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敏 《快乐青春》2010,(5):13-14
有个少年,童年时失去双亲,靠哥哥辛勤演奏赚钱生活,家境十分贫寒。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  相似文献   

2.
1.凝望鸢尾花的少年 始终忘不了那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黄昏,12岁的少年跌倒在泥泞里,他朝那个他唤作父亲的男人奋力地伸出手去,可他的父亲连头都不曾回一下.雨一直下,后来,绝望的男孩终于低着头跟我走进房间,我问他叫什么,他用沙哑的嗓子说:"岚夏."  相似文献   

3.
成商 《家庭科技》2014,(10):10-11
生活就是揭去伪装的过程——这可能是张云明和吴佩结婚5年里唯一达成的高度共识。他们之间充满了细小而频繁的冲突,听听他们对彼此的"控诉"——他总是不掀起马桶圈小便;她老到处乱放自己的钱包;他总躲到厨房里抽烟;她总是不停地煲电话粥;他还在啃手指甲,多大的人了呀;那张报纸我还没看呢她就给扔了;他总是从中间挤牙膏,弄得牙膏难看死了;她老跟我抢频道不让我看球;他老是不清理水槽里刮下的胡子碴儿……这个单子列不完。  相似文献   

4.
谭解文 《云梦学刊》2002,23(5):127-128
读罢这本由余三定编辑的《许诺纪念文集》 ,禁不住感慨良多。对我来说 ,许诺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名字。无论是作为一位三十年代即投身革命 ,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的老革命家 ,还是作为一位优秀的哲学和党史研究工作者 ,忝为他的同乡的我 ,长时间里竟对他一无所知 ,这似乎是有点不可思议。但当我从这本书里了解了他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后 ,我明白了他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原因了。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出生入死 ,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他是一位保持着独立人格的思想者 ,在极左思潮肆虐的年代里 ,也未放弃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  相似文献   

5.
榜样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榜样,我也不例外。在我身边,就有三个值得我学习的“好榜样”,他们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情和暖意。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一他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木匠,方圆二十里内的老百姓,都抢着请他去做木工活。记得在一个初冬的夜晚,他回家路过两路口镇时,寒风吹来,阵阵凉意。他在路边的小饭店买了一碗热粥喝,暖暖身子后继续赶路回家。  相似文献   

6.
塞尚艺术作品蕴涵了他自己的形式结构,在他的静物、风景,以及大浴女系列等作品中充满了对形式结构的冷静探究,在这种形式结构背后更有他“热情而宁静”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7.
忧患的创世者——论艾青诗歌的抒情主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艾青是一位悲哀的诗人。他在《致亡友丹娜之灵》中说:“这歌声是你熟悉的——即使最欢乐的时候也有悲酸……”崇高的悲剧感充满了诗人的心灵,因为封建主义的礼教夺去了他少年时家庭的温暖,帝国主义的牢房囚禁了他青年时黄金的岁月,极“左”路线的镣铐锁住了他中年时响亮的歌喉,郁愤追随诗人的命运,并在诗中投下了浓浓的阴影。可是,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又成就了诗人的现代艺术精神,充满忧患意识的创世者形象,就成为艾青的抒情主人公,艾青抒情主人公的特异性,反映出诗人高度个性的现代意识,和充满创造性的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8.
爱迪生的一生.从少年到去世,都没有停止问“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将自己问的所有问题都求出答案.但他得出的答案却还是多得惊人。  相似文献   

9.
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由于家里很穷,他买不起蜡烛,夜里无法读书。匡衡无法读书,心里很难受,他来到富有的邻居家,说要夜间借用一块地方读书。邻居很瞧不起穷人,对他说:“你既然买不起蜡烛,那还读什么书啊!”他听了十分气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相似文献   

10.
顾城是当代诗坛的一个怪才,被文艺界誉为"童话诗人"。在他以诗歌所营造的童话世界里,诗人仿佛是一个语言童稚的孩子,用地地道道的"孩子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他以充满纯净童心的语言,去表现自然界的声音、色彩、意境的无限新鲜美妙。本文试图从诗歌语言所表现的形式和美感两个方面来探讨顾城诗歌的"儿童化语言",以期对顾城诗歌的语言特色有较深入地发掘。  相似文献   

