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个学校的学风好坏,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学风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任务,也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所谓学风,是指学校的教师、干部和学生的治学风尚、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对学生来讲,学风指的是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要求是否迫切,学习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学习态度是否严谨等综合表现。学风与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有密切关系,是学生学习目的在学习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所以,学风建设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2.
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心理气氛所形成的行为风尚.良好的学风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发成才的重要条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走进公寓,对学校的管理、学风建设,对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影响.为了解我校学风状况,加强学风建设,以响应今年学校提出的"教风学风建设年"的号召,我们于近期进行了关于公寓环境下学风状况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教师主体,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对学生而言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决定性特殊个体。 本文所涉及的教师主体只限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主体行为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学风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除了教与学的因素外,  相似文献   

4.
一个学校的学风,一般是指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的综合表现。搞好学风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非常必要。树立优良学风,确属治学之本、育人之本、立校之本,应该成为我们长期为之努力的一项教育工程。  相似文献   

5.
学风是指学校里多数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表现出的学习行为。从心理机制上来看,学风是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并且这种心理气氛一旦成为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它就是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学风形成的社会心理学机制就是在"标准化"倾向基础上的模仿、暗示、顺从、同化等,不同群体的内部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下的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从而达到统一认识、维系群体存在、行为定向的目的,因此,学风建设的关键是协调好群体内部的关系、形成群体压力和群体凝聚力。文中运用群体心理学原理分别从模仿、同化、竞争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策略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学风建设,而学风建设中的“软件”是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对学习的前途和目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风建设中的“硬件”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综合的管理。本文试图从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对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提供一套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风问题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学风滑坡现象明显,主要表现在学习劲头不够足,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纪律不够严.原因在于学习动力激发不够,教学管理约束不力,学术腐败消极影响.学风建设对策是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道德认识;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道德习惯;健全规范,训练学生的学习道德意志;营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 学风,作为校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学习的风尚。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是学生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反映学生理想、道德水准的一个标志。学风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学校、一个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品德,而且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风具有总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的特点,它是学生学习态度的总体反映,同时某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能大致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学风,反过来社会通常用一个学校的学风来评价该校某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具有稳定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它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一个学校学风的形成是校内外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一种综合的反映。一个学校有了良好的学风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考方法,使学生养成勤奋踏实、好学深思、虚心求教、勇于创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相违背的行为。它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素质的形成,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消除。过错行为主要表现为学习型过错行为、交际型过错行为、厌倦型过错行为、利益型过错行为、道德型过错行为等等。学习型过错行为指课堂上不专心,搞小动作,故意捣乱;不完成作业,书写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风是指学校学习风气或治学的风尚。它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纪律等方面综合风貌的表现和反映。它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努力,在教与学、教育与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治学风气。 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和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有着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如果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学风建设则关系到学校的兴衰荣辱。优良学风是长期建设形成  相似文献   

11.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科团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中“团队”的定义,分析了与“学科团队”相关的“科研团队”、“创新团队”及“学术团队”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学科团队的基本概念,并从内涵上探讨了学科团队所包括的多层含义,以及学科团队与科研团队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学科团队的目标性、组织性、结构性和规范性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五个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晚清民初开始,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逐渐确立,学术范式也随之形成,而范式的形成迎来了汉学学科的建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进程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变化影响着学术范式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嬗变意味着海外汉学学科的革命性进步。访谈中,曹顺庆教授就学术范式转变中关于学科称谓、学科建设、学术自律、学术前沿以及在该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学者所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勾勒出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起承转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术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揭示其相关研究的主题结构与发展态势,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学术话语地位,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CNKI中与学术话语权相关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复杂网络计算、主题结构发现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对我国学术话语权的研究态势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分析。研究发现,2001—2020年,我国学术话语权相关研究稳步增长,研究主题可分为六个子领域,国际话语权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主题;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作为学术话语权的研究重心,具有把控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科建设、期刊建设、高校建设等学科与学术建设主题是学术话语权研究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防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而对国防教育和国防教育学的科学定位是所有工作的起点。本文从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科的定位入手,分析了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阐述了目前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内外部条件,进而提出探索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美大学学科建设的浅显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大学学科设置、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方法、学科建设的组织形式、学科特色、学科成就、学术风气和政府行为等方面的浅显讨论和对比,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是知识行动者基于特定的学科制度框架所从事的跨学科性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活动。学科制度精神的惯性约束和学科制度结构的刚性壁垒,阻滞了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话语霸权以及现代学科疆界林立的大学丛林,则为阻力的生发提供了土壤和养份。为了推动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还需要多管齐下:开展跨学科联合培养人才,为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培育知识行动者;在体制内和体制外推动多中心治理为特征的跨学科学术建制的建立;运用协作式或整合式方式推动跨学科研究计划、目标、概念的共识;扬弃传统科学思维方式,为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提供意识形态支持;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在体制内优化跨学科研究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学科发展的设计蓝图和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一是要遵循规律,深刻把握校情,采取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要强化规则,遵循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按大学科思路进行规划,做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提高学科建设规划地位的权威性。三是要讲求规范,强调学科建设规划文本格式的统一性,做到加强学习宣传以明确规范,制定统一格式以形成规范,注重检查督促评审以确保规范。长江大学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学术文化深植于学科治理之中,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价值融通的意蕴。基于学术文化的物质、规则和价值三重属性,学科治理与学术文化具有紧密关联,即知识是物质文化与学术个体的中介,规则的集体规约生成了学术群体,文化的价值意义建构了学科治理理想。然而,当前学科治理中还存在物质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功利化取向、集体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规约化取向、价值文化至上的学科治理理想化取向等学术文化失灵表征。学科治理需要在明晰与学术文化的共通意涵、遵循学术文化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尊重物质文化基础、完善科学多元的学科治理制度,平衡集体文化冲突、建立组织协同的学科治理模式,重塑价值文化理想、构建开放包容的学科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学科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文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文化的观点去研究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崭新的并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途径。高等教育系统的学术组织文化是复杂多样的,但有四种典型的类型:学科文化、院校文化、职业文化和系统文化。由于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具有中介性、整合性作用,对“个体”的行为有控制、引导、约束作用,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系统文化对于理解高等教育系统以及制定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应当包括学科的层次、类别和资源依附方式等三个重要维度,要避免学科建设中的"游击战术"、"应试思维"和"学科壁垒",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规划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