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在盐铁手工业问题上所实行的政策,经过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西汉初是自由经营,汉武帝后是官营专卖,东汉则实行政府征税政策.自此以后,由政府向私营盐铁手工业者征收盐铁税政策固定下来,成为汉代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由于汉代盐铁政策对以后各朝代盐铁政策有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对汉代盐铁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抑商政策下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迁的一生主要处在汉代文景之治以后、武帝当政时期。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国营,酒类专卖,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等抑商措施,使商业(包括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阻遏。司马迁反对汉武帝的经济统制政策,在理论上与经济上的干涉主义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解决财政危机实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一系列经济措施。昭帝时期,中央召开了盐铁会议,以桑弘羊为代表的维持派与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反对派展开了论辩。其两者实质是春秋战国以来“放任”与“干预”两种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争论的继续,并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公元前81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会上,以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御史、丞相等为另一方,就西汉武帝一朝的内外政策之得失,特别是就“事四夷”战争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官营经济这两大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后来,桓宽把会议纪要整理成了《盐铁论》一书。后世,许多学者把这场辩论归之为“义利之争”,说它是“儒法之争”的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5.
<正> 西汉盐铁会议因涉及官营专卖、朝野分歧等敏感问题,加之稍作引伸,即易于成为“争权”、“路线”或“儒法”种种“斗争”话题,作为类比或影射服务于各种“运动”,故而长期遭到曲解,并影响到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在逐步廓清禁忌的今天,才有可能为这次创造性的、意味深长的政治对话正名,替封建时代敢讲真话,为民请命的贤良文学辩诬,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明代引茶制度初论——明代茶法研究之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资五谷以为食,所以下食者盐,而消食者茶也”。茶是我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随着茶业的发展和饮茶风尚的普及,中唐以降,茶叶被纳入了封建国家禁榷专卖的轨道,茶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经过宋元的发展,至明代渐臻完备,“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茶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茶有批验所”。明茶法有三:曰官茶、商茶、贡茶。仅就商茶之法(商专卖体制下的茶叶流通政策)而言,则又包括引茶和开中两种制度,而以引法为基本特征。关于开中茶法,笔者已有专论,这里仅就引茶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制盐的手工业盐铁专卖,为汉武帝时主要经济政策之一。盐在武帝以前情况;及武帝专卖以后情况。盐法在武帝未专卖以前,约分三类:一、是包商制。“史记货殖传”所记程郑、宛孔氏、曹邴氏、郭纵、蜀卓氏、均以煮盐冶铁致富是也。(包商制的说明,详我所写的盐铁及其他采矿。见历史研究五五年六期。)二、是西汉王国自办制。“汉书吴王濞传”云:“东煑海水为盐、国用富饶。”潍县郭氏所藏齐地出土封泥,有“琅玡左盐”封泥。(郭氏各封泥现均藏北京大学历史系,)西安又出土有“玡左盐印。”玡为琅玡省文。上述封泥及汉印,皆为西汉初期齐悼惠王或齐哀王时物、是吴齐二国设盐官自办之证。三是汉廷自办制。“封泥考略”卷四、四十八页,有“楗盐左丞”封泥。楗为郡在西汉无王国,吴氏所藏封泥,又皆为西汉初中期物,是汉廷设盐官自办之证。当由治粟内史掌管,(即武帝时大司农,)后二类已开专卖的先声。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井田的剥削方式呢?《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说:“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农民种井田要“贡赋”。《国语。齐语》说:“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对曰:‘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把“相地而衰征”与“井田畴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井田”也要“相地而衰征”。韦昭注“相地而衰征”云:“相,视也;差,衰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  相似文献   

9.
论《管子·轻重》抑商贾及其君主专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轻重》从人性好利论出发,分析了利益集中体现的场所——市场对治国的作用,并得出商贾与君主专制对立的结论,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打击商贾的措施,包括:垄断货币、盐铁专营、官营商业、排斥商贾对农民的盘剥乃至用政治强权直接剥夺他们的财富等等;其抑商贾思想集中体现了君主专制主义的实质,并最终破坏了市场。《管子·轻重》长期受到重视的原因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汉代史官称太史令,亦称太史公。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他自称太史公,又把自己的著作称为《太史公书》。(后世习称《史记》)因此,后人一直把《史记》中的“太史公曰”部分,看作是司马迁对史事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租秦征收租赋的标准是什么?杜佑、马端临皆言“舍地而税人”。有的同志认为秦“田租的征收办法,是以一户(五口之家)有田百亩的假设,而按人户征收的”。其实,秦的赋税制度是既“税人”而又未尝“舍地”。一部分按人户征收,若户赋之类。而田租刍稿则是按四亩征收的。这可从如下事实看出。第一、出土秦律《法律答问》指出:已经向农民收了租,不报,叫做“匿田”:“弗徭使,弗令出户赋”,叫做“匿  相似文献   