11.
晋初名将羊祜身居要职而从不居功自傲,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为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奢靡成风的晋朝,他能做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深受人民爱戴,更为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12.
胡斯对威克利夫的宗教改革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他对威克利夫著作中的许多观点表示赞同,但他并不是盲目地崇拜,他所保卫和传播的是那些“符合于实际和正义的观点“;同时,胡斯在继承威克利夫宗教改革思想的基础上,比威克利夫走得更远,手段更激进,他亲自到农民中去宣传,号召人们使用武力,这成为后来农民起义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3.
巴里·布赞并不认为自己属于英国学派或其他什么学派,但却成了公认的英国学派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挑战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经历和建树使他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对多元方法论的遵从又使他能与英国学派的学统交融。他的视野和成就使他无论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界还是在英国学派的理论家中都能独树一帜,同时也使他成为“重聚”英国学派的理想人选。他属于英国学派,但也是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他实际上早已经超越了一个学派的限制,并一直以这样一种方式前行。  相似文献   

14.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较为开明的封疆大吏,一生历仕南北数省督抚等要职,在政坛显赫一时。端方在晚清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清政府的现代化决策,促动了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教育、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现代化改革。端方在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区的区域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较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朱墨 《云梦学刊》2013,(3):101-105
朱光潜既是美学大师,也是翻译大师。他早年在欧洲留学就开始了长达六十余年的翻译生涯。作为中西文化的合璧者,他精通多种外语,曾翻译选编我国第一部人道主义和人性论言论;为撰写《西方美学史》翻译了大批西方文献。他翻译的黑格尔的《美学》(三卷)及维柯的《新科学》,是其翻译生涯的两大里程碑。他的翻译思想丰富,主要表现为:翻译者要具备中文、西文和素养三个条件;翻译是学好外语的最好途径;翻译应忠实原文;翻译要克服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郭院林 《云梦学刊》2009,30(1):21-28
刘师培身处清末民初.其学术亦由传统走向现代,终归完成了现代蜕变。刘师培是刘氏家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左传》学多承自家传。刘师培治学试图纠合传统学术分歧,等视经史、平分今古、持平汉宋、会通中西,但是随着现代学术观念与学科的建立,他的努力最终并没有结果。综其一生来看,刘师培在论学上力求会通,但有时将彼此互异的东西纠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融而未化是其特点。在生命晚期,他沉浸学术之中,在学术上逐渐走出经学误区,走上了学术专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王小波的“西方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仵从巨 《文史哲》2005,(4):67-75
作家王小波(1952-1997)其人其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似属“异类”。所以成为“异类”,因素诸多,但拥有丰富的“西方资源”(以欧美文学为主兼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在内的西方文化)并广泛汲纳乃一重要原因。从其经历可以发现:王小波分别从“家庭”、“学校教育”、自修式的“阅读”三途径接获了这一资源,而广泛的个人阅读对作家身份的王小波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丰富的“西方资源”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王小波,使王小波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应的思想观念、“文理兼修”的知识结构和个人化的“文学观”———“小说家(应)是知识分子”、“文学是永恒的事业”、“做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小说应深得虚构之美”。检视其“文学观”,我们可以发现其以欧美现当代文学为主、以欧美现当代小说为要的西方文学“来路”:从杜拉斯处,他汲纳了小说艺术应“感性化”与“完美化”的艺术追求;从卡尔维诺处,他汲纳了“小说有无限的可能性”的乐观精神,释放了“想象”的双翅,高翔于虚构世界,将经典小说沉重的文体羽化为“轻”;从马克·吐温与萧伯纳处,他汲纳了入世、问世、讥世的精神与幽默、讽刺的艺术个性,成就了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从奥威尔与昆德拉处,他汲纳了知识分子作家清醒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对中国当代社会人之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度关注与尖锐揭示。“西方资源”的拥有与博取,使王小波成为今日之王小波。  相似文献   

19.
论沈周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周是明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代文化巨匠,他卜居民间,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隐士,他与传统士大夫有根本的区别。他脱离了古代士人的人生轨道,成为一个体制外的知识分子。作为平民文人,沈周在人身和思想上已不再依附于政治权威,而专注于自家事业的营造,表现出某种独立的品格。他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享受的是家庭生活的温馨和日常生活的乐趣。与传统士人相比,沈周已经没有那种强烈的济世精神,这似乎是一种退化。但这种退化恰恰是一种私权意识的觉醒,蕴藏着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论陈范     
陈范在苏报案中是一个重要角色,他因此一度成名,也因此家破人亡。陈范原本无革命思想,因误信"假孙中山"被卷进苏报案。苏报案后,陈范也依然比较低调,民国成立后也不以功臣自居,生活依旧困顿潦倒。本文试图展示近代上海一个末路文人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