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对生命意义的不断追问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构建了早期儒家的生命观体系。他重视生命,确定了修养仁德的人生追求方向,确立了杀身成仁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努力获得精神不朽。孔子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薇 《河北学刊》2012,32(4):168-172
心是钱穆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钱穆从心与身、心与灵魂、心与物、人心与他心、古人心与今人心等多层次、多角度对心体重新进行了培育与疏释。他从心出发,剖析人生、生死、魂灵、性命、意义诸问题,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和通透而不失坚实的论述重新立心,并追问心之境界。  相似文献   

3.
后敬畏生命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敬畏生命观是在对阿尔贝特-施韦泽提出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进行深度阐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指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体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以敬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为价值评判原则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一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强调生命至高无上性,敬畏一切生命体生命,提倡人的生命优先性,引领人们关爱自然、关爱人类、关爱社会,树立生态和谐观、社会和谐观和文化和谐观,从而提升人类的世界观层次,完善当代生态伦理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罗汝芳作为明代泰州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生命哲学在阳明后学中别具一格。他以阳明心学为本,纳佛道思想为己用,以"赤子之心"替代阳明的良知本体,追求"万物一体之仁"的生命境界。研究罗汝芳的生命观,不仅仅是对心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对把握心学走向有重要意义,更在于能够借此为解决现代人的生存焦虑提供理论借鉴,为当今社会进行生命教育提供学理启示与实践导引。  相似文献   

5.
钱穆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进化论者。由钱穆创发的三大范畴“人文演进”、“文化生命”、“协调动进”,已然构成一完整的有进化意义与现代价值取向的历史文化观。在现代新儒学中,它向人们昭示只有动态的、协调的并且以合于自然为原则的人文社会历史演进,才具有文明持续不断的“常道”之价值。钱穆预言:人文之最高演进,即是自然之最高可能。人文演进观还展显出钱穆作为文化进化论者所已具有的超越的“世界史”眼光,钱穆极为肯认的“人文化成天下”,就是在文明大势的演进过程中实现的。将钱穆视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论调,应在新的历史背景中透视钱穆全部文献而重新改写。  相似文献   

6.
性格懦弱的吴梅村,在明清易鼎之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仕清,这是由其珍视生命的生命观所决定的。此后这一抉择便带给他无尽的痛苦,故在其后半生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用全部生命力量来忏悔的信息,由此,可以清晰地感知吴梅村其人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7.
全球困境的人文文化因素分析与大生命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自我身心的不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缺乏整体合融的大生命观是造成目前全球困境的重要文化原因。并探讨性地指出:凡具有时空过程的皆为生命,生命具有普遍性、相似性和整体合融性的特点。新型人类文化精神应以这种生命观为核心,可能在对社会全方位的调整之中引导人类走出目前全球困境的迷宫。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肥沃土壤,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复杂性、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人类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并将有力助推美丽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赵建军 《河北学刊》2012,32(2):49-55
钱穆对人文主义有系统的学术观建构,并以其生命实践印证着自己对人文主义的独特理解。在钱穆的人文主义思想构成中,"存"与"续"的意识由传统文化层面的信仰、伦理和知性自觉,辩证地贯穿于日常的生命实践活动之中。这使得钱穆的人文主义显示出迥异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品格:它不是以发掘个人感性、理性的价值驱力及公共性文明机制为其思想原创的基点,而是力求使个体与社会在纳入一种文化的统绪中,实现文明的价值增殖和外延扩张。钱穆的人文主义是超越学术个性的历史主义与超越历史境遇的生命哲学的统一,是博大淳厚的民族精神与个体生命实践的统一。这种人文主义在内涵上具有较鲜明的儒学人文主义特质,但在内在机理上,它超越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观念,而呈现为面对另外空间视域而求取文化"存续"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人具有双重生命 :种生命和类生命。种生命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类生命则为人所独有。只有从人的双重生命观出发 ,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性 ,理解人之为人、人区别于他物 ,特别是区别于动物的那种特殊的本质和奥秘。坚持人的双重生命观 ,对于指导、推动人的现实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生命观的形成,既有来自其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来自思想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沈从文的生命观看起来类似于一种湘西乡下人的"人生哲学",实则具有极其复杂的内涵,显示出来自中西生命思想的综合性影响.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构成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道家自然哲学生命观及西方现代生命哲学都具有深层的精神联系,并通过其创作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的新价值取向,立足生命教育,改善大学生生命观,引导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意义,改善生命态度,创造生命价值。在此立足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研究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对大学生生命观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生命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创办和执掌新亚书院的过程中,钱穆注重人格教育、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提倡通识教育,提出了行政制度化、课程学术化、生活艺术化等方针。新亚精神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但都贯穿着钱穆弘扬中国文化的宏愿。  相似文献   

14.
李艳 《阴山学刊》2010,(5):56-59
钱穆以历史和国学为径,阐发出了独特、精微的传统美学与艺术精神:贵族文化与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早期艺术与审美的一个视角;抽离现实,存神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欣赏与刺激——人生的艺术化生存;园亭化和复式化与堡垒化和单式化——中西艺术之差异。钱穆思想的美学之维为拓宽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路径和思路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杨 《云梦学刊》2001,22(1):64-65
从阿城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品展示的宇宙自然观和生命观都包孕着传统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17.
在郭店楚简问世之前,钱穆已经发现先秦与后儒性情观的不同,构造了一种以“情感”为中心的性情观。然而,碍于思想体系的融合性,他从历史维度造就的这种性情观往往得不到学界的重视。从哲学视域切入,我们发现,钱穆的性情观呈现为“性中含欲、情”的静态内涵和“由性生欲,由欲转情”的动态关系。在人生界中,性与情其实处于同一个层次。这就消解了其形上、形下的区分,其实是将“性—情”的对立转换成了“情—欲”的对立。在钱穆看来,只有与物相接,才能产生好恶,进而由性生欲,由欲转情,产生道德。性、情被拉入人生界之中,蒙上了一层经验实然的“面纱”,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超越与现实的间隙。然而,钱穆将性看作出于自然成为性能,将情看作情实和情感,实际上混淆了性、情的自然性和道德性。因此,性善和道德的绝对性就成了问题。自然与道德的张力,同时也呈现出钱穆性情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宋雪玲 《殷都学刊》2011,32(1):48-51
本文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庄子的生命观,认为《庄子》一书,主要描绘了人处在世间典型的双重存在特征,即无休止地在现实生命与精神生命里徘徊,这也成为庄子生命观的精神基点。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人在世间的处人与自处之道。庄子对人世间苦痛的感受和他对精神自由的崇尚都因比一般人更深沉而具有了"原型"意义,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生命观是立足于现实的人的需求和发展,以其独特的方式一以贯之地关注和回答着人的生命的本质、价值及意义实现过程,且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体思想体系之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以自身内在逻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一览无余地揭开了西方非理性生命哲学的家族漫画,在生命本质论、生命过程论以及生命价值论这三重维度上均实现了对西方生命哲学的实质性超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生命观的理论活力、实践意蕴和时代价值,进而指导人们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之维中现实地安身立命于世。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量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对生命不敬和漠视的现象,生命观扭曲和错误是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大学生生命观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不良的家庭关系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人文教育不足和技术教育至上的学校教育环境;市场化和功利化的社会环境。需要从优化以上三个环境入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