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访谈形式,通过介绍周溯源编审个人的学术道路和他对当代史学思索的看法,希望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关注史学理论和参与史学评论。  相似文献   

2.
迅速发展的公民社会对由真知和卓见建构的公共知识体系之亟需,迫使历史学必须走出书斋,大力发展公共史学.虽然部分职业史学工作者已有所尝试,但大部分职业史学工作者对此仍持消极或反对的态度.公共史学要获得较好发展,首先要使史学界正确认识学院派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关系,即:学院派史学与公共史学有机构成历史学的两翼,两者不可或缺,而且目前中国要发展公共史学,必须由学院派史学为之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时代与史学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与史学同步产生,古今中外史家都关注,尤其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中国史学工作者,更是关心.朱政惠博士于199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史之心旅——关于时代和史学的思考》一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集中反映和凝聚了中国当代史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新的思考,也倾注了作者本人艰苦探索的心旅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近来受到了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现状及其重要性出发,阐述了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的密切联系,指出中外史学交流史为传统的史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论证了中外史学交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工作的积极意义。深入开展中外史学交流史的研究,应是当代中国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今天,历史学家提起市场经济,往往侧重于谈其对史学研究的负面影响,诸如有潜质的中青年史学工作者“跳槽”、粗劣作品的泛滥、青年学生不愿报考史学专业等等,似乎“史学真的危机了”,甚至认为“史学危机源于市场经济’”。这里暂且不谈史学是否真的危机,而只提我们不应只看到市场经济对史学研究的负面影响,或不适当地夸大其负面影响。我认为,市场经济对史学研究有正面影响,而且应是主流。第一,市场经济有利于扩大读者群,而这正是史学繁荣的基础。建国以后到80年代以前,正是计划经济时代,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完全依赖于行政指导的中…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对我国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兆辰 《学术研究》2004,1(1):110-114
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史学工作者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同时大力吸收西方新学理分不开,本文以全球史观、长时段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例,概述了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对我国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史学界的情况来看,科研队伍发展之迅速,研究成果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同其他学科的蓬勃发展相比,史学界还显得气氛沉闷步履迟缓,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和节奏很不合拍。这种情况引起许多史学工作者的忧虑。近来经常听到“史学面临挑战”、“史学的危机”,“史学向何处去”的议论,说明史学工作者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对历史研究进行反思,表现了他们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杨舒眉 《兰州学刊》2008,(1):125-129
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广大史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但在如何构建,建构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以及史学体系内各种具体问题方面意见纷纭,引发了大规模的学术论辩,争论的主要辩题涉及史学学科自身理论、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这些论辩对史学理论体系起到了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的作用,有力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9.
继本刊上期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笔谈之后,史学界的同仁们也跃跃欲试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史学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确认和发挥自身的价值,史学的主要功能和基本任务究竟是什么?面临社会和经济的挑战,史学工作者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心态等等,诸多问题都值得一议。本刊刊发这些笔谈,希望能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思考与争鸣,期望史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史学评论:史学研究中不应有的薄弱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度,不仅在过去,即使在今天,专业非专业史学工作者亦堪称庞大的群体。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人数众多的史学工作者中,从事史学评论者少得可怜,史学评论不能满足史学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史学的发展。因此,史学评论在当代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既有迫切性,也有必要性。史学评论与史学的关系可从文学与文学评论得到某种启迪,文学评论尚有“作品多,评论少”之虞,而史学评论的欠发达则更成为史学进步的滞后因素。我们提倡加强史学评论是因为我们的史学有许多有待评论之处,尤其是批评性评论的缺乏对史学进步有诸多不利的影响。史学界应当重视史学评论,提高评论水平,使史学评论对史学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此外,史学评论的不发达也从另一个方面向人们展示出这是一项前景可观、大有可为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史学界对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研究的深入,史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也被引起了相应的重视.所谓史学思维模式,就是建立在一定时代哲学基础之上,以史学的研究方式、史学的智能结构、史学的价值认识和史学的审美标准为表现形态的思维过程.其中,史学的研究方式和智能结构是史学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任何一个时代的思维模式,除了受着哲学、人文科学的影响之外,常常受着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贵州省史学会在贵阳召开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座谈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和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刊物及出版部门的史学工作者和编辑人员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对近年历史研究中的某些倾向和有关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强调了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性,在历史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问题上统一了认识。与会同志回顾了六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历史取得的成果。同志们一致认为,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来,关于史学工作的方向问题,一直被以吴晗同志为代表的一股反动史学思潮,搅得糊里糊涂。吴晗同志主张史学工作者脱离政治,脱离现实,钻到故纸堆中去,反对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14.
讨论当代史学是否面临危机已成为一件徒劳的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路。从观念上和方法上对传统史学进行更新。是当代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治学宗旨,处理好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的关系,提高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出低潮的可行方法,也是其作为主流史学坚持正确导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绩很大,但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更上一层楼。为此,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既应引进,又要消化。近十年来,史学界特别是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引进工作,翻译了西方的史学论文和专著,引进了诸如系统论、控制论、计量历史学、  相似文献   

17.
由四川省当代史学研究会发起的“青年史学工作者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以及京、沪、穗等地的史学及自然科学的青年工作者约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0余篇。在讨论中,代表们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史学研究的现状要探讨史学理论与方法,首先面临对目前史学  相似文献   

18.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史学界都以苏联理论界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来代替史学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经过几次史学理论讨论会和一些论著的阐发,许多史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在史学遇到新的挑战面前,首先必须加强史学理论研究,根据中国历史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作出系统的、创造性的阐发。这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需要,是由史学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士军 《北方论丛》2006,(6):99-101
虽然不乏有史学评论的传统,但在今天中国史学界史学评论仍然是一个涉足人数不多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新世纪,史学评论将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史学评论应成为史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予以评判、考量。史学批评是史学评论重要功能之一。史学批评不仅对史学研究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史学评论、史学批评水平高下反映着史学存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促使史学研究者真正建立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史学界也开创了兴旺、繁荣的局面。但是,在兴旺繁荣的同时,却潜伏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这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轻视马克思主义史学原著的学习,甚至出现根本否定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倾向。要不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研究,这是摆在我们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