12.
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郝树声盐铁钱专营是秦汉时期的一项重要国策。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地处西方的秦国就对盐铁实行了国营专卖,所谓“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用不竭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吏致仕亦即官吏退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云:“退而致仕”。何休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又据《礼记·曲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致事亦即致仕。这是官吏致仕年龄最早记录。汉代官吏致仕渐成一整套人事行政制度。由大夫七十致仕推广到除皇帝而外的所有百官七十致仕。据《资治通鉴·汉纪》曰;“丞相(韦)贤以老病乞骸骨—…·。丞相致仕自贤始。”《白虎通义》又说:汉代官吏七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可见,此时,官吏七十致仕已成定制。  相似文献   

14.
西汉在中国经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以各种经济转型为标志,传统经济制度正式确立.西汉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为: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铼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卜式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忠心爱国 ,经历独特的货殖家 ,他善于经营 ,家资殷实 ,因屡以家财捐资政府 ,深得汉武帝赏识 ,从而入仕 ,不断加官进爵。又因反对盐铁专卖 ,指陈时弊 ,而遭贬绌。纵观卜式的宦海浮沉 ,都与汉武帝推行的几项政治经济政策有关密切关系。一、卜式与算缗及告缗卜式为汉武帝时期河南郡人 ,自幼“以田畜为事”[1] (P2 62 4) 。他为人忠厚勤勉 ,双亲死后独自抚养少弟 ,到少弟壮年时 ,才分家。由于他善于经营 ,分家后“独取畜养百余” ,“入山牧 ,十余年 ,羊致千余头 ,买田宅”[1] (P2 62 4) 。“西汉羊价 ,见于居延汉简 ,每头…  相似文献   

16.
周国林同志《曹魏“亩收租四升”辨误》一文,认为曹魏建安九年租调令中“亩收租四升”应为“亩收租四斗”之误。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提出两个问题,以就教于周同志及大方。第一个问题,曹魏田税与汉代田税是何关系? 我以为,曹魏“亩收租四升”与汉代“三十税一”制是因袭关系。汉“三十税一”制产生于西汉景帝时期,当时的税额,按西汉前期“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计,每亩收3升强(《汉书·食货志》)。过去史家多看作是个变量,  相似文献   

17.
四、诡名子户诡名子户是将一户的财产分成若干户,以降低户等。宋英宗时,赵尚宽任唐州知州,“招诱民户开荒田”,其中“兄弟父子重复诡名者四百余户”。(1)宋神宗时,沈括说:“两浙州县民多以田产诡立户名,分减雇饯、夫役,冒请常平钱斛及私贩禁盐。”(2)刘谊说:“差役以版籍为宗,版籍以税钱为宗。避差科者,或隐寄税钱,诡名以就下等。”(3)这三条记载并未使用诡名子户一词,而究其内容,实际上即是指分散财产,“诡立户名”,“以就下等”。南宋绍兴五年(1135),臣僚上奏:“兼并隐寄之家与乡村保正、乡司通同作弊,隐落  相似文献   

18.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三首如下: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目前在解释此诗时,对于“不论盐铁不筹河”一句,我认为有一种释意是不正确的。一九六三年出版的《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门化一九五五级《近代诗选》小组选注)说: 不论盐铁,指不讲求盐铁生产之利;不筹河,指不治理黄河水利。二句大意是说,清王朝既不讲求盐铁生产,也不计划兴修黄河水利,赋税来源只依靠东南诸省。  相似文献   

19.
西汉是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时期.自战国起,传统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开始孕育.至西汉中期,各种经济转型相继完成,包括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特征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以"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为内容的租佃制成为最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上林三官钱"为法币的五铢钱开始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并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货币形制;盐铁官营、酒榷、均输以及平准等成为最主要的工商经营方式.西汉经济转型之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20.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