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已有的生态维护都是从具体文化出发所做出的。生态安全是一个文化概念,不同文化规约下的不同民族对生态理念内涵的界定也因文化而异。以至于我们今天从事生态人类学研究,也需从具体民族入手,对其传统生态知识进行发掘与整理,激发各族人民对自己拥有的传统知识的自信,不断地提升该区域生态知识技能,充分地发挥该区域各民族生态知识价值,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高效利用与精心维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认真展开对这些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都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因此,为了保护人们收集和发现的文化遗产,各个地方都十分注重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向公众展示文物的机构,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通过博物馆中的藏品,人们能对一个地方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全面的了解,所以,认真展开对博物馆展示理念的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历史文化名城结合起来对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进行展示,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据说,佛曾告诫信众,如果一座房屋着了火,我们不应坐而论道地讨论如何灭火,而应立刻进行营救。如今,人类所共同栖居的住所--地球,无疑正遭受一场“大火”。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发现,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正在被急遽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所撕裂,全球化已经将人类带入一个令人混乱的快速变迁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我们的文明化进程折磨得千疮百孔,但它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柏贵喜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集中关注人类普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与利用问题,为对抗“全球化逻辑”而贡献力量。该书以土家族传统知识为个案,结合土家族的历史背景,将文化视为资源,研究在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的过程中,土家族传统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传统知识是什么、它与现代知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这一系列令人焦灼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文化热潮与互联网的兴起形成巨大的文化市场需求,而优秀传统文化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业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都导致了优秀传统文化市场发展愈发艰难。本文结合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社会上"重物质而轻文化"的现象,让人们明白文化的重要性,从而珍重我们自身民族的璀璨文化,坚持传承与弘扬富有社会正能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面临着相当严重的问题,《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对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都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为此,我国应根据民族传统知识的特征,制定和完善保护民族传统知识的国内法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保护目的、权利主体和客体、内容、期限、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进而有力地保护与促进民族传统知识的正常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的保护攸关公共福祉,应该主要纳入行政法规约之下;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政法都必须齐头跟进紧密配合,构成完整的保护民族文化的法治网络,才可以给予民族文化保护以应有的关怀;民族文化保护的行政法关怀应注意在管理与保护的主体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公共行政主体、在行政权力的行使方面应主要依靠相对人合作、在行政活动的具体方式方面应多采取柔性方式、在行政理念方面应树立并践行积极保护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于卓 《民族学刊》2020,11(4):43-51, 127-128
对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已有研究多将其置于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等视域之下,探讨其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视角,即从藏戏人的知识结构梳理总结传统藏戏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提出新时代藏戏人应同时具备地方性知识和新知识,传统藏戏的现代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得了新知识同时又利用了民族文化资源的藏戏人促使传统藏戏产生了新的结构,具备了新的功能。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藏戏的文化变迁,关注藏戏人怎么自发地通过组成“蜂窝”的方式,能动地去发展,而不是把它看作弱者,一直需要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传统藏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人类学理论方法,对在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极富功利色彩的民居灵物进行与之有结构性关联的少数民族宇宙观、宗教仪式禁忌和空间象征几个范畴的解读,以阐释民居灵物所蕴含的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时与之相关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策略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上古岁时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 ,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 ,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 ,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遗产的两种重要类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从形态学视闽确立的两个概念.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特殊情境中两者具有尤为密切的联系,前者作为后者"生态场"的意义被空前突显,其中以物质文化遗产为展示空间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文化空间"最具典型意义.如今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大力推进时,唯有依循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在尊重两种文化遗产各自特性和保护规律的前提下,将两种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才能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族群与族群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有关族群和族群性的概念多种多样。族群与民族均来源于西方,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分的。在对族群的研究中,族群认同被视为一个主要的内容,族群认同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来,文化是维持族群边界的基础。关于族群关系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同化理论、文化多元理论、生物学的理论、人文 生态理论、权力和分层理论及整合的族群关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族群与民族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族群概念的引入和使用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族群概念的界定是多义的 ,有的强调族群的内涵 ,有的强调族群的边界 ,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但简明准确的界定可以概括为“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 ,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族群与民族的区别是 :(1)从性质上看 ,族群强调的是文化性 ,而民族强调的是政治性 ;(2 )从社会效果上看 ,族群显现的是学术性 ,而民族显现的是法律性 ;(3)从使用范围上看 ,族群概念的使用十分宽泛 ,而民族概念的使用则比较狭小。族群与民族的联系是 :族群可能是一个民族 ,也可能不是一个民族 ;而民族不仅可以称为族群 ,还可以包括若干不同的族群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和今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亚洲来看 ,日本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文章综述了日本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过程和诸多立法及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Crimea – specifically, the moderation effects of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on interrelations between conflict indicators and readiness for conflict or compromise for two ethnic minorities in Crimea. Based on a survey in the Crimea, results show that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ethnic identity, ethnocentrism and economic deprivation on individual conflict behaviour. Research show that civic concept of national identity significantly reduces readiness for conflict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The position of a minority within the nation regulates impact of ethnic and multicultural concepts on readiness to fight with other groups.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扶贫的一个革命老区县,其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道情皮影"红火不衰,足显其"文化遗产"的不菲.物质极度贫困,又何以保存、传承了传统民间文化的丰富?本文据近年数次田野工作,对所观察到的这一"事象"的生态与文化植被、生存与生活态度、神灵与人的谋略和智慧等,思考、描述,期以引发今天的我们对民俗学与人类学某些问题的联想,以挖掘一种深远意义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