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2.
笔者一位邻居的儿女两人曾就赡养父母问题达成协议:哥哥赡养父亲,父亲住在哥哥家里;妹妹赡养母亲,母亲住在妹妹家里,兄妹两人将各自负责两位老人的养老送终,互不干扰。“协议”生效后,两位老人分别住在儿子和女儿家里,很难相见一面,整日愁眉不展,少言寡语,不久便双双病倒。兄妹两人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协商,将父母再次聚到一起,采取轮流照料的方式对老人进行赡养。  相似文献   

3.
云龙 《当代老年》2014,(10):58-58
老人家里经常会见到各式按摩器的身影:按摩椅,脚部振动仪,腰部、颈部按摩仪……各种按摩器的原理都大同小异,均以高频机械振动对人体进行刺激性按摩,促进受激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该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获得健身的效果。老年人的各个部位开始老化,大都有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有些老人退休后,对社会活动、周围人群全然不感兴趣,整日“宅”在家里,专家提醒——最好不做“宅”男女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和他们朝夕相伴?答案是电视!对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尤其是一些肥皂剧,长期如此可能让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被电视剧带着走,思维也由此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5.
马艳玲 《老年世界》2006,(24):26-26
许多单身老人。一个人生活得非常孤独,做儿女的也想让老人到自己家里去住,可老人们却大都不愿意。70岁的李大爷就是其中之一。3年前李大爷的妻子病故,4个儿女都挺孝顺,争着叫他去自己家里住。李大爷也以为人到老年,有吃有穿,住哪儿都一样。于是,说好了一家住3个月,正好一年。可真正去住了,才体验到不如在自己家里好。  相似文献   

6.
黄景祥 《老年世界》2011,(15):31-31
邻居老李的女儿回来看望父母,虽没有带多少礼物,但极为勤快。你看满妹子袖子一挽,把买菜、做饭、洗衣服、搞卫生等家务事都包了下来,还彻底搞了一次大扫除,家里的棉被、垫被晒了,被单、床单、窗帘拆洗得干干净净,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整个房间亮堂多了,老人过了一段爽心的清闲日子。邻居老李高兴地说,女儿不光常回家看看,还经常这样回家“做做”呢。  相似文献   

7.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8.
徐梅生 《老年世界》2013,(19):21-21
这个73岁的老人有点与众不同,他会做饭,会洗衣,有许多点子,把家里和别人的几个留守孩子管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9.
位朋友,家境殷实,对家中的老人也很孝顺。吃穿用住样样好,平时还给老人相当数量的零花钱。可家里八十高寿的老奶奶却很节俭:吃剩的一点菜舍不得倒掉,下餐热了又吃;旧衣服补了再补,新衣服却藏在箱底;把扔进垃圾桶里的饮料罐、厚纸袋等捡回家,说可以卖钱。为着这些...  相似文献   

10.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11.
王瀛 《当代老年》2010,(5):30-31
一群退休老人,在家里,他(她)们是爷爷奶奶,退休前,他们是行政职员、教师、绿化工人、司机、自由职业者……他们中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缘于一份对于音乐的热爱,他们聚在一起,从零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12.
阿峻 《老人世界》2013,(8):10-12
这是一个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故事。陈怀军老人今年73岁,家住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西村。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都填不饱肚子,陈怀军全家也不例外。当时的陈怀军才22岁,虽在当地合作社上班,但家里也是上顿不接下顿,年过半百的父母饿得浑身浮肿,姐姐也病恹恹的。  相似文献   

13.
“小杨,我家的电视突然没信号了,你快来帮我看看。”前天,家住浙江省宁波市下应街道东兴社区的独居老人江娇凤,顺手拿起了独居老人志愿者结对服务卡,拨通了社工杨丽君的电话。5分钟不到,杨丽君和懂电器的同事朱广宏出现在江阿姨家里。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闭路电视连接线松了,很快江阿姨家的电视有了信号。  相似文献   

14.
老人院如同一个大社区,按老人自理状况分为七个养老区,每个区所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自理程度都是不同的。比如,颐养区、明心区老人的身体状况总体较好,活动能力强,而另一些非自理区的老人,如住院老人、痴呆老人、视障老人等,由于身体条件差,他们活动的范围和能力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5.
吴强 《老年世界》2008,(22):18-18
几年前,退休的父亲在家成天除了读书看报、钓钓鱼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活动了。而在农村辛劳了一生的母亲除了操持家里的一日三餐外,更是百无聊赖。我和妻子上班、孩子上学后,两位老人守着空荡荡的家。时间久了,精神头儿也差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子女不在身边、因婆媳关系不睦,因无儿无女、因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一些老人打破。一些老人开始步出家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迁居扶养人家里、孤身再婚者则搬进再婚伴侣的家中。下边结合审判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距离春节还有一周时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空巢老人邵玲珠的家已经窗明几净,挂起了大红灯笼。“今年我用上了‘电子保姆’,解决了家里的卫生问题,也能安安心心过一个干净、喜庆的新年了。”邵玲珠说。  相似文献   

18.
目前,“空巢”老人不少,这些老人,一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在空荡荡的家中,很容易发生危险。而如果有佶息保姆”,可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求救信号,得到及时援助。  相似文献   

19.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则描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公益广告:老人什么都记不住了,谁都不认识了,但在某一天儿子将其带出去聚餐时,餐后看到餐桌上剩了几个饺子,老人直接用手抓起饺子准备收到口袋里。当儿子尴尬地阻止老人的“丢人’行为时,老人口里清晰地嘟嚷出一句话:“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在这种场景下,虽然儿子在众人面前显得非常尴尬,但这种在老人所剩无几的记忆中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爱,却让人动容不已。类似这样的残存记忆中的爱的例子,许多人也许只是在电视上看过,但在我们的服务过程中却不乏这样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久病床前,痛苦的除了生病.的老人之外,还有老人的老伴、儿女,他们被照顾老人的重任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休息、旅游,出个差都要精打细算好时间。从今年5月起,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推出一项名为“喘息服务”的项目,通过将老人接到养老福利机构或派人上门,进行临时性的照顾,由此让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歇息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