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西周“嶲事”燕形玉珮,长三点九厘米,宽四点四厘米。通体黝黑色,但本系白玉质,因入土年久,受水银浸蚀所致。背面凸出呈脊角形,线刻燕形纹及西周青铜器习见之重环纹。腹面呈凹圆状,首尾部各钻一穿带孔。左翅刻“??’二字。文字体形较长,与西周初令彝铭文相近。该珮约于清代中期出土。原系天津吴桐源(室名“万玉楼”)旧藏。(美)爱委夫瑞德·塞鲁门尼《中国古代的玉雕》(Algred Salmony《Carved Jade ofAncient China》)图版二十五·五——六著录。《说文解字·隹部》:“嶲,周燕也。……。”段  相似文献   

2.
五、“井田”一词出现于何时正确的掌握了“井田”的基本模式以后,我们再看看“井田”一词究竟从什么时候起才出现的。这个问题,最好让古代文献自己讲话。 (一)先请教周代彝铭:关于这一点郭沫若在二十年代已给我们得出了基本正确的结论。那时他举了不少例子证明金文中的“田”字不可能是“井田”,(19)故周代金文中既无井田痕迹,更无“井田”这个名词。 (二)再看看古代典籍《书》、《易》、《礼》:《书经》中“田”字凡十四见,一次是指狩猎,余指一  相似文献   

3.
珊瑚红漆盒,制作精致。清乾隆尺宽一寸九分,高二寸二分。盒底小楷书款:万历癸酉,姑苏吴万有造。盒上盖内刻细暗花纹,薛素素像凭阑立帷前,笔极纤雅。右上篆红颜素心四字,左下杜陵内史小方印,为仇十洲之女仇珠所画者。砚质甚细,微有胭脂晕及鱼脑文,宽一寸五分许高一寸九分许。砚周边镌柳枝旧脂犹存。背刻王稚登行草书五绝云: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后题素卿脂砚王稚登题。按,万历癸酉,百谷年三十九岁。砚下边刻隶书小字脂研斋所珍之研其永保十字。依此始知脂砚斋命名之所由。砚为端方旧藏与红楼梦佳  相似文献   

4.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传》曰:“妥,安坐也;侑,劝也”。案享、祀、妥、侑四字并列,俱应为祭名,妥字不应别为安坐之义。妥当读如堕,为堕之借字。《仪礼·有司徹》注“不绥祭”,释文曰“绥本作隋”。《仪礼·士虞礼》“不绥祭”,注曰“绥当为堕”。绥从妥得声,堕从隋得声,其字俱得通用。堕为祭名。《仪礼·士虞礼》“祝命佐食堕祭”,注曰:“下祭曰堕,堕之犹言堕下也。《周礼》曰既祭则藏其堕,谓此也。今文堕为绥,《特牲》、《少牢》或为羞,失古正矣。齐鲁之间谓祭为堕。”《仪礼·少牢馈食礼》:“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注曰:“黍稷之祭为堕祭”。《周礼·小祝》:“大祭祀,逆(齐皿)盛,送逆尸,沃尸盥,赞隋,赞徹,赞奠”,注曰“隋,尸之祭也也”。《周礼·守祧》:“既祭,则藏其隋”,注曰:“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属,藏之以依神”。据上所述,则助祭者以肺、脊、黍、稷等祭品授神尸,神尸以之祭,祭毕则藏其祭品以依神,如此祭祀仪式总名曰堕。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对于地方文献资料广为搜集,于船山学资料亦时有所得,现择其数项介绍,以飨同好。 一、《读通鉴论》15种印本以外 《船山全书》第十册《读通鉴论》编校后记指出:“本书编校时所见之本凡十六,其一为钞本,十五为印本。”笔者曾见衡阳莫氏藏钞本,《船山全书》第十六册将有记述,本文不再赘述。而不久前偶然觅得一种《读通鉴记·附宋论》,是15种印本以外的印本。此书是光绪甲辰(190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线装木刻本,印刷板框氏19厘米,宽16厘米,每面16行,行33字,白口,四周双边,上单鱼尾。  相似文献   

