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源 《当代青年研究》2011,(9):31-37,19
在现代社会,作为人的道德价值体系的婚恋观呈现二元分裂的特征,这种二元分裂体现在:人往往趋向于用义务的道德约束自己,却用愿望的道德评价别人.采用双重标准;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因男女有别而作用域各异:人对于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也有所差别,对婚姻大多比较慎重,采用愿望的道德进行评价.对于恋爱的态度却相对宽容和随意。这种二元分裂的原因在于个人微观的“私心”与社会宏观的“纵容”,后者从历史的维度看包括婚姻传统文化的间接纵容,从现实的维度看包括社会现实环境的直接纵容。基于亚里士多德平等公式的运用与采取统一标准的空想性,应当回归人性,树立对待二元分裂婚恋观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2.
陈林行 《职业》2009,(8):28-29
企业的经营活动住往伴随着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内部员工与股东间利益的调整。由于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导致了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各种利益冲突。当这些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并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时,就演变成了企业危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有些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乳业集体陷入信任危机,也考验着中国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危机管理不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更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多发,危机事件研究备受关注,受害者个人危机意识的培养却被忽略,致使教育在灾害性危机中缺席,危机教育处于“空白场域”,鲜有问津。中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更易受到伤害,中小学危机教育应当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4.
看一看,跨国大腕儿也难免危机侵扰:肯德基2002年北京卖“过期肉酱”、麦当劳2002长春、武汉用“毒油”、可口可乐的“二恶英”事件……知名企业尚且如此,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更是危机难免,因为它们在管理、产品、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都不尽成熟。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有些企业在蒙受了一定损失之后成功地度过了危机(如中美史克的康泰克PPA事件、红太阳实业的“牦牛骨髓壮骨粉”事件),有的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企业品牌危机事件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影响了人们对企业形象及产品的价值评判。2007年的西门子贿赂丑闻;森马广告风波;家乐福群殴、踩踏事件;品客、乐事、依云遭遇“标准门”;2008年尽人皆知的三鹿毒奶粉;东航“返航门”;平安高管“年薪门”;可口可乐“广告门”均成为危机事件的主角。无论危机源起何处,一旦发生,就会使企业内、外部产生恐惧和怀疑,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应变能力提出挑战。随着企业危机事件发生率的上升,危机公关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和牟 《职业时空》2008,4(8):72-72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规范,数千年来,交融与制约并存、互补与互动同在、矛盾与冲突始终交织其中。古有儒法两家的争鸣,近有哈特与富勒的论战,纵横古今与中外,历演千年而不休。近年来,人们所提出的“道德的行为不合法”、“合法的行为不道德”等有关“合法”与“合理”问题的争论和悖论,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的内在矛盾和冲突。由于道德和法律有着较强的时空性和国别性,本论题所指的冲突限定于我国现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邓文 《职业》2011,(33):160-161
近年来,在中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反应了当前社会诚信和道德缺失问题非常严重。有人将这些道德缺失的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难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真的是对立的吗?  相似文献   

8.
《公关世界》2023,(1):16-20
企业运用名人效应需要遵守法律,没有法律保障竞争就没有了底线;企业应用名人效应要学习先进的方法,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拾人牙慧;企业要有道德,有人格。公共关系是从公众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公共关系是研究人心的学问。法律有强制力,但是不能代替人心,不能塑造品牌。企业追求市场,营销学的市场不是指“卖场”,而是人,是有支付购买能力的人。公共关系就是赢得这些人的爱与支持。因此,公共关系、道德,法律都不可偏废,名人效应要自尊,中国的品牌要自强,中国的企业要自重。  相似文献   

9.
王小章 《社会学研究》2023,(2):93-114+228
道德社会学将考察对象从道德哲学所思辨的抽象道德律转向由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舆论三个基本层面所构成的经验性道德事实。构成道德事实的三个基本层面也是体现出道德情感性的三个层面。随着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小共同体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大社会转变,三个层面的道德情感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应这种变化,道德形态也须作出相应调整,包括公德与私德相分立,在日常公德中突出“消极义务”,道德形式向普遍化和正式化转变等。总之,道德须从一种习传、不言而喻的“默认一致”形态向一种“反思性”的自觉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关于“80后”道德研究日益增多。因生养中的独生子女角色、长成中的应试教育困惑、就业中的求职危机尴尬、婚恋中的物欲压力窘况、改革中的政府机构自身建设等客观因素引发的思想嬗变;还有西方文化思潮、传统文化、职业道德舆论、主流社会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影响都使其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凸显出不同于“60后”与“70后”的特征。文中先就“80后”等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就“80后”道德社会评价的变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性对策建议对“80后”道德的自我重构。  相似文献   

