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中英动物语汇及其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 ,动物语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各国语言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的变迁 ,观照着文化的内核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时期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和发展情况的考察,分析了新时期词汇的感情色彩演变的两个脉络:一是伴随义项增减发生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二是义项不变的情况下感情色彩的变化。并由此感受新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折射出人们的社会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区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支以农业为主,多业为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经跨进奴隶制方国阶段。本文以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为基础,用人类学方法分析良清文化的社会现象、社会心理。前者包括良渚人的祭祀体系、政治体系;后者分析良渚文化群体的从众心理、奢侈心理、新异心理等特点。这个区域性文化还表明史前期确实存在一个“以玉为兵”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动物语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像。它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变迁,观照着文化的内核。了解动物词的内核,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不同文化的导入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色彩与感情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被称为“抒情艺术三姐妹”的音乐、绘画、诗歌有一个共同之处:通过色彩表现感情。诗歌在这方面更有其迷人的神韵和魅力。不同色彩象征不同感情,这是人的主观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诗中的色彩是无比丰富的,诗中的感情是无比丰富的,诗中的色彩与感情的关系也是无比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论“情绪”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既有理性义又有附着其上的感情色彩义。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不同语境中词语的色彩不同,致使同一词语在表理形式上出现了多样化,从而丰富了词义的内涵。本文研究的“情绪”感情色彩义的偏移问题就是借助了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语境中对“情绪”的感情色彩倾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关学意蕴。受宗教审美观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死亡”有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掌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有常规委婉语和非常规委婉语两大类。常规“死亡”委婉语主要受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而非常规“死亡”委婉语从心理接受层面分为感情疏远型、感情愤恨型和感情深厚型。  相似文献   

8.
英汉褒贬词语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褒义词和贬义词是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同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在语言中的记载。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褒贬义词语根基于英汉各自的文化土壤 ,反映了不同时期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心理状态。这种反映往往相异 ,但也有偶同。不过 ,英汉褒贬词语在语义关系方面却有某些相似之处 ,而语境对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有着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颜色词语     
颜色词语发展到今天,已经从起初的仅仅表示单一颜色到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颜色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感情色彩。本文从汉语颜色词的词义发展、语法特征、语用特点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词汇的感情色彩依附于词义,具有客观固定性和社会性,并且随着词义的变化,词汇的感情色彩也随之改变。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意义感染”的概念,继而重点分析词义感情色彩变化中的意义感染现象发生的两大主要途径。根据经济学上的“格雷欣法则”,最后对这类词汇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意义感染后,词汇或是趋向于演变为禁忌语,继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或是作为委婉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迂回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革”时期传统褒义词语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革”时期,传统的褒义词语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分化,并向正、负两个方向发展。前者是指正常的使用,也包括某些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后者正好相反,主要表现为使用范围的缩小和频率的降低,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由褒趋贬。上述分化现象有比较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固有词语的时尚用法是语言发展变化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词语的色彩意义对词语的用法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遭遇"一般用于贬义,近来,它的非贬义用法、褒义用法在报刊、书名中屡有出现。而"感冒""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尚用法也突破了词语本身感情色彩的限制,既有贬义用法,也有褒义用法,即"褒贬同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的深入,十三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在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上仍然分歧明显。对十三行历史地位的评价关系到能否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将其定位为岭南文化品牌、是否体现先进文化等关键原则,成为学术界不可回避并急待解决的任务。目前有关十三行历史地位的代表性观点,有褒有贬,似乎贬多于褒。其实,从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分析,广州十三行无疑是中国开始接触与融入世界的一个起点,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4.
旧词"屌"在方言以及文学作品中都属于詈词,除了可以单用外,还可以组成"X屌"、"屌X"、"X个屌"的结构。由于"屌"是个贬义词,低俗不雅,因此使用的人不多。新词"屌丝"却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并成为2012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随着"屌丝"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使用频率的增加,该名词迅速具备了动词和形容词的某些语法功能,并且实现了词义泛化和贬词褒化。  相似文献   

15.
“褒贬色彩”是汉语词义构成分析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对于“褒贬色彩”,学界称名多样,对其内涵的认识以及外延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在简要梳理学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以逻辑学关于概念及其定义相关知识为指导,尝试予“褒贬色彩”概念以更为清晰的定义。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分解名词的概念义,探寻其中能够附着褒贬色彩的语义点,有助于使褒贬色彩的辨识更具操作性,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淘汰、词义的更新与变化、词的联想及褒贬色彩等方面 ,探讨了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是词语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翻译应以语篇为单位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义的确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境不同 ,词义即不同”。在翻译中 ,词义的确立必须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 ,原文的上下文是选择词义 ,确定词的引申义和褒贬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老残游记》非谴责小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鲁迅将《老残游记》纳入谴责小说后,便经代代承传,如今已成常识。本文论证,鲁迅在具体的论述中其实并不能按自己的一般论式将谴责小说概念推广到《老残游记》,反而对之作了与贬义性的谴责小说概念相反的赞誉性肯定,落入自相矛盾。这是因为《老残游记》并不是鲁迅所定义的那种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9.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其都市小说通过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大都市的喧嚣、繁华与奢靡,揭示出都市人存在的荒诞与孤独虚无、情绪的悲观失落与茫然无措。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繁华都市中人们价值尽失的堕落,以及情与欲分离的哀婉。这无不体现出穆时英颓废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译汉的过程中,针对原文的内容正确地选择汉语词义,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翻译时可以根据词性确定词义、结合上下文确定词义,也可以根据词的褒贬性确定词义,切忌孤立地理解一个词,以免出现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