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内容和实现途径,理论界一般都只是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关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价值与作用.然而,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危机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其深刻内涵就是关于人的发展,人怎样才能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对大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促成和丰富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理念。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大学理念为大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等各个层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培养“四有”新人 ,提高人的素质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厦门经济特区 2 0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充分显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特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义所在。本文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塑造健全人格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理念。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思考。认为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宏观上,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工作的全局,实现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微观上,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与价值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一方面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一套价值观念,集中体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科学理念与价值诉求的有机统一.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要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把握,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质上就是要通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资源高效...  相似文献   

9.
实现区域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目标,就要使区域高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确立办学目标定位,合理增设新学科、新专业;积极探索提高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和途径;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增强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实效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地方社会也应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重视区域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增加投入,创新服务方式,以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和区域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认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对自然价值和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等三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其次.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不断发生变化,行政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需进行相应的改革.在调查福建省6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四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完善福建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新形势,提出省内高校应担负起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并结合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概念,提出省内高校应按照开放办学、特色立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升应用性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软实力”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应用性本科高校要内外兼修,一方面坚持走弘扬内涵式的大学文化建设、践行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宣传力度、重塑战略合作深度和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积极拓展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促进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和谐发展,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创造知识的摇篮,其自身管理成效的高低,决定着高校目标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我国高校的规范化管理是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保证和基础。坚持和运用规范化管理手段,将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竞争力量,实现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高等院校,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腐败现象也在滋生和蔓延,而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后者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关注高校防止利益冲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从源头上预防高校腐败,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增强高校工作者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廉政教育科学化,为公共事业单位反腐败提供借鉴等方面,阐释了关注我国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问题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高校要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关键。应探索建立完善的人才资源能力开发机制、优化配置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整体实力,推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为生产领域培养各种一线技术人才的以技术教育为主体的应用性高等教育,与原有以工程教育为主体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并存,使应用性高等教育的范畴大为延伸。培养“应用性人才”、发展“应用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为“应用型大学”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应用型大学”是对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以人才培养类型和层次作为学校分类的主要依据,将高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改变了原有分类方式导致的类型定位重学术、层次定位层层攀高、学科定位综合求全的局面。应用型大学是新建地方大学众多选择中的现实选择,北京联合大学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到在此基础上为市场经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回顾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有得有失,"得"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经济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失"在趋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造成了人才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的专业化要求存在矛盾,不适合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养人才的普通高校。普通高校本科人才仍应以专业知识传授与专门技能培养为主,只有专门领域的深入,才能实现面上的拓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应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性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院校作为推进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机遇,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地方性院校面临经费投入不足、竞争加剧、实现科学发展出现困难与挑战等问题。所以,地方性院校的办学规模只有同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只有同经济状况、资源条件相协调,强调办现代化大学,不断更新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内涵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学校的规模效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相适应,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