6.
在安徽屯溪巾于收购废纸中,发现宋龙凤十年“射公亮退屋基地白契”一张,棉皮纸,色洁白,同所藏元版文书的棉皮纸完全一样。后又发现元末韩林儿农民起义政权铜质“元帅之印”一方。重3.3市斤,梯形纽,纽长7.8厘米,上宽3.6,下宽4.3,上厚1.4,下厚1.5厘米,长宽都为8.8厘米。左侧刻一行小字“中书礼部造”与“龙凤六年十一月”,印文为九叠篆书“元帅之印”四字(见118页图片)。 龙凤六年,为元惠宗妥幮帖睦尔至正二十年,即公元1360年。这些文物,在安徽发现,决不是偶然的。考查当时毫州、安丰一带,是韩林儿政权先后定都之地。按元朝的行政区域,今河南、皖北、苏北地区,都属于河南行省管辖。行省治所,在汴梁路,元末红巾军起义后,这一地区,主要是韩林儿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现藏有一套八轴的《万国大地全图》,每轴均盖有“冀南区三地委会图书整理组”椭圆形印章。这原是华北地区冀南三地委会在土地改革时期收存的。 这套“万国大地全图”,每轴高132厘米、阔28厘米,为八条掛屏式装裱,把地球以赤道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半球,恰好一半球占四轴。在全图布局上,图居中间,空余部分填写文字说明,说明中除序、跋的叙述外,其余都是图中国名和地名的解说,共计7519字。此图虽冠名为图,实为图文并俱的古地理册。 从图中陈述的文字情况看,此图的绘制和国名地名的考证工作是河北沧州的叶子佩,全图重绘制版是江阴德只六严和张元灏。他们从汤景家祖传的康熙时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中订正补充,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井田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井田?也就是井田的名称問題。关于井田名称的解釋,据我所知,有下列三說: 1.郑玄《周禮·小司徒》注說,原文为: “立其五溝、五途之界,其制似井之字,因取名焉。” 2.程瑤田《溝洫疆理小記·井田溝洫名义記》說,原文为:  相似文献   

9.
监国公主铜印为正方形,边长11厘米,通纽高6.3厘米,厚约1厘米,重2.8斤,黄铜质。印背面有台级一层,纽作长方形,其顶端刻一“上”字,下凿刻一“王”字。印文为阳刻篆体九叠文、三行十四字,为“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见图)。印的正中有畏兀儿蒙文两行,体式很特别、古朴,字体已漫漶不清,经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亦邻真付教授考定,可能为“总管之印”之意。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战线》2023,(3):284-285
<正>《白云仙峤图卷》,绢本,纵14.5厘米,横81厘米,传为南宋赵伯骕所作,现藏吉林省博物院。画卷无款,卷后有署为元代徐宪、管道昇等人的题跋,钤“徐宪元度”“仲姬”印,其中有跋文称此卷作者为南宋赵伯骕。赵伯骕(1123-1182),字希远,河南开封人,宋宗室、画家,与兄赵伯驹皆精于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北宗山水的代表画家之一。画卷笔法细致,设色厚重,从绘画风格看,似出于明代或清初画家之手,托名于赵伯骕而流传于世。曾入藏清内府,钤有“三希堂精鉴玺”“乾隆御览之宝”“宜子孙”“乾隆鉴赏”“无逸斋精鉴玺”“嘉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多枚清内府鉴藏印,后散入民间,由张伯驹先生收藏,  相似文献   

