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皖北薛村为个案,以农村妇女交往互动的圈子为研究对象,描述了薛村妇女交往的主要形式以及互动圈子的具体特征,并对制约妇女交往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留守妇女的存在,使得妇女的交往互动成为闲暇的主要活动方式,交往圈子的构成既有传统的基于亲缘关系的家门圈子,也有现代性的趣缘群体。由于传统与现代性交融的乡村转型特征,使得农村妇女交往互动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传统向现代性过渡之中,现代性的互动方式日益开始取代传统互动特征,这样就兴起了一个以妇女个人为本位的并不稳固的交往圈子。而如何在日益理性化的农村中构建村庄妇女的良性交往和互动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家庭与村庄核心功能变迁的框架,解释农村妇女在家庭空间中的主导性权力及在村庄中的边缘性地位。随着家庭核心功能由生产功能向生活功能转变,妇女对家庭的劳动、情感及关系网络建构的贡献,凸显了她们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婚姻市场的失衡更抬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村庄生产功能的限制,与男性相比妇女劣势明显。同时因缺乏主体性及污名化的形象,使妇女处于边缘地位。因此,现阶段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不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应关注到家庭与村庄功能的客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领域的日趋扩展,特别是实行双休日后居民闲暇消费时间的增多,闲暇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充分合理地、科学地利用闲暇消费时间,提高居民的闲暇消费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闲暇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标志 闲暇消费就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各种消费活动。闲暇消费质与量的水平,是反映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居民的“吃好、  相似文献   

4.
"自由时间"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在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中,艺术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艺术生产包括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生产与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生产;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存在于"必要时间"中的艺术就成为存在于"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剥夺艺术"自由生产的时间"而把艺术纳入"必要时间"、"自由消费时间",乃是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对抗性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发展马克思"自由时间"论美学,在新的消费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穆斯林社会,朝觐为妇女的身份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场域。通过朝觐前、中、后的仪式活动和心路历程,穆斯林妇女由"朝觐者"成为"哈吉",她们在完满功课、完善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变化与秩序:基于河北H村社会舆论中性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和妯娌关系是妇女在家庭和村庄层面中最重要的三种社会关系,这三种社会关系中性别规范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可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某些变革,但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婚姻关系、婆媳关系和妯娌关系中的性别因素如何变化,这三种关系赖以存在的根基——"父系、父权、夫居"的性别权力结构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我国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和组织意愿都明显提高,但参与意愿还相对偏低。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城乡、社会保障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活动设施等因素对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中所演化出来的经营型治理逐渐成为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村庄治理中的一种有效模式。以关中西部一个村庄的个案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经济-政治二维视角出发探析了经营型治理的基本特征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治理所演化的逻辑转向。研究发现,村庄治理中的人才带动、公司化运作、国家政策的事中支持和针对乡村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转向共同形塑经营型治理的村庄治理格局。这种经营型治理对中国的乡村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经济型能人成为村庄的治理主体,经济型治理手段成为村庄的治理方式,经济与政治的互相嵌入成为村庄治理的机制,村庄经济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消费异化的社会:人所创造的世界反过来成为人的主宰者,商品的使用价值被遮蔽,消费从手段变成目的,人们对商品的原理日趋陌生,人们的闲暇时光也因为消费异化而失去了充满意义的、创造性的体验,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为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也处于具有"市场倾向"的异化状态;消费异化还带来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以及人类的真爱迷茫和幸福的丧失。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资本增殖、价值缺位、生产延伸和欲望失控,是造成这种消费异化的主要原因。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借鉴弗洛姆批判消费异化的相关意见,树立"重生存"的生存方式,建立生态消费的新模式,注重精神健康的实际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消费需求,真正做到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消费回归"为人"宗旨,以促进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日渐重塑着传统的村庄治理模式,经济能人治村成为乡土政治的新情境。