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尽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会一再出现旋涡和逆流,但是,“社会总是前进的,前进是个总的趋势,发展是个总的趋势。”任何人,任何社会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真正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胡绳晚年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他认为:20世纪的历史经验,并不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灭亡,但的确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改革;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达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水平,然后才能转入社会主义的说法,是对社会主义的嘲弄;人类如果以21、22、23三个世纪大体上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程,这在人类历史年表上不算太慢;人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人不会在21世纪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3.
周总理十分关怀各兄弟民族的繁荣发展,他老人家在《讲话》中指出:“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的很多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要去掉这些不利于民族繁荣的条件……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比任何制度都优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有民族繁荣”,我们西藏发展的历史证明,总理的讲话非常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各民族带来繁荣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土地上扎下根。它初步显示了的优越性,证明社会主义是符合全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今天需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把握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研究它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既可以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限度内的不同发展水平上,也习以首先在一个国家而不是同时在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这两点,历史已经作出了证明,列宁也对此作了肯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许多多复杂的问题。国际上,资产阶级政客,叫嚣什么要利用“和平过渡”的方式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一九五六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在全国基本确立起来。这种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日益发展着的生产力是基本上相适应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动事实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是,我们的经济基础还不稳固,社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定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个论断明确地肯定了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但是,在肃清“四人帮”流毒,正本清源,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中,理论界却出现了一种认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是“农业社会主义”的论调,言外之意是:我国人民奋斗几十年建立的却是一个农业社会主义制度。由于这是一个关系执政党性质和我国社  相似文献   

8.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之科学含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经得住实践检验,获得新的证明,并使自己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应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主线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70多年”,是纵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苏东剧变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横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们是“命运共同体”,党兴,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  相似文献   

9.
考茨基在1919年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提出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背叛,十月革命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无法存活,由此质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同时,1991年苏联的解体再次给持"社会主义早产论"者以借口来攻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实践证明,十月革命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此后苏联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以鲜活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早产论"的荒谬.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核心的思想蜕变.中国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作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 ,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在总结经验、反思历史的基础上 ,既立足现实 ,又关照理想 ,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了全面、科学的回答 ,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从制度安排、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合理的维度和现实的空间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实现了契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种种变化,如资本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三大差别的消失,都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主张的资本主义的母体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内部不断增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物质条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种制度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体思想经历了由形成到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后,先后形成了红旗思想和先军政治及金正恩新时期思想.在主体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式社会主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朝鲜式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便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制度优势又称制度优越性、制度自信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教育是个老话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结果,另一方面为制度优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理论自信培育制度自信,将理直和气壮统一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在“四史”教育中坚定历史自信,感悟制度优势;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以“中国之治”伟大成就印证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价值;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标识,在比较中确证制度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杨相琴 《南都学坛》2000,20(4):88-90
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制度的关系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展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初级阶段的展现程度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生命力曾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严重威胁,一个时期以来,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受挫折。究其原因,在于经济上的失败,进一步说,在于具有细技未节修补性质的经济体制的失败,中国改革的成功强有力地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不断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而最终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教训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振兴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表明它有生命力,恰好表明它正在靠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体系受挫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曲折.这种曲折性不能代替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苏联解体及其后果和中国的发展证明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不等于社会主义完美无缺,它必须在斗争和改革中巩固、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把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 ,又不能在“现代社会主义”的旗号下随意抛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本质区别 ,但它们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机制方面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处理好这些共同性与各自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的精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擎柱之一,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本文从邓小平同志思考、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入手,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相统一的原则,说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整体观,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涵义.文章进而探讨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内涵,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内含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地位和特有本质.  相似文献   

20.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总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逐步建立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前一段时期,人们对民主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民主,政治制度比我们好,说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议会制”、“多党制”等比我们强。这些错误论点,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尤其在一些青年学生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本文仅就民主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民主与法制等问题谈几点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