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美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的思想学说和文学作品中,自然主义是他习惯表现的主题。他的自然主义观被认为是美国文学与哲学的一大思想源泉,涉及对自然的生态认识、自然理性以及超验主义等内涵。他以不同于中世纪宗教视角的生态眼光审视着自然的本质,提出自然理性与超验主义来重新建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灵魂的纯净。  相似文献   

2.
现实环境状况的困难,导致人类的思维路径一方面以问题导向实际面对生态困境,另一方面以形而上学的反思省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作为。立足环境哲学这个范畴,生态文化之自觉需要回归价值、道德与意义的思辨。从自然、地理、社会与文化的不同层面,对生态文化自觉进行环境哲学的概念阐释,是建构生态文化自觉之理念认识的重要桥梁。以生态文化自觉切入人类在当代社会的环境状况,需要对现代社会内在价值理性缺失的困境进行思考,也需要进一步对于现代性的弊端进行反思的解构。二元论哲学模式表达的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意识与物质两个实体;它导致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人与自然界相对立的层面产生了一个人类的世界与另一个自然的世界。从人类的世界看,生态文化自觉要以清醒的生态理性走出从19世纪以来现代性的迷宫。从自然的世界看,生态文化自觉不能沉迷在开发式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当中。生态文化自觉之向度表现为追寻一种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契合的框架,为未来的人类与久远的自然界找到永恒的坐标。它可从人类观念内在属性的个体自我与生态整体、主动与被动、理性与情感的几个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它需要把被人为割裂的两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在体现实质合并的连接式融合中才能塑造符合生态循环原理的稳定、协调与优化的整体世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藏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传统生态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价值维度,具体包括:生活价值——“身外的自然”的开启和拓展;方法价值——“自身的自然”的延伸和放大;精神价值——人的自我超越;负价值——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继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建设生态西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追求人文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精神内核,意味着人类社会对人、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架构的一种方向性调整;其精神价值特质体现为将人类关爱自身的思维推及到自然界其它一切物种的一种内在自觉和精神,是在承认“人是自然一部分”基础上所确立的一种自由理念,是认可“万物有灵”的一种人性善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目标,正在演绎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文精神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5.
理性的合理性维度在现代社会被埋没在理性的假象之下,理性失去了对人类生活世界的指导性作用。高兹在此意义上提出了具有现代性的理性批判——经济理性批判。经济理性批判启发的不仅是理性重新思考的必要性,而且指向了人类生存维度的理性建构,即高兹提出的生态理性。生态理性把人类理性引向生存维度,凸显了理性的现代性张力,理性不仅要顾全自身的发展,更要在自身的发展中实现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生态理性把握住了理性在生存维度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过程哲学作为一种有机论的形而上学,为人类理解、体验对象世界提供了一种思辨的、开放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全新宇宙观,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反叛现代性观念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倾向;过程哲学主张一种肌体论价值哲学观念,主张用机体和价值的概念补充我们对自然的理解,进而认为价值是心灵与自然的共通点;就时代性特质而言,过程哲学所发现并秉持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后现代文化视野中的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体现了新世纪人类生存合理性理念预设及追求中的生态觉悟和生态境界的升华,是人类对自身角色内涵失范和角色指向紊乱的理性审视与自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导下,工业化盲目发展,人类对自然无限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省和思考,寻求对策和出路,寻求拯救人类的精神资源.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正是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关注的及其宝贵的生态伦理文化.优秀文化是不能够改造的,基于优秀文化的强大的感染和渗透力,人的认识水准是能够提升的,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正依赖这种认识水准的提升.这正体现了道家生态文化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万物平等、道法自然、寡欲节用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道家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身份建构理论不主张把妇女和自然看作同类的和延续性的整体而抹杀差异,也不主张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和对自然的统治.在批判性重构女性一自然和人类-自然的关系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家努力发掘相互性自我中存在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珍视世界上不同文化和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与世界上其他生命和存在一起参加到共同生活的对话中来.由于生态女性主义能够跨越其理论疆界,吸纳其他理论的精华,因此在身份理论建构中能摆脱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的羁绊,为我们提供一种打破和质疑统治意识形态话语的人类身份和人类与非人类自然关系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是人类普遍价值追求。与当代民族多元文化自觉论不同 ,西方近代文化自觉突出地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整合 ,具有明显的形而上人本主义特征。康德哲学以深邃的批判精神 ,对科技文化自觉、宗教文化自觉、政治文化自觉、审美文化自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在扬弃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各种文化意识的同时 ,建构了近代西方文化自觉的基本价值框架 ,为近代西方建立完整文化自觉的价值体系乃至对当代西方文化自觉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自觉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非常重要.只有对生态问题的理性自觉,才能有对生态问题明确的、合理的认识,才能有生态文明的行为.生态自觉主要涉及对生态地位、作用的自觉和人的行为方式的自觉,即物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要增强生态自觉,除了提高认识之外,重要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