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余光中散文的句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余光中散文鲜明的句法特点,即融化文言句法,凝炼浑成;取化西语句式,曲折紧凑;利用句型强劲动力,突出感性。准确而全面地阐明了余光中在散文句法上的艺术追求和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2.
不羁的文化游子与深沉的文化乡愁——浅谈徐志摩与余光中散文的文化性格●奚学瑶与西方不尽相同,散文历来是中国的主流文学。散文凝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灵,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学史上的许多文人学者,常常借用这一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自身的抱负,亦...  相似文献   

3.
从余光中对朱自清散文用喻的评析,可从一个侧面归纳出余光中比喻观的主要内容:(1)想象要出色,比喻要精警,风格要一致;(2)意象要单一、聚焦,忌草率俗滥;(3)强调多用隐喻;(4)要富于动态、快节奏,忌固定模式;(5)反对滥用女性意象;(6)要富于时代感,工业化。而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具有以下独特之处:新颖奇特,讲究情趣;抒发浓郁乡愁的载体;中西文化历史的体现与交融;化静为动,动感强烈,场面宏大;知性、繁复性的现代意象。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写作研究是二十世纪中华散文研究不能回避的一大课题。他在众多作品里表现出的对中华文化传统钟情孺慕的底色之美、对时空流转变换画面闪现的流光之美以及对汉语音韵节奏丰富创造的乐声之美,此三大特点是他散文创作理念的一种成功实践,也是他运用中文写作散文的审美特质。底色、流光与乐声统一汇合成了他娴熟而光彩的中文世界。研究其散文世界的三美特质,对散文创作和鉴赏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在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分两种基本哲学气质。中国历来把天人合一(确切地说应是天人和谐,它力求建立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表现,西方则认为把人从自然的神秘性中解放出来才是人文主义。余光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认识正是在吸取了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观点后产生的。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融入自然,这是余光中散文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也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情怀。但他的写景散文不同于中国历代文人的作品,中国散文较少…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风景──读《东山魁夷散文选》魏泉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散文集取名《左手的缪司》,因为他说自己是“用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我想把这个贴切而新颖的比喻用在东山魁夷身上也是毫不过分的,长期以来,做为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在探索“日本的美”的绘画过程...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香港时期的文学评论古远清1974年8月至1985年9月,余光中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教,除去1980年至1981年回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客座任教一年,他在香港沙田住足了十年。这一时期,在港岛丰沛的雨水灌溉下,余光中出了《与永恒拔河》、《隔水观音》...  相似文献   

8.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3,24(6):11-12
台湾诗人余光中对屈原的推崇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他不但直接称赞屈原的“志洁行芳”,而且将屈原置于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将屈原与但丁、荷马等人相比较,认为屈原的作品是一切诗人的源头。余光中对屈原的推崇与屈原的爱国爱民是分不开的,而余光中自己也是爱国爱民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的文化个性,表现在"大我"的湖海豪气和山河乡心.其散文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第二次启蒙的产物,使我们处处感受到中西结合的多元文体张力和深厚的内容,及严密的逻辑构造和思维逻辑.余光中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借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家的建构与认同是余光中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余光中诗中的家园意识表现出了中国此前诗歌中从未有过的复杂性与现代性.它不仅指涉着离家与思家之苦,而且也指涉着无数大陆人被集体放逐于台湾孤岛后再被放逐于异国的漂泊之苦.家对于余光中诗中的漂泊者而言,不仅意味着一个安身立命的避风港.而且也意味着它能为漂泊者的身份找到意义上的确切地位与归宿.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散文感性瑰奇突出,而他的这种感性创造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以自然物象的感性重造来突出感性、以扭曲的语义搭配来强化感性、以句子结构的经验原状化组织来表现感性.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散文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澄 《文史哲》2002,(5):90-93
余光中散文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 ,追求文学思绪的广大空间和包容意义。他以语言的“质”感为大自然抒情 ,把游览山水的艺术感触化为如雷如电的扫描 ,来表现一种对生命力的强烈渴望。所以他多选用音调高、幅度宽、气势猛的阳性词 ,节奏如霆如雷。这种葆有“大气度文学”品格的散文追求 ,一扫中国传统散文的暮气风尘 ,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一个史学研究者的眼光,重新打量和审视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从而将历史的古朴与厚重呈现在读者眼前,且不乏深切的探究与追问。这是一部用心写成的文字,行文自然流畅,张弛有度,于浩渺的天地间心游万仞,于浓浓的情意中阐发对历史、生命和大地的理解与尊重,是当下文化散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而丰富了当下散文写作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4.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杨庆存本文针对学界长期流行的“散文晚于诗歌”论、“散文概念源于西方”或“始于南宋罗大经”说,以逻辑推理与历史实证的方法,重作考论,提出了一反旧说的新观点、新结论。文章首先根据黑格尔“前艺术”说与文学发生学原理探讨散文的发生,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家中,陈幸蕙的散文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她不仅连续获得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的作品还分别被选入台湾中学课本。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兼文学批评家余光中称她为“感性灵动的散文家”①陈幸蕙的散文,善于以诗性的文学语言,描摹自然万物,她观察细致,感受敏锐,勤于思考,在作品中表现了“热爱台湾,孺幕中国,胸怀天下”的思想情怀户有人问她“如何拥有一枝生花妙笔?”她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一颗开花的心,如何能拥有一技开花的笔?”她认为“文章好坏…  相似文献   

16.
宗璞散文具有浓厚的禅意,这集中表现在她的散文意境的淡泊自然,圆融无碍,对物的神、理的体验,对自然和生活的全心的投入以及对人生的一种高度的悟。禅意使宗璞散文与别家散文区别开来,同时也使她的散文自成高格,臻于化境。  相似文献   

17.
三峡散文随着举世瞩目三峡工程的兴建而迅速崛起,成为一座恢宏的大坝奇观。它带着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征尘”和三峡工地的隆隆机声,脐身于中国散文流派之列。三峡散文流派的兴盛和加盟,与岭南散文、福建散文、京派散文、湘西散文、承德山庄散文及海派(上海)、江派(江苏)散文竞放光采,使新时期散文在一个丰沃肥美的季节里更加繁荣,鲜亮夺目。蜀道三千,峡路一线,历代文人一叶扁舟,一双草展,放情三峡,得山水至乐。从屈原的润颂)、宋玉(高唐赋》、部道元(江水·三峡)《水经注》)发动至今,抒写三峡散文的名篇便浩浩瀚瀚,流…  相似文献   

18.
<正> 从新中国诞生始,人们在习惯上把这以后的散文,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中国当代散文,是发韧于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同一流脉上的一种延续和拓展。她基本上承继了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的传统,在散文的功能质方面,在散文应是美文方面,都可以说与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9.
近代散文在新旧文化潮流交替中经历了4次重大转变: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散文创作表现出衰世批判者的理性精神,标志着散文近代化初期的最高成就;从19世纪初起,冯桂芬、王韬等人又以改革者的开拓气概,把近代散文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阶段;在与甲午风云结伴而来的近代散文变革高潮中,梁启超等维新变政者的文体创新开创了一代新文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秋瑾、邹容等民主革命家散文的语言革新迈出了近代散文带根本性变革的步伐,对近代白话文的形成及文体拓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散文的这一创作主流与恪守传统却又起着微妙变化的散文流派汇成中国散文走向近代化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余光中的评论分析了他的"性爱诗"的内容、类型和创作心态,并以近代以来中西爱情文学处理"情欲"的分野为文化背景,揭示了余光中"性爱诗"在当代诗坛的积极意义与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