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静波  厉伟 《科学咨询》2007,(23):22-22
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从创新型科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都需要从学校教育、人才自身、产学研一体和开放式培养的多元化途径来实现,而这又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保障.  相似文献   

2.
刘慧芳 《秘书之友》2008,(11):11-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鲜明地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的确,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质和量两方面创造人力资本,主体包括对人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人力资本投入的政策体系与制度保证、社会以及各类机构(包括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科技人才,即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设法留住他们,避免流失到海外或非科技部门,同时想方设法吸引外来科技人才。当今国家科技人才开发竞争的焦点正在于此。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但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质量方面存在高低差别。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资本、产品和人才全球大流动的时代里,留得住和吸引得来人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要以创新型人才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就是要抓住关键所在,以创新型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5.
刘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1,(31):158-158
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创新型国家这一概念,并且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建设创新型政府,而建设创新型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新加坡政府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科技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支持重要领域、重视科教事业,引进精英人才、建设基础实施,优化研发环境、全球布局投资,主攻科技开发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建成了著名的创新型国家。这些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初级阶段的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推动产学研工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通过与地方(企业)共建载体和平台等联合建设机制,创新产学研管理和合作模式,彰显高校科技合作的优势,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切实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构建起科技创新的人文基础和社会环境。所谓创新型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市发展由资本、资源驱动向以技术和创新驱动转变,在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贡献率、发明专利、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达到创新型国家对一个城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推行创造技法培训,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过完善人才发展与激励机制,塑造员工的雹4新行为习惯。国有企业在推行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为创新知识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发展对于拥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才的储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又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如何通过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做贡献,这是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咨询》2006,(17):9-1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地论述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提出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竞争逐渐转变为科技人才的竞争,因此研究好科技人才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根据辽宁省近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辽宁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与GDP总量的关系。研究表明:政府科技经费筹集总额、科技机构建设情况、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与GDP总量成正相关关系;比较而言,政府科技经费筹集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核心提示: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构建起科技创新的人文基础和社会环境.所谓创新型城市,就是要实现城市发展由资本、资源驱动向以技术和创新驱动转变,在全社会科技投入、科技贡献率、发明专利、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达到创新型国家对一个城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上月回眸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在京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据《人民日报》2006年6月6日讯)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召开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5日在京召开。贺国强在会上强调,要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结工作,努力把成功实践上升为对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45):26-2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在创新园区的实践上。江苏和安徽两省走在了前面,率先出台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把它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化和地方化。为此,各地区纷纷把创建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以城市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城市创新系统理论进行归纳和梳理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真正国力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制造力的竞争了。真正的强国,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就是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正逐步取代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提升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河南省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必然选择。带着对河南省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诸多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郭民生同志。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带动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  相似文献   

20.
李捷 《决策探索》2013,(4):25-26
党中央确定,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未来8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要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就必须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保障、引领作用,以将河南建成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密集的创新高地,建成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