11.
公关起源于解决危机,处理危机事件在公关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都难免发生危机事件。尽管危机事件千差万别,处理的方法和原则也因事而异,但以我国企业界处理危机的现状看,大体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二、道德与价值观教育上的探索直至本世纪初,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被作为青年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斯洛恩sloan1980)。随着教育中的宗教成份的减少和科学的自由价值观的上升,伦理教育呈现出一个很长的下降趋向。从六十年代晚期到现在,对道德与价值观教育的兴趣才再度显露。被公众和学术界注意的两项探索是科尔伯格在道德发展方面的教育应用和价值辩析的教育工作。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如前所述,被认为是描述性的和习惯性的。科尔伯格指出,通过特殊的教育干预有可能将原有水平提高到道德推理的更高阶段。最初,这些教育干预是由为提高一个人过去所处的道德推理水平而设计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和调查组成。两难问题讨论被认为是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个“定步人。”  相似文献   

13.
肖富群 《社会学》2006,(2):36-40
近年来,由于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石家庄靳如超爆炸案、南京汤山陈正平投毒案等公共危机事件接连发生,国内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以政府为对象,涉及到政府角色重塑、职能定位、危机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实践上也促进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但是,政府改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只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标”,而深刻剖析公共危机滋生、蔓延、恶化的原因,提高公共危机的预防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明星代言品牌而突发的一些危机事件越来越多,不是因为明星的个人行为影响品牌(如:“艳照门”事件明星代言的产品或品牌都将受她们个人形象的影响而损害产品和品牌);就是因产品夸大宣传等而影响名人事件(如: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事件、央视著名主持人文清代言眼保姆事件等)。  相似文献   

15.
体育界有个著名的“克拉克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他在1963至1968年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然而在此间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发挥失常,与冠军无缘。这种平时成绩好而在重大比赛中屡屡失手的现象就是“克拉克现象”。职场也有“克拉克现象”:有些求职者在一般公司的应聘中表现优异,而在应聘外企等收入高的企业的面试中却心理紧张,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有的应聘一般的职位时表现好,而应聘主管等高薪职位时却莫名其妙地心慌……所有这些,提  相似文献   

16.
叶峰 《公关世界》2010,(9):44-45
自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后,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已呈高发状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近,圣元奶业这么一个总部位于山东青岛“外资控股的美国品牌”,陷入了激素导致性早熟的“激素门”危机。多家媒体报道称南京、江西、武汉、内蒙古、山东等几个地方有婴儿被发现有激素检测超标等性早熟症状,而这些婴儿均在出生时就一直食用圣元奶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的美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却出现了许多的道德滑坡现象,“见危不救”、“见死不救”和“见义不为”等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至今,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仍然在蔓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也日益严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重新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笔者将上述三种不义行为统称为“见危不助”.本文主要通过对见危不助现象的分析,建议通过法律来规制道德失控所带来的问题,旨在逆转恶劣的道德风气;引领高尚的、正确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中国人应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如何在新旧道德观的冲撞中求得调适与超越,以填补因体制转型和观念震荡而产生的道德隙缝?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什么?人之本性“利己”还是“利他”?市场经济有无人情?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这是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了一些李银河先生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其中确有因为喜爱王小波的缘故,但多半却是因为李银河的东西,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然看了看对其的评论,大多为“秽语症患者”(李银河语),但也不乏岸然者,大呼“弘扬中国传统性道德”。首先,我对李先生的观点,不完全赞同,但至少是带着尊敬和钦佩的;然而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性道德”论者,则不免觉得自己有给他们补补课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趋向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德育有四个趋势:1.德育内容的多元化趋势。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传统德育的“三观”、“三义”、“三德”的同时,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国际精神、人格的塑造、生态的道德、网络的道德等内容,在上海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将日益突现;2.德育渠道的渗透化趋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青少年德育的渗透性会非常明显。德育必须结合一些具体的学科来实施,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