经济能人治村在盘活农村经济、助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村庄政治参与的失衡。以类差序格局的分析视角介入,可发现经济能人、非治理能人、普通村民在村庄权力秩序上形成了典型的"差序格局",并由此导致普通村民在村庄政治运作的选举过程、治理阶段、利益分配中日趋显出边缘化的倾向,这与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经济能人治村模式及村庄治理主体实力差异等都有一定的关系。要确保经济能人治村情境下普通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从村民自治制度优化、能人治村模式完善、治理主体素质培育等方面寻求"破题"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闲暇普遍地被误解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活动,从而出现了闲暇观念深刻的异化,观念的错位带来个人生活的不幸和人类文明的瓦解。闲暇观的异化根源于近代以来西方的世界观、人生观。东亚传统的世界观能够为现代人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提供人生视角。人是内在于"真我"的存在,人生的终极目的在于领悟和喜欢这个"真我",创造性的闲暇生活也就意味着以"修行"和"乐道"来充实个人的闲暇时光。人类应该实现从劳动的世界到修行的世界、从消费的世界到乐道的世界的转换。在近代文明成就和在东亚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当人类学会享受创造性的闲暇生活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协调各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性闲暇生活状况——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资料,从福建女性拥有的闲暇时间的多寡、闲暇活动的丰富程度以及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来考察福建女性的闲暇生活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女性闲暇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福建省女性闲暇生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改善女性闲暇生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闲暇消费     
本文对闲暇消费的特殊性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对闲暇消费的目标取向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标准以供参考,最后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对闲暇消费的实际应用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出外务工男性越来越多,在农村中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妇女,她们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立足这个群体的经济状况、婚姻家庭和精神生活,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其现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进行分析,指出其闲暇观与其幸福观紧密相连,从闲暇与幸福、闲暇与节制、闲暇与财富、闲暇与教育、闲暇与消遣等多重关系中凸显出来,表现为一种自足的、节制的、符合适度原则的沉思活动,认为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对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闲暇幸福的生活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社会日益严重的阶层分化与农民经济分化有关,但高度的经济分化并不必然产生阶层分化。发生在熟人社会场域中的农民分化受到村庄社会整合机制的作用,形成了村庄社会的低度分化。村庄社会整合机制体现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结构,为村民提供情感认同与价值规范;以集体经济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基础,强化村庄治理的公共性与村民的利益关联;以公共生活为载体的媒介机制,为村民提供价值再生产空间,形塑互助合作的阶层关系;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制度基础,通过对个体的行为约束维护村庄公共秩序。村庄社会整合的四重机制通过维护村庄公共性弱化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与区别,重塑了一个稳定有序且有活力的熟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两湖平原的乡村混混群体,已经脱离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约束,反过来对村庄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村内混混逐渐取代传统型"头面人物",成为村庄中"最有面子的人";混混在村庄内部与熟人相处时,不再遵循传统的人情和面子原则,为了利益而不断走极端,动用暴力和暴力威胁;乡村混混的暴力和暴力威胁,也日渐嵌入村民与人相处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乃至改变村庄内部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表明,熟人社会中的乡土逻辑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第二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论述了妇女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揭示了妇女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传统中国汉文化区乡村社会,老一辈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曾给出一系列经典概括,如村民重视祖荫、"差序"的社会结合模式,以及以伦理为本位的村庄道德秩序。文章试图进一步揭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差序"的社会结合理想模式下更多丰富而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本文所呈现的是除文化机制和权力机制之外,"差序"社会结合的内部动态关系,如纵向的分家与继替、横向的"类"与"推",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主要是依靠以"伦常"为核心的道德机制造就的"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广西城镇青年生活方式与消费观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城镇青年的消费具有适度超前、注重物美价廉、敢于借贷消费、了解商品途径众多、信息消费的主力军等特点;他们的闲暇生活主要以娱乐和学习为主,周末亲近家庭甚于亲近社会;他们以“真诚相待”为交友原则,网络社交方兴未艾;人生追求幸福与事业有成,主要通过“努力工作”改变不如意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