11.
商玉版甲子表,前此四十余年出土于殷墟,为天津徐濠園所得。徐氏虽知古玉之有文字者不易得,然不知其为何物也。曾持赠精拓墨本,请我鉴定。辨其文字,乃“庚寅辛”三字。当告之曰,此为商代甲子表,极可宝贵之文物也。 按玉版上之“寅辛”二字完正,“庚”字上半残阙。用商代骨尺测之,“寅”字长一寸半弱,“辛”字长一寸强。如此大字,一方玉版必难容纳六十甲子之一百廿字;揆之以理,六十甲子当分别列于六版,每版二行,每行十字。此版“辛”字下缺“卯”字,“庚寅、辛卯”属第三版之第二行。以此残片度之,玉版原大约长二十六厘米上下、宽六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2.
方鼎(商代)     
<正>1986年山东青州苏埠屯出土。通长16.80厘米、通宽13.40厘米、通高21.50厘米,重3.230千克。长方形斗状。方唇、卷沿、深腹、平底微凹,四柱足、足跟有兽面纹,两立耳。器腹中间长条形勾连雷纹区域周围有呈"凹"字形的乳钉纹带,乳钉圆钝凸出。器腹上部饰云雷纹为地的对称凤鸟纹,以中央短扉棱为界。器腹四角均有凸出的扉棱。足上有与器腹四角扉棱对应的短扉棱作为足与兽面纹的分界。兽面纹以云雷纹为地,圆目、角、鼻等明显。器内壁可见"融"字铭文。器底可见网状加强筋的痕迹。器形规整,底有烟炱痕迹。现藏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相似文献   

13.
1981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到佩剑一把,钢铸剑身,黄铜剑鞘,通长三十四点五厘米(图一)剑身上两面刻有隶书六行,二十六字,为“寿珊同志佩,众志成城,杨虎城赠”(图二、图四),“坚守西安,革命胜利,八周纪念”(图  相似文献   

14.
亚弓觚(商)     
<正>器体高32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3厘米。粗矮圆体,侈口,腹微鼓,喇叭形圈足。腹部与圈足各饰两组兽面纹,两组兽面纹之间以扉棱为界。颈与腹之间、腹与圈足间均饰两周凸棱,腹与圈足间有两个十字镂孔。圈足内壁铸铭文"亚弓"二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15.
1981年2月24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地区邗江县,出土了一方罕见的汉代诸候王玺——“广陵王玺”,消息一经报导,立即引起了我国文物考古界的普遍重视和浓厚的兴趣。此印为纯金刻成,精巧玲珑,光灿如新,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厚0.9厘米,上立龟钮,通钮高2.1厘米,重123克。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字体瑞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汉印中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16.
砚台,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石砚、瓦砚、陶砚、砖砚、玉砚,橡皮砚等。石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然而古邺城历史悠久的铜雀瓦砚亦实属稀世之品。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城建都。邺城铜雀瓦砚正是邺城朝代更迭,建筑物时修时毁,得以流芳后世的产物。王安石有诗称道:“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相似文献   

17.
树下听泉图     
《社会科学战线》2023,(11):285-286
<正>《树下听泉图》,青绿山水,明代文徵明画,现藏吉林省博物院。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别字徵仲,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氏精通诗、文、书、画,造诣全面,绘画方面,山水、人物、兰竹等无一不工,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继沈周之后执吴门画坛达四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井田的剥削方式呢?《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说:“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农民种井田要“贡赋”。《国语。齐语》说:“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相地而衰征”与“井田畴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井田”也要“相地而衰征”。韦昭注“相地而衰征”云:“相,视也;差,衰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  相似文献   

19.
陆游,名游,字务观。他的名字据说是因为钦慕秦观而起的。此说出自南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据《剑南诗稿》,有《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象》,云:“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按秦观,名观,字少游。陆游的名与秦观的字其中一个“游”字“正相同”;而陆游的字与秦观的名其中一个“观”字也“正相同”。说明了他“妄欲步趋”的钦慕之意。所以考察陆诗的渊源和师承,就不能不看到秦观。又,《宋史·陆游传》称其:“不拘礼法,人  相似文献   

20.
<正>器体通高33厘米,口长径14.5厘米,短径11.3厘米,足长径18.7厘米,短径15.2厘米。扁圆体,厚重。微敛口,鼓腹略垂,圈足较高、外撇。隆顶盖,菌状钮。口外两侧有环耳,绳索状提梁。器盖和器底内壁竖行"册父乙"三字。孔府旧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