-12
有这么一群雁,它们在天空飞行时,不时排成“人”字或“一”字,整整齐齐,威武壮观。 这群雁有只大雁带头,它叫头雁。从头雁数起,2雁、3雁……直到37雁。在头雁的带领下,这群雁掠过江河湖泊,飞越崇山峻岭。它们的飞行速度特别快,远远冲在其他雁群前头。  相似文献   

3.
“道不可言”——老子“道”的美学思想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道”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以“道”为核心,老子建构了他的宇宙本体论,但是,当我们读解《老子》时,则发现“道”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命题:一是老子以哲人的智慧不断地探求“道”的知识;一是“道”的崇高性不时地提醒着老子,使他产生“道”是否可以言谈的疑问。正反命...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都离不开两“手”的交互作用。两“手”,一“手”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那是只“看不见的手”;另一“手”则是国家的宏观指导,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国家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这当然是只“看得见的手”了。在两“手”中,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段学品 《理论界》2008,(8):105-109
德川幕府时代基本上可称为锁国时代,在此期间,幕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不时根据时势的变化做些调整。在锁国政策的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荷兰和中国“有幸”成为日本面向西方和东方的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的存在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兰学作为有日本特色的启蒙运动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窗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锁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日两国锁国体制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两国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两只苍蝇     
邱奇 《快乐青春》2014,(9):55-55
两只苍蝇,一只想进屋,一只想出屋,都在窗玻璃上碰得“啪啪”响。良久,两只苍蝇都飞不动了,落在窗棂上。屋里的苍蝇问:“你为什么想进屋?”屋外的苍蝇答:“听说屋子里面既暖和又食物丰富。”屋外的苍蝇问:“你为什么想出屋?”“听说外面的世界既宽广又美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一个侧面探讨历史语境中叙述策略和性别政治的关系。文章比较了狄更斯两部第一人称小说再现“我”当年天真看法的不同叙述方式。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叙述者再现自己幼年的天真看法时,不时提醒读者关注自己目前的回顾性叙述权威。与此相对照,在《荒凉山庄》中,埃丝特再现自己幼年的天真看法时,不时“反常地”瓦解自己目前成熟的看法与当年天真的看法之间的界限。这些差异反映出那一历史文化语境中关于叙述的特定性别规约。根据这些规约,具有自我意识的叙述掌控是典型的男性特征,而那一时期的女性叙述者若要可信,就往往需要不加思考地沉浸在自己所叙述的情感和经历之中。  相似文献   

8.
妻等于600只麻雀。这个定义源于“中外合资”的理论:中国人说女人爱唠叨,一年中仅有2月份说话最少,因为2月只有28天;另有一个外国谚语,叫做“两个女人等于1000只麻雀”。大概外国还没有我老婆那种“大功率的麻雀”,否则这谚语就该叫“两个女人等于1200只麻雀”了。这么多的“麻雀”在耳边叽叽喳喳没休没止,这年月你就是给我行贿,我也不愿说是人过的日子。 习惯了,当“600只麻雀”开始制造噪音时,我便用火柴棍清除耳屑,并将这称为“打扫麻雀的厕  相似文献   

9.
方勇 《殷都学刊》2008,29(1):17-19,22
在甲骨文中经常出现“涉”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分在河水两侧,表示人涉水渡河之意。但在《甲骨文编》一书中的“涉”字条下却归纳了三个明显和“涉”字形不相同的字,其形为人的两只脚在水的一侧,这样的字应该是“濒”字,古文字中“濒”、“频”乃是一字之分化。通过对“濒”字的分析,得出效卣、效尊中出现的“濒子”一词,应为“卑子”,即青铜器铭文中常见的“小子”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一声两歌一手二牍——论《红楼梦》的“隐复”之笔及其两面运思方式李庆信《红楼梦》叙事本文中,不时出现一些显中寓隐、弦外有音的“隐复”之笔,这些“隐复”之笔既有暗示故事或人物未来信息的作用,显义层面又是故事情节或人物话语的有机成分,不露人为暗示痕迹,充分...  相似文献   

11.
隐喻和明喻都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比.相比的两种事物只在一点上相似。明喻常用“似”、“像”之类的比喻词.葡隐喻则绝不用这类比喻词。明喻中的主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在句子中,而隐喻中的主体与喻体则可能同时出现,或只出现喻体。或只出现本体。隐喻又可分为借喻、缩喻、潜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NEC公司生产的电子鱼缸里,一群群鲜红的“金鱼”摇曳着轻纱般的尾巴嬉戏游弋,一群群艳丽动人、五光十色的“热带鱼”穿游在翠绿的“水草”之间……不时,鱼缸中还泛起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您可曾料到,这种鱼缸里既没有鱼,  相似文献   

13.
“左”的错误的不断出现,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的一大难题,即使在粉碎“四人帮”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以后,这种难以根治的顽症仍不时发作。80年代发生在党的理论战线上的一桩“哲学公案”就是一个明证。祸起萧墙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3月...  相似文献   

14.
以往我们在论证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政策、措施是姓“社”还是姓“资”问题的时候,往往侧重于从所有制角度去辨别和判断,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是社会主义,很少从生产力角度去判断。开放地区公有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办了一些“三资企业”,虽然生产力发展很快,但人们总是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它,不时提出“这是社会主义吗?”的疑问。  相似文献   

15.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在上海地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民谣中歌颂的“黄婆婆”,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纺织技术的黄道婆。  相似文献   

16.
我读到一位香港资深作家的鸿文,它虽然不足千字,却有如豹皮般*谬误斑斑”!并且,作家对逻辑的思维方法存有颌大的误解和缺乏科学的求真精神。该文很具代表性,因为其他不少作者也有类似的观念、思想,并不时发表为文,致使广大读者深受感染和误导。现因限于前幅,我只搞引其中一小段,略作评析,以就教于读者。1.摘引有一个“包顶颈”的批评家,名叫朱隗,最喜欢吹毛求疵。他看到诗句“桃花少人事”,便马上指为“不周延”,批评说:难道李花便特别忙于应酬?他看到另一诗句“秋声午夜真”,也一样认为“不周延”,批评说:除了午夜秋…  相似文献   

17.
“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英 《江苏社会科学》2000,38(5):126-133
“在商言商”是传统社会商人当中流行的口头语,至今仍不时看到人们使用这一词语。而追寻其源头,至少必须上溯至20世纪初的清末。本文着重探讨“在商言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在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似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说“表示限于某个范围①.《现代汉语八百词》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②.表述不同而已.这二种著作.其一是普及性的.规范性的词典.另一种是学术专著.都是权威的.应当有代表性。在这个意义上.“只”的作用(语义)和“仅仅”相当。如:(1)我去晚了.只看了最后的两幕。(2)屋子里只老王一个人。(3)他只会讲汉语.不会讲英语。(4)他只到过广州。(5)我只喜欢听语文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不止于斯.它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  相似文献   

19.
经济运作中的第三种调节李洪君人们公认,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地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各方利益,也存在着一只强有力的“有形的手”以其至上的不可抗拒的“裁判者”的强制力量,干预、调节某种利益和某种关系,维持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以上这两...  相似文献   

20.
“江”“河”是两个常见的形声字,随着词义的发展和汉字的变形简化,声符“工”与“可”的表意性被忽略了,很多人认为其只起表音作用。实际上“江”“河”两词所表意义即源于其声符“工”与“可”,其声